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的十大魔鬼定律(从边际递减效应)

“你说要去追、去闯、去乘风破浪。但我根本看不到你口中那个明媚的远方,每天都在重复,我只能看到我的未来白发苍苍的模样。”

这是在朋友圈看到的一段话,朋友又在抱怨工作无聊不想上班。

或许你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有过类似的抱怨。其实很有可能是因为进入了“职业倦怠期”。

上班时间久了之后,很多上班族都会表现出工作热情消失、难以获得成就感、对未来看不到希望、对现状无所适从等等的焦虑心态。这都是典型的“职业倦怠”的表现。

“职业倦怠”会严重影响我们生活和工作过程中的对幸福感的感知,很多研究人员将“职业倦怠”列为一种常见的职业病。

职场的十大魔鬼定律(从边际递减效应)(1)

01究竟什么是“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英文翻译为“burn out”,即“燃尽”。是指一个人在工作的重压下产生的身心俱疲及精力耗竭的状态,是由于长期未解决的压力导致的精神上、情绪上、身体上的疲惫状态。

简单来讲就是:你有工作能力,但是丧失了工作动力。

职场的十大魔鬼定律(从边际递减效应)(2)

“职业倦怠”的三种表现

“职业倦怠”主要有三种表现:情感衰竭、去人性化、自我效能感低。

情感衰竭:工作上总有一种付出大于收获的感觉,工作热情逐渐消失,不管是心理还是生理上都极易感到疲惫;

去人性化:对服务对象习惯性地采取一种极度冷漠或者消极否定的状态,工作时少有积极情绪;

自我效能感低:做事之前总倾向于认为自己办不成,对自己的评价越来越低,伴随产生工作上的无力感。

我们可以将这三点简单总结为:我好累、不高兴、我不行。

职场的十大魔鬼定律(从边际递减效应)(3)

02从“边际递减效应”看职业倦怠产生原因

“职业倦怠”多出现在工作了几年的上班族身上,或是三五年,或是十年八年,甚至更久。

其实这个现象不难理解,这类人在行业内有了积累,工作已经得心应手,也就意味着能取得的进步越来越小,工作难以带给他们新的刺激,从而他们也就更容易进入倦怠期。

奥斯卡·王尔德说“世界上只有两种悲剧,一种是得不到想要的,另一种是得到了它。”这类人的“职业倦怠”更符合王尔德提到的第二点。

类似于在经济学上的“边际递减效应”

举例来说,当你很渴的时候:

喝第1杯水,你觉得很爽,这杯水给你带来的效益是10。

喝第2杯水,你已经不是那么需要了,这杯水带给你的效益是5。

喝第3杯水,你觉得有点撑了,这杯水带给你的效益是2。

和第4杯水,你开始拒绝,这杯水带给你的效益几乎是0。

职场的十大魔鬼定律(从边际递减效应)(4)

“边际效益递增”与“边际效益递减”

工作上也是一样:去年业绩100万,今年业绩做到了120万,多出来的20万我们称之为“边际效益”。

如果明年你做到了150万,增长了30万,这就是“边际效益递增”

而如果你明年做到了130万,只增长了10万,那就是“边际效益递减”

所以,虽然你的业绩仍然是增长的状态,但是由于边际效应的影响,获得成就感变成了一件越来越难的事情。

在这种难以获得成就感的情况下,工作带给我们的正向反馈或者说正向激励是越来越小的,在工作上逐渐感受不到刺激,我们就很容易产生一种对未来看不到希望,以及对现状无所适从等等的焦虑心态。

这样的焦虑长久得到不到解决,就会导致我们产生精神上、情绪上、身体上的疲惫状态,也就是“职业倦怠”。

借用欧文·柏林的一句话来解释,那就是“成功最难的地方在于你需要一直保持成功。”

职场的十大魔鬼定律(从边际递减效应)(5)

03怎样合理应对“职业倦怠”

1. 主动创造正向激励

“职业倦怠”产生的一大原因可以说是熟能生“厌”,因为太过熟悉没有新鲜感的刺激,从而产生厌烦心理。

这个时候需要我们自己创造一些正向的激励,比如给自己设定目标,最好是多个短期目标和一个长期目标相结合。

短期目标是为了增加正向激励的次数,长期目标是为了赋予重复性工作意义。

“短期目标增加正向激励次数”是说在每一次目标完成后都给自己一个相应的奖励,可以是出去吃一顿饭、奖励自己一件衣服、一支口红、出去旅游、看部电影等等,奖励可大可小,只要是能让自己放松、让自己变得心情愉悦的事情就可以。

这些奖励对我们来讲都是普通日子里的一个小惊喜,是工作和生活上的一个正向激励,在那些心情烦闷的日子里,这种小激励会显得特别重要。

“长期目标是为了赋予重复性工作意义”是说设立一个长期目标之后,我们就会觉得生活很有奔头,会不自觉地认为现在重复的每一个步骤都是在为这个目标打基础,攒经验。

如此一来,虽然工作还是日复一日地进行着,但是我们的心态已经悄然向着更积极的方向了转变。

职场的十大魔鬼定律(从边际递减效应)(6)

心态已经悄然向着更积极的方向了转变

2. 允许自己抽出时间

美国的《今日医学新闻》专门研究过“职业倦怠”的人群,他们都表示:定期花时间专门做一些让自己愉悦的事情,对缓解职业倦怠的消极影响很有效果。

工作中的我们就像一只“气球”,工作上长期得不到缓解的压力一直在往气球里充气,这样的状态下气球爆炸是早晚的事情。

所以,不如对自己好一点,当我们意识到自己进入“职业倦怠”期的时候,不要强迫自己变得积极起来,而应该允许自己抽出时间做一些想做的事情,用愉悦的情绪去稀释“职业倦怠”带来的焦虑情绪。

可以休个长假,也可以只请几天假,总之,觉得累的时候,允许自己短暂的逃离。

可以去游山玩水、可以待在家里上网刷剧、可以陪陪家人、可以去见见老朋友,还是那个道理,做一切能让自己觉得愉悦的事情,去任何能让自己觉得放松的地方。

等到紧张焦虑的情绪缓解的差不多,再回到工作岗位继续工作。

职场的十大魔鬼定律(从边际递减效应)(7)

允许自己抽出时间去放松

3. 在其他领域寻找“边际效益递增”

前边我们有讲到边际效益的递减很容易造成“职业倦怠”,但是在一个岗位工作久了,这份工做会越来越难以带给我们递增的边际效益。

这个时候,不妨把精力分一点到其他的领域。或许你读到这里想说“OK,那我现在赶快辞职换一份新工作。”

我说的其他领域,并不是让你盲目换工作的意思。当然,如果你说你已经慎重考虑过了,那你可以随意。

这里的“其他领域”可以理解为一个“PLAN B”,比如你在公司做文案工作,有写作功底,如果喜欢的话,那你可以尝试工作之余做一下自媒体。

进入一个新领域之后,让原本普通的生活增添了很多挑战性,更容易获得成就感,也更容易获得递增的边际效益,反过来对本职工作的专业度提升也是有利的。

用大冰的话来讲就是“既可以朝九晚五,也可以浪迹天涯”

职场的十大魔鬼定律(从边际递减效应)(8)

愿你可以朝九晚五,也可以浪迹天涯

最后,愿大家都能顺利度过“职业倦怠”期。都能一直有着去追、去闯、去乘风破浪的勇气,都能遇到远方的星光,看到明媚的未来。


职场是一片江湖,义士相助是你的运气,尔虞我诈你也不能躲避,愿牧新的文字能带给你一丝温暖,愿你能从中学得一点傍身技能。

关注@牧新,职场上,你并不孤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