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西湖(42年前西湖浮起女子尸块)

来源:潮新闻·钱江晚报

“他梳着⼤背头,身着灰⾊夹克衫,⽓宇不凡,⾯容和蔼。”

“待⼈谦和,不摆架⼦,外出开会和讲话,从不要秘书给他写稿。最多选⼀⼆篇简报、要⼀些数据,⾃⼰去思考、整理。”

“有时晚上值班,整点花⽣米,盐浸⾖,到后⾯⼩店炒个螺蛳之类,喝点夜⽼酒……”

……

2月5日,89岁的杭州老刑警⾦志源走了。

送别归来,老同事们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回忆金志源生前的点点滴滴。

90年代西湖(42年前西湖浮起女子尸块)(1)

△已经泛黄的彩照记录了退休老刑警们的青春,右三是金志源,右一是郑贤胜。

街坊四邻也念叨着这位和蔼的老人,都知道他是刑警队的元老。

于是,老金的故事再一次被提起。

如果让⼀个习惯现代科技的刑警回到四⼗多年前,没有⼤数据、没有⼿机互联⽹、没有监控、甚⾄基本没有警车可用,回到“⾛路基本靠腿,通讯基本靠吼”的年代,他还能顺利破案吗?

喜欢破案故事的读者很多,但是写真实破案故事的作者很少;⽹⽂基本上以推理破案为主,或者披着破案的皮让男⼥主⻆⼤谈“公费恋爱”,实在是因为故事好编,现实困难。

不过,真正的⽼刑警会不会偶尔也想⼀想“假若昨⽇重来”呢?他们会不会做得更好?

半夜来人喊“⾦志源”,还“嘭嘭嘭”拍门

邻居就知道:又出大案子了

1949年5⽉3⽇,杭州解放的那⼀天,人民解放军列队入城,踌躇壮志。

有个15岁的少年从西湖里打水回来,拎着水桶在街边看得大受震撼。

这个少年当时在平海路上的⼀家⽔果店当伙计,名叫⾦志源。

他出⽣于萧⼭⽯⻔村,读过⼩学。虽然没当成兵,却成为杭州市公安局的⼀名新警察,⽽且是受训成为刑警,专破⼤案。

90年代西湖(42年前西湖浮起女子尸块)(2)

△金志源与同事们摄于1957年,后排左一是金志源。

家⼈不知道他平⽇⾥到底做些什么,只知道⾃此以后人是基本上见不着了,就跟住在单位了⼀样;即使回了家,也经常有⼈在外⾯喊“金志源、金志源”,一叫就叫走了。

尤其是半夜⾥,来⼈不光要喊名字,有时候还要“嘭嘭嘭”拍⻔,周边邻居都知道了:⼜出⼤案⼦了。

市⺠爱看热闹爱讲⼋卦,但是⼏乎没有人会喜欢⾯对真实的⾎泊、碎⼫,这种同时冲击⽣理和⼼理的巨力,并⾮⼀般⼈能承受,所以只有极少极少的时候,金志源会跟家⾥⼈叹⼀声,“今朝钱塘江⾥这个⼫体啊,真当是⼀塌糊涂,捞起来以后,最后我们只好买了⾼粱(⽩酒)来洗⼿……”

⾦志源看上去⽂质彬彬,也很少发脾⽓,但是他抽烟很凶,熬夜很厉害,不管压力⼤还是庆功时都会喝点酒,都是这份⼯作给的。

那年头,命案是城区公安分局办不了的,全部由当时的杭州市公安局七处也就是刑警队去侦破,⾦志源从刑警做到队⻓、技术科科⻓再成为七处副处⻓,身上的压⼒从来没有减轻过。

成日里殚尽竭虑,他熬得一头白发,总是被小年轻们背后叫做“白头翁”,其实,那时候他也才四十多岁。

上世纪七⼋⼗年代,⾦志源已经四⼗多岁,正是当打之年。他⽐新招进来的年轻刑警大二十多岁,⼜是资深的侦查员⼜是刑警队的领导,从各⽅⾯来说跟同事们的关系都是亦兄亦父。他不但⾃⼰跟⽼黄牛⼀样拼命⼲活,也要求新警们都这么做,同时又会手把手地教他们观察现场和分析线索,一字一句地教他们如何在⾛访群众时迂回提问。

“你要是被⾦志源盯上了,不拿出点东⻄他不会放过你,他会⼀直盯牢你做事的。”

90年代西湖(42年前西湖浮起女子尸块)(3)

△金志源与战友。

床上⼀个⼥⼈⼀个孩⼦

那个杀人犯,躲在床底下

出现场遇到滂沱⼤⾬时,⼀群男⼈⾐衫全湿,⼲脆都打了⾚膊,只穿⼀条短裤继续⼲活。

下水捞⼫体或者捞凶器,冻得来上岸冲澡时错觉⾃来⽔都是热的。一直到人家拎了一桶热水来叫他们擦擦身,才发现刚才冲的是冷水。

⽐⾦志源⼩20多岁的郑贤胜和孙海洋,如今也已经退休好⼏年了,对这些上世纪七⼋⼗年代的常规操作记忆犹新。1976年他们刚刚成为警察的时候,就这样跟着⾦志源⼀起破案,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

那时候,每次发⽣命案或者⼤案要案,⼀没有电话⼆没有监控三没有⽹络,刑警破案全靠调查⾛访和现场勘查两⼤基本技能。

郑贤胜⾄今还记得⾃⼰整天靠两条腿跑来跑去的⽇⼦。“当时整个刑警队只有⼀辆边三轮摩托⻋,⾃然是最紧急的任务才能⽤,⼀般轮不到我。案发了通知领导和同事要跑着去叫⼈,⾛访调查⼀⾛就是几十里路,晚上还要⾛回去,因为专案组每天都要进⾏⼯作汇报。⼯作好⼏年以后,刑警队终于拨给我⼀辆自行车!”

“⾦志源要我们每个侦查员都必须去看现场,我记得第⼀次是在钱塘江边看捞上来的⼫体,看了以后我在边上‘哇哇哇’地呕吐,吐完还要继续看。”楼⽔根是1979年从航空兵退伍进⼊杭州市公安局刑警队的,在天上飞他不怵也不呕吐,看⼫体让他⼜怵⼜呕吐,搞得他当时⼀点都不喜欢当警察了。可是,后来他还是跟着⾦志源脚踏实地,吃遍苦头,不但⼀直留在七处,还成为刑警队中层领导。

1979年的⼀天,杭州体育场路上⼀处单位宿舍⾥发现了⼫体。杭州市公安局马上组建了专案组,郑贤胜负责调查死者的社会交际情况,刑警队其他同事有的去调查相关⼈物,有的则去寻找物证的⽣产⼚家和购买者,每天晚上⼤家⼀起分析线索,再制定第⼆天的⼯作计划。

那个时候的命案,往往在死者和凶手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只要拿出走穿鞋底的苦干精神,有时候还是能找到凶手的身份的,相对来说,偶发性的拦路抢劫进而杀人就更难一些。

分析出来体育场路宿舍杀人案是劫财杀人性质后,锁定了凶手的身份,刑警们得知凶手住在城站附近的木结构老房子里。

那天夜⾥,⾦志源带着刑警队去抲人,先是扑了个空,房⻔上挂着锁。屋⼦前后都被警察包围了,⼈跑哪去了呢?

郑贤胜早已通过⾛访居委会⼲部得知此⼈跟隔壁家那个女人关系不一般。

刑警们⼜叩开了隔壁的房⻔。

床上睡着⼀个⼥⼈和⼀个孩⼦,被窝有点乱。⼀摸被窝,还是温热的。估计是木板房不怎么隔⾳,嫌疑⼈被惊动了,躲起来了。

但是,他又在哪?

郑贤胜似有所感,悄悄掀起了垂到地⾯的床单,下⾯赫然趴着⼀个男⼈!

⼏乎就在同时,⾦志源扑过去按住了男⼈的肩膀。

90年代西湖(42年前西湖浮起女子尸块)(4)

△金志源几乎没有自己单独的生活照,也基本不拍工作照。他家的玻璃台板下,只有零星的这几张纪念性质的黑白合影。他在最后一排,右三。

90年代西湖(42年前西湖浮起女子尸块)(5)

西湖浮起女子尸块

他用证据“钉死”凶手

1981年2⽉14⽇,⻄湖⾥浮上来⼀包⼫块。

过了两个月,4⽉24⽇⼜浮上来⼀个包,⾥⾯是一个⼈头。

第⼀个浮上来的是个⿊⾊塑料旅⾏包,⾥⾯是被红砖压着的⼀段身体躯⼲;第⼆个浮上来的⼈头,嘴⾥塞了一个纱布⼝罩,包⾥还有几只烂番薯和砂⽯⽔泥。

技术员鉴定,身体和头颅属于同⼀个年轻⼥⼈。

背包、纱布⼝罩、包⾥的⾐服乃⾄线织裤带,统统被刑警们溯源调查,甚至那6只烂番薯都送到农科院请专家鉴定是什么品种。

90年代西湖(42年前西湖浮起女子尸块)(6)

刑警们⼀般⽤案发⽇来命名案件,当年这就叫“214命案”。专案组查出来装⼫块的包是杭州友谊⽪件⼚⽣产的,⼜找到了买卖这个包的经⼿⼈,继续查,找到了托⼈买包的⼈,最终查到了死者的丈夫这⾥。

这包是他家的。死者是1980年冬天失踪的⼀个煤饼⼚⼥⼯,她怎么会被装在⾃⼰家的旅⾏包⾥呢?

很多人怀疑是丈夫杀妻,但是丈夫的嫌疑最终被排除了。

那个⼥⼯,平时在煤饼⼚⻔市部卖煤饼,经常有⼈托她买煤饼。她每次去⼚⾥洗澡都要带很多⾐服,除了⼀身要换上的⼲净⾐服,还有⼀包要洗的脏⾐服。“她⼀洗就是⼀两个钟头,趁机把⾐服都洗掉。”

那个冬夜她带着衣服去厂里洗澡,再也没有回来。

侦查员金志源和刑警们查到了一个可疑人物,他跟死者丈夫曾经在医院住同⼀间病房。就是在丈夫住院期间,死者跟凶⼿认识了,后来还请他帮忙买过电影票,有了不⼀般的交往。

这个杀人嫌疑凶⼿当年38岁依然未婚,外号“泡天”。他会拍照⽚、印照⽚,住院的时候还帮⼈弄这些事,颇受⼈欢迎;他写得⼀⼿好字,被⼯作单位的上级部⻔借调去⼯作。他也是⼀个不安分的⼈,不但在照相馆⼯作时因为“抲⻩⻥”(捞外快)被单位处罚过……随着对疑凶的社会关系调查进展,他的“⼈物画像”越来越清晰。

虽然他抵死不认,但是⾦志源和同事们⽤各种各样的物证盯牢了他,最终“钉死”了他。

现在回想起来,这个案⼦有⼀定的典型性。⼀来,那年头很多命案都是由婚恋纠纷、奸情⽭盾引发的;⼆来,景区是命案的相对⾼发区域,因为有山有水,方便凶手抛尸。

90年代西湖(42年前西湖浮起女子尸块)(7)

△左为金志源,摄于1997年,当时他已经退休2年。

坚持学习不断进阶

他深深影响了身边的同事

孙海洋记得发⽣在1980年的⼀桩特⼤盗窃案,杭州某⼤学的卫星云图接收机被盗了。

没有了卫星云图数据,不光是地理系⼏百名学⽣的课程没法上,有些学⽣的毕业都要耽误,这个宝⻉疙瘩还是进⼝的精密仪器,被盗就是个⼤损失。

谁敢去偷?谁⼜有本事偷呢?偷了以后派啥用场呢?

侦查案件时,孙海洋印象最深刻的⼀点是⾦志源的超前理念。“他在上世纪七⼗年代已经⾮常注重技术和侦查的融合,他要求技术员主动跟侦查员沟通现场查勘发现的痕迹情况,也要求侦查员必须每个⼈都亲自到现场去,充分观察、主动跟技术员合作分析案情。”

“汇报的时候每个⼈都要发⾔,每个人都要讲得出⾃⼰当天做了多少⼯作,观察到什么、分析出来什么,⾃⼰有什么想法……”孙海洋说,“⾦志源做事⾮常细致,⺠警有没有打⻢⻁眼、汇报有没有不尽不实,⼀下⼦就能听出来。”

万万没想到,专案组刑警最后发现偷卫星云图接收机的居然是⼀个学⽣。这个学⽣偷卫星云图接收机并不是为了变卖换钱,⽽是⼲了⼀些从线路板上拆零件去帮邻居⽼奶奶修收⾳机这样的好事,他帮⼈修东西也没收钱。

专案组刑警从他家⾥搜到卫星云图接收机⾥⾯的线路板和剩余的零件,东⻄都还在。

⾦志源后来当了技术科科⻓,是孙海洋的顶头上司,但他总是说⾃⼰“由于历史的原因读书不多、⽂化⽔平有限”,故而更加虚心好学,认真摸索技术科各个专业的门道,把指纹、足迹、化验、法医、警犬等技术工作管得井井有条,为侦破案件和培训各地技侦人员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90年代西湖(42年前西湖浮起女子尸块)(8)

△已经退休6年的原刑侦支队技术大队长、浙江省首批刑事侦查专家、高级工程师孙海洋接受采访。

在孙海洋当痕迹专家的⼏⼗年⾥,孙海洋也继承了金志源的勤奋、细致。他会在面对悬案时把物证保存起来,告诉技术员们,不要放弃希望,等到新技术出现了,它们就可能“开口说话”。

退休后,孙海洋仍然关心刑侦战线,总是积极了解最新的破案消息,阅读新出版的专业书籍。他说:“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学习新知识,不能与时代脱节。”

90年代西湖(42年前西湖浮起女子尸块)(9)

△2021年春,金志源与妻子合影

1995年,金志源退休,已经为杭州的公安事业奉献了整整43年时光。

退休后,他又担任离退休刑警们的党支部书记十多年,毫无怨言地为老警察们跑腿,认真反映老同志的困难和需求,也转达组织的关怀。

他也终于有时间陪伴妻子,每天都拉着她的手去西湖边转一转。金志源一直住在浣纱路的老房子里,他说,两个房间已经够老俩口住了。

杭州市公安局副局长贾勤敏曾任刑侦支队长,至今仍然分管打击刑事犯罪工作。他告诉记者,金志源是刑侦支队的“老宝贝”,一直挂心未破的命案积案,退休后仍然会找刑侦支队领导一起研究如何侦破旧案。

在金志源、郑贤胜、孙海洋等许多由侦查员、技术员走上领导岗位的资深刑警的坚持下,杭州公安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命案积案侦破及刑侦技术工作。杭州公安是全国最早的、在所有城区和县级公安机关都建立了DNA实验室,在新技术帮助下在2015-2016年侦破了一大批十七八年乃至二十多年前的命案积案,自2014年以来杭州取得了命案全破的优异成绩。杭州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在2008年通过了CNAS实验室国家认可,刑科所出具的鉴定文书在世界上60多个国家和经济体互认;2019年成为亚洲法庭科学学会(AFSN)的会员,定期选派优秀刑事技术专家参加年会,充分展现了杭州公安的法庭科学研究成果和办案成效,进一步加强国际警务合作交流。

听这些老刑警这样怀念一位离开的老前辈,有一种莫名的感动。

听他们讲这样的当年,听他们讲“⻛霜雪⾬博激流”的峥嵘岁⽉,听他们讲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都不能丢的“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时间”的原则,他们正是“负重拼搏、勇敢顽强、锲⽽不舍、⽆私奉献”的刑警精神最好的体现。

90年代西湖(42年前西湖浮起女子尸块)(10)

△金志源存放在家的部分荣誉证书。

这,也是⼀代代杭州刑警的传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