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可以看出一个人内向(如果你具有这三点特征)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人格,我们可以理解为个体自身稳定的行为方式和认知过程。

人格变量中的内向性和外向性是最受人们所关注的。在当今社会,存在这样一种刻板印象,大家认为外向的人更能适应这个社会,这给了很多并非典型外向型的人一定的负面暗示。

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内向的人内心更有力量,更喜欢专注的思考,虽然内向的人较少从社会交往中获益,可与此同时,他们也避免了一些代价。

怎么可以看出一个人内向(如果你具有这三点特征)(1)

我们是社会属性的人,我们大多数时间是和人一起打交道。

不妨我们说说“社交焦虑”这个概念,它是一种与社会交往有关的焦虑,有社交焦虑的人的一般症状:生理唤醒水平升高,不能专心,感到紧张,并且他们是因为交往对象而感到不自在。

而提到社交焦虑症的特征,社交焦虑者非常关注别人怎么看他们,也就是评价恐惧。

当他们不得不在他人面前讲话时会变得很羞怯,这可能导致他们在说话的时候会出现紧张的外部信号,如出汗和发抖。

说到这里,别紧张,要给大家一颗定心丸,因为这些表现并不代表你是内向的人。

对于外向和内向的描述大家有自己的想法,也许可以说几个词语,或者几个例子来概括。

怎么可以看出一个人内向(如果你具有这三点特征)(2)

艾森克认为,如果你是典型的外向型,你就是开朗、冲动的人,社交活动广泛,经常参加群体活动。你会善于社交,喜欢聚会,朋友多,并且需要同他人交谈,不喜欢一个人读书学习。

如果你是典型内向型的人,那么你会是安静、退缩、内省的人,喜欢读书却不喜欢人群,只在面对亲密朋友的时候,才不会那么冷淡。

不过,要强调的是,我们大多数人处在这两个极端中间的某个位置

自我觉知是我们一生都在学习的技能,出现下面这三种表现,可能只是“假内向”罢了。

羞怯

实际上,心理学中许多概念是相互关联的,多数研究者认为社交焦虑和羞怯是同义的,但是社交焦虑和内向是不等同的,意识到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内向的人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这往往是出于他们的选择,而大多数社交焦虑者都不喜欢自己的羞怯。

有研究表明,大约2/3的社交焦虑者认为自己的羞怯是真正的困扰,因为他们更可能对社交情景的所作所为感到尴尬或者窘迫,伴随着更容易脸红的表现。

他们有时过于害羞,过于紧张,以至于想不出来说什么,他们只好让谈话陷入沉默,而这种沉默,让自己更加煎熬。

怎么可以看出一个人内向(如果你具有这三点特征)(3)

社交焦虑者,不仅怕别人看不起自己,还往往错误地认为别人对他们并不感兴趣。也许这就是为什么羞怯的人,在解释是从别人那里得到的反馈时,往往加上消极色彩的原因。

这还涉及了自我挫折倾向。

在这样一项实验中,被试参加一场所谓的视频形式的“双向讨论”,其实所有被试看到的只是一盘事先录好的录像带。虽然对方的回应是一样的,但是,社交焦虑者比非社交焦虑者更多地认为,对方表现出来的是不喜欢自己的表情。


所以,社交焦虑的人往往在自己内心上演了一出出大戏,但是我们需要知道的是,羞怯的人并不内向。

相反,他们大多希望朋友圈比现在的朋友圈更大一些,尤其是他们希望在自己需要帮助时,可以向更多人可以求助,但是遗憾的是他们的羞怯使他们不能结交更多的朋友。

其实,社交焦虑症并不像看上去那样不善言谈,至少对于部分羞怯的人来说,真正的障碍在于发起一次谈话。社交焦虑者真正缺少的是拥有给别人留下好印象的能力的信心。

隐秘自恋者

隐秘自恋者的提出始于20世纪30年代,《科学美国人》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安静的自恋者”的文章。

而“安静的自恋者”是指那些看上去内向,但他们的自我评价非常高,他们对自己十分自信,以至于不需要向外界求证什么。

怎么可以看出一个人内向(如果你具有这三点特征)(4)

隐秘自恋的形成与成长环境有直接关系的。

他们的父母只会在孩子符合他们的高期望时才表现出满意,如果孩子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时,会受到贬低和打压,而孩子会认为自己得到的积极关注是以他们的积极行为为条件的,会觉得缺点都是不被接受的,只有优点才会被肯定,没有形成相对健康的自尊

所以,隐秘自恋者对于外界会产生更多不信任,他们会极其敏感,并倾向于过度解读他人的言语和行为,他们很容易认为别人在攻击、针对自己,他们对别人的批评很在意,甚至过于较真,情绪波动很大。

怎么可以看出一个人内向(如果你具有这三点特征)(5)

享受独处

独处在传统观念中更多的是不愿意社交的印象,但是有些人的独处是因为,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某些积极的东西,比如提供思考问题的机会,摆脱了生活的压力,亦或是激发了自己的灵感。

不过与内向者不同的是,他们的内心时常会渴望被关注,渴望有这么一个可以接纳自己的集体,只是当下还没有遇到这样一个人际圈,让他有足够的安全感。

一旦有这样一个人或一群人能够引导他融入这个群体,其实他是享受这种更亲密的关系的。

所以,如果你恰好跟这三点特征有相似的地方,不要再给自己贴什么“内向”的标签来让行为合理化。

而你该知道的是,其实,你可能不是真正的内向,你比想象中更愿意与人交往,你可以做真实的自己。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Cognitive Psychology》

第一心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