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过程(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一、选择题(本大题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过程?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过程(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过程

一、选择题(本大题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

1.(2021江苏南京期末)三国时期鱼豢著《魏略》记述:“(氐族)衣服尚青绛。俗能织布,善田种,畜养豕牛马驴骡……由与中国错居故也。”材料中所述现象表明,氐人(  )

A.建立政权已经统一北方地区

B.充分了解汉族典章制度

C.深受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D.逐渐改变传统生活习惯

2.(2021天津和平三模)西晋永嘉年间,匈奴人刘曜攻破洛阳,杀死贵族、官僚、庶民三万余人,洛阳变成一片瓦砾,从此北方再次陷入分裂战乱之中。上述历史事件带来的社会影响是(  )

A.大大削弱了豪族势力,推动了社会发展

B.造成北方人大批南迁,促进江南开发

C.结束了北方门阀制度,社会趋于安定

D.豪族趁机扩充实力,形成军阀混战

3.(2021湖北十堰摸底)(北魏)东阳王丕,年已七十多岁,他不愿意汉化,孝文帝“知其如此,亦不逼之,但诱示大理,令其不生同异。至于衣冕已行,朱服列位,而丕犹常服列在坐隅”。这从侧面说明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

A.灵活变通 B.缓解了民族矛盾

C.果断强硬 D.促进了社会繁荣

4.(2021山东济南期末)魏晋时期南方城市迅速崛起:会稽(绍兴)被誉为“晋之关中”,建康的繁华可与长安、洛阳媲美,番禺(今广州)成为进出口商人云集的大都市。这一时期南方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

B.对外贸易迅速发展

C.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D.政治中心逐步南移

5.(2021广东江门期末)东晋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善于书法,却迷信鬼神,没有军事才能,却因为出身按照惯例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这说明当时的选官制度(  )

A.以门第作为主要的标准

B.通过考试来公平录取

C.由地方官自下而上推荐

D.以道德品行作为标准

6.(2021广东佛山二模)隋朝时,朝廷在卫州、洛州、陕州、华州等建仓置粮,广招运米丁,并在各县建义仓。文帝还曾令各州寻便利之地,凿水通渠,官民船舶可快速通达。由此可见(  )

A.隋朝粮食储运体系较完善

B.隋文帝有重节俭的传统

C.统治者对农民的残酷剥削

D.江南地区产粮超过北方

7.(2021广东肇庆期末)唐太宗在位期间,知人善任,虚怀纳谏,还规定五品以上京官,要轮流到宫中值宿,以便皇帝召见,询问外间事务,了解民间疾苦,以及政事得失,使下情得以上达。唐太宗的这些做法(  )

A.削弱了中央集权

B.体现了“开元盛世”景象

C.分散了宰相职权

D.促成了“贞观之治”局面

8.(2021湖北武汉一模)在西安隋唐墓的随葬陶俑中,有许多深目高鼻、头戴尖顶帽、身穿折领衣的商人形象,他们或抱西域乐器,或牵引驼马,常年风尘仆仆地奔波于沙漠、山岭和丘陵之间,这些现象能够反映隋唐时期(  )

    骆驼胡人俑     阿拉伯人俑

A.丝绸之路的繁盛

B.中华文明的奠基

C.朝贡贸易的发达

D.民族交融的深入

9.(2021河北唐山三模)784年,唐德宗削藩失败后下“罪己诏”,公开承担了导致天下大乱的责任,宣布李希烈、田悦等人叛乱是因为自己的失误,他赦免了这些叛乱的藩镇,表示今后“一切待之如初”。这主要反映了(  )

A.君主专制制度弊端显现

B.安史之乱发生的必然性

C.中央集权开始受到威胁

D.唐政府统治力严重下降

10.(2021湖南长沙一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该诗体现了王、谢家族的衰落,其根源是(  )

A.集权制度强化

B.科举制度创立

C.封建经济发展

D.中央官制演进

11.(2021山东德州三模)隋唐时期,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后来唐朝进一步改革并明确了中书、门下二省为决策机构。尚书省为中央行政核心,尚书省尚书不能参加决策会议,被排除出决策系统。这一变化有助于(  )

A.扩大行政权

B.削弱三省权限

C.决策的科学化、专业化

D.加强皇权

12.(2021山西太原三模)下面为唐朝三省的位置图(太极宫为皇宫)。由图中信息可推知,唐朝(  )

A.尚书省在三省中权力最大

B.三省之间的横向联系较松散

C.三省体制能有效制约皇权

D.中书门下两省辅助皇帝决策

13.(2021辽宁辽阳期末)南北朝时期,北朝的佛教宣称“人王即是法王”“皇帝即当今如来”。北魏僧人法果曾说:“我非拜天子,乃礼佛耳。”这些言论反映出北朝佛教(  )

A.在中国本土化的倾向

B.汲取了儒家思想的精髓

C.获得君主的倾力支持

D.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14.唐初的统治者在文化上颁布“五经”定本和新的“五礼”来垄断儒家经典的解释权,推定三教次序以提升政治权力在思想世界的权威。该历史现象主要表明(  )

A.三教合流趋势开始出现

B.政治需求影响文化政策

C.儒家主流地位空前强化

D.儒学危机推动儒学复兴

15.(2021广东广州二模)下图中的唐草纹是我国传统吉祥图案之一,由忍冬纹发展而来。忍冬纹最早产生于古埃及,经希腊传到印度,后随佛教传入我国,并在唐朝逐渐发展为自由饱满、富丽华美的唐草纹。唐草纹的形成,说明(  )

   唐草纹          忍冬纹

A.外来物品推动观念更新

B.佛教冲击中国文化

C.经济往来带动文化交流

D.唐朝中外交往频繁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计55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部分北魏皇帝列表。

谥号

姓名

道武帝

拓跋珪

太武帝

拓跋焘

献文帝

拓跋弘

孝文帝

拓跋(元)宏

宣武帝

元恪

孝明帝

元诩

孝庄帝

元子攸

材料二 以下是北朝不同时期的佛像图片。

(1)指出材料一中的内容变化,这些变化分别体现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些措施?(6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北朝佛像样式演变的趋势并分析原因。(7分)

(3)分析上述材料反映的现象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6分)

17.(2021湖北十堰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察举制到了东汉末年,已为地方门阀士族所操纵和利用,他们左右了当时的乡闾舆论,使察举滋生了种种腐败现象,即所谓“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曹操在北方稳定统治后,急需人才。曹操死后,曹丕开创了九品中正制,这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所谓中正,就是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也就是中正官。晋以后,中正改由朝廷三公中的司徒选授。在一般情况下,州郡的大小中正官是由司徒举荐的现任中央官员兼任,有时司徒或吏部尚书还直接兼任州的大中正官,这保证了中央对选举的直接控制,避免他人对中正事务进行干扰。

——摘编自张旭华《九品中正制研究》

材料二 魏晋时代,士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现象,这不但堵塞了从民间取才,还让士族得以把持朝廷取才。隋朝在结束魏晋南北朝国家分裂局面后,百废待兴,而首先是解决国家所需的用人问题,于是科举制应运而生。科举制度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特别是唐宋时期,科举制度之初,显示出生气勃勃的进步性,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

——摘编自刘海峰《中国科举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曹魏选官制度变化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隋朝实行科举制的历史背景。(4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的历史启示。(4分)

18.(2021山东泰安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孟郊《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李白《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温庭筠《送渤海王子归本国》

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

盛勋归旧国,佳句在中华。

杜甫《忆昔》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综合以上信息,对材料所涉及的唐朝历史进行探究。(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12分)

19.(2021山东潍坊一模)“飞天”是佛教中一种想象的飞神,纵观敦煌壁画中历代飞天形象的演变,可以从一个层面了解古代多元文化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时期的飞天,西域风格是主流,但具体形象上已流露出中原之风。西魏的飞天洞窟,窟顶绘有道教诸神,有羽人、雷公、电母、雨神等诸神,另有伏羲、女娲等均人面蛇身,展示了中国传统的天地宇宙观念。

 图1 北魏《尸毗王本生》  图2 西魏《弹箜篌飞天》

材料二 隋代莫高窟《献花伎乐飞天》,洞窟四壁环窟带状飞天一周,飞天呈辐射形式,或奏乐,或撒花,千姿百态、飘逸秀美,充分显示了古代民间画匠的功力和智慧。唐代飞天变化无穷的飞动之美与大唐奋发进取的时代精神完全吻合,画法较前代有很大的改变:由浪漫夸张步入现实,由天宫仙人转变为宫娥舞伎。

图3 隋代《献花伎乐飞天》   图4唐代《观无量寿经变中反弹琵琶乐舞》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刘蓉《丝路多元音乐文化在

敦煌壁画中的呈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敦煌壁画飞天的多元特征予以解释,并说明敦煌壁画的史料价值。(12分)

答案与解析

单元质检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

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1.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三国时期,氐人已经从事农耕经济,生活习俗与汉族相近,说明氐人逐渐改变了游牧民族传统的生活习惯,故选D项。

2.B 解析 永嘉之乱后,北方再次陷入分裂战乱之中,大量北方人民南迁,促进了江南的开发,B项正确。

3.A 解析 材料说明,孝文帝对于年迈的东阳王丕不愿汉化也不逼迫他,只是用大道理诱导他,表明孝文帝改革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的特点,故选A项。

4.A 解析 魏晋时期北方长期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生产工具,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故选A项;“迅速发展”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C项是在宋朝完成的,排除;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5.A 解析 根据材料“没有军事才能,却因为出身按照惯例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东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主要依靠家世和门第选官,是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故选A项。

6.A 解析 隋朝在不同地区建立粮仓,并凿水通渠,这反映了当时粮食储运体系较为完善,A项正确。

7.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唐太宗此举使国家出现了少有的政治开明局面,史称“贞观之治”,故选D项;隋唐时期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排除A项;“开元盛世”景象是唐玄宗统治时期出现的,排除B项;三省六部制分散了宰相职权,材料没有涉及,排除C项。

8.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隋唐墓的随葬陶俑中西域商人形象的陶俑较多,这些西域商人“或抱西域乐器,或牵引驼马,常年风尘仆仆地奔波于沙漠、山岭和丘陵之间”,这说明他们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国进行商贸活动,反映了当时丝绸之路较为繁荣,A项正确。

9.D 解析 据材料“唐德宗削藩失败后下‘罪己诏’……赦免了这些叛乱的藩镇”可知,唐德宗削藩失败后下“罪己诏”,说明中央统治力严重下降,D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君主专制的弊端,A项错误;安史之乱发生在755—763年,与题干时间不符,B项错误;“开始”的说法错误,C项排除。

10.C 解析 王、谢家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世家大族,随着封建经济发展,庶族地主兴起,对世家大族构成冲击,故选C项;集权制度强化、科举制创立都是导致王、谢家族衰落的原因,但不是根源,排除A、B两项;中央官制的演进与世家大族的衰落无关,排除D项。

11.C 解析 材料中“中书、门下二省为决策机构”,尚书省“被排除出决策系统”,表明行政权出现转移,而非扩大,故A项错误;材料中尚书省“被排除出决策系统”,表明只有尚书省的权限受到削弱,故B项错误;材料中决策权和行政权的分割,有利于决策的科学化、专业化,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对皇权的影响,故D项错误。

12.D 解析 根据图示可知,中书省和门下省分别在皇宫的左右侧办公,目的是便于皇帝宣召,辅助皇帝决策,故选D项。

13.A 解析 视帝王为法王,视拜天子为礼佛,说明佛教适应了君主专制的要求,体现了在中国本土化的倾向,故选A项。

14.B 解析 三教合流趋势开始出现是在魏晋时期,故A项错误;材料中“推定三教次序以提升政治权力在思想世界的权威”说明政治需求影响文化政策,故B项正确;此时儒学地位受到挑战,故C项错误;儒学危机推动儒学复兴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15.D 解析 据材料可知,唐草纹是由外来的忍冬纹演变形成的,说明当时中外交往频繁,D项正确。

16.参考答案 (1)变化:谥号多采用孝字;拓跋氏改姓为元氏。

措施:尊儒崇礼(以孝治国、改行汉制);改汉姓。

(2)趋势:佛像样式逐渐汉化。

原因: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或答儒家思想的影响);佛教中国化(本土化)、世俗化;受南朝文化的影响(或答南北文化交融的影响)。

(3)影响: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为隋唐时期国家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17.参考答案 (1)原因:东汉末年,察举制因腐败难以选拔真正的人才;曹魏政权稳固统治的需要。

(2)背景:隋朝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九品中正制下人才选拔权被世家大族掌握,以门第为标准选拔人才,不适应统治需要,影响中央集权。

(3)启示:制度革新要与时俱进,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选拔制度要合理、公正;选拔人才要德才兼备。

18.参考答案 探究:材料反映了盛唐时期全面繁荣的社会状况。

唐朝科举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有利于社会阶层流动,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开明灵活的民族政策,推动民族关系深度交融,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达到新高度。开放包容的对外政策促进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友好交往,推动中华文化广泛传播,中华文化圈不断扩大。统治者调整政策,轻徭薄赋,推动小农经济不断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至开元年间出现全盛局面。

唐诗是唐朝文化繁荣的表现,其丰富的内容反映了唐朝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研究唐诗能够史诗互证,有利于探究唐朝历史的真相。

19.参考答案 解释:敦煌壁画飞天的多元特征表现在西域文化与中原文化相融,佛、道、儒家文化相融,宗教文化与世俗生活相融。多元特征的出现,是丝绸之路畅通、佛教文化传入,民族交流的结果;是古代艺术家们智慧和想象力的结晶,更是劳动人民追求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具体呈现。

史料价值:敦煌壁画中飞天形象的演变、多样乐器的使用等,强调了音乐性和舞蹈性,营造出姿态优雅、满壁风动的艺术特点,为我们研究古代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提供了不可多得的一手史料。敦煌不同时代的壁画,对于研究古代民族交融、中外文化交流、社会发展状况及时代变迁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