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万物都有大自然的法则(天地万物循环不尽)

在上一篇《为什么宇宙万物会不同》中讲了宇宙的第一大规律——分裂无常,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宇宙万物都有大自然的法则?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宇宙万物都有大自然的法则(天地万物循环不尽)

宇宙万物都有大自然的法则

在上一篇《为什么宇宙万物会不同》中讲了宇宙的第一大规律——分裂无常。

今天描述另一大宇宙规律——循环。

今天讲的内容也是关于我们在哪的问题,来看看我们现今面临的局面。作者是把这个“你在哪”的重大哲学问题分了几篇文章。

如果关于你在哪的问题都不是个问题,作者不知道还有什么问题是个问题。

循环

这不是自创定律,再次强调作者这个传信者只是描述规律。

作者也只敢当个传信者,作者绝不敢标上署名占为已有,给作者十万个胆子也不敢,这是大自然的天赐造物,作者怀着十二分敬畏,万不敢僭越,怕遭雷劈,万劫不复。

细心的你会发现,历史上的先贤也都不约而同地使用第三人称叙事的口吻去书写。

有的人会为某种利益说这个是自己的创造并据为已有,这是个相当作死的行为,这是来自自然的宏大创造,你怎敢僭越?你怎敢据为己有?不怕遭雷劈吗?不怕遭到来自自然规律的蔑视与否定吗?

好了,言归正传。

这是个到处可见的定律,各大经典,数学公式,物理现象中到处可见,不胜枚举。很多科学家都知道这个定律。

各大经典中讲述的天道循环

数学中的sin和cos

现实世界中各处可见循环的痕迹:

频率,声音,车轮转动,公转,自转,日升日落,潮涨潮落,震动,呼吸,行走跑步动作,心跳,生老病死,花开花落,旋转,分形……

行星公转与自转

频率、声波,无线电,也是循环往复

物理震动

车轮旋转

跑步也是往复动作

分形学

这定律都不需要作者证明了,在宇宙之中,到处都是,到处可见。

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个循环规律的运行规律。为什么我们要观察研究呢?因为从这些细微之处,你可以看见地球和宇宙的运行规律。

在鸡毛蒜皮的细节里,蕴含着宇宙的奥秘;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隐藏着宇宙的真相。

你可能听过这样一段话:

这个世界上发生过一次的事情,不一定发生第二次,但是这个世界上只要发生过两次的事情,一定会发生第三次。 ——《 阿拉伯谚语》

这是这个世界的小细节。很多实干家都观察实践体会过这一现象。

同一现象发生第二次,可能是即将进入循环的提示。因为有一个隐藏的底层逻辑触发同一个现象再次发生,所以这个底层逻辑很容易会继续触发第三次。

现象的反复发生,预示着现象背后蕴含着一个能够触发反复循环的逻辑。这底层逻辑可能就是“道”的运行,也可以叫做规律的运行。(当然道德经的“道”有更深的内涵)

背后运行逻辑不可见,直至触发现象

一次发生可能只是偶然,但随着发生次数的增多,那就更加印证了底层逻辑的存在,所以同一现象越可能重复。

重复的次数越多,惯性越大,如不去改变,那再次发生的可能性越大,有时候直接变成必然发生。这即是循环规律的运行。

出生困境:

削铅笔

举个例子,你削铅笔,你小时候就都做过,削得太细,它就会断。如果你每次认知都一样,每次都会削得太细,那每次书写的时候笔尖都会断。但你认为这是正常的(你年龄太小,没见过有人能不断的),然后你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循环,最后形成习惯,你认为铅笔就是会断的。你得出结论——断即是削铅笔的规律。

直到你的妈妈提醒你,笔尖不要削太细,你才从那一刻开始改变的行动,你才会改变。

但是反过来想,如果永远没有一个人去提醒你,会发生什么?

你会震惊的发现:

你就会一直认为,削铅笔会断即是真理,直到永远。陷入一个永远看不见尽头的死循环之中。你永远也不会知道为什么。

这即是我们面临的出生困境。因为我们出生于此,所以觉察不到任何异样,也不会有任何人来提示你,也不会有任何人来提供不同的见解。

你按照固有的思维去处理,你只会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循环次数巨多,那么惯性也会相当巨大,最终变成你必然在劫难逃,在出生困境中必然再次进入循环。

如果你无法突破循环,你就很可能再次进入循环。

如果你无法改变命运,你就很可能再次经历相同的命运。

如你所见,这是哲学的演绎。

如你所见,这是规律的推理。

如你所见,这是宇宙给你的证明。

如你所见,这是你给自己的见证。

如你所见,这也是我们拉胯的局面。

按此规律推断,如果只是一次,那还是没什么事的,那还有可能不会再次发生,还有希望。发生两次,可能还有挽救的可能,但是如果历史上发生过N次,我们的局面就如同是拿到了一手烂牌,很容易再次产生截胡的局面了[捂脸]。这个希花烂的命运是很难摆脱的,因为前人用尽全力也没摆脱,甚至挂都不知道怎么挂的,挂都不知道为什么挂的[捂脸]。

如你所见,它就像规律一样在运行,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我们的现状:

人类历史就是战争的历史,不断战争已经变成一个规律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理论就是描述我们的战争规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段文字中,你也可以用你的观察力隐隐看到一些循环的痕迹。

对的,你已可以推导出结论:

按照循环推断,我们终究会再次打起来。环境污染的危害被我们严重低估了,生存资源的逐渐匮乏会缩短留给我们的时间。

我们触发了一战二战,按此规律我们也很可能触发三战;我们使出了第一颗第二颗,接下来也会很可能放出第三颗。

这并不是传播恐惧,这种行为没有任何好处。这只是劝诫,让我们反省自己的想法是否在某个地方真的有点问题,如果你意识到了,这也是一个可喜的起点。反省自己,我们是不是应该拓展视野,以更开放的态度去包容不同的观点。反过来考虑,如果我们的观点全对,为什么会最终进入……

因为很多人不相信我们的局面很拉胯,所以作者才在此向你证明。当然,有些有缘人会知道更多资料,心中更加有数。

你认为自己很聪明,但是你能如爱因斯坦智商高吗?况且他还是这一领域的专家,想象力极高,这位伟人的预测能力也已被证明,你认为你能比他聪明?你还能保持乐观吗?

宗教和意识形态的隔阂,这是人类战争根本原因。但是如何解除?你懂的,困难巨大,希望渺茫,险阻重重,我们解决了几千年都没有解决,这也是事实。

这是个很难克服的困难。而且在越来越不稳定的形势下,仍有人还要火上浇油,不知道是如何想的。面对如此拉胯的局面,我们应该奋……不,我们还是回家洗洗睡吧[捂脸]。

——————————————————

爱因斯坦名言:“没有侥幸这回事,最偶然的意外,似乎也都是有必然性的。”

爱因斯坦预言:“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是怎么打的,但是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战人类使用的武器将会是石头和木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