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之小翠1983 聊斋志异之六小翠

王太常是浙江人。在他小的时候,有一天,他正在床榻前休息时,突然天色昏暗、雷声大作,他急忙下床查看,一只比猫大一点的动物倏地一下钻到他脚边,转来转去不肯离开。不一会儿,天空放睛,那只动物又倏地一下跑出去了。王太常定睛一看,发现那并不是一只猫,心里开始忐忑起来,赶紧呼唤住在隔壁房间的哥哥,并向他描述了刚才的经过。哥哥听完之后竟然很高兴地说:“贤弟日后必定大富大贵。这是狐仙来避雷劫啊!”后来他果真年纪轻轻便中了进士,之后仕途顺利,从县令一直做到了朝廷御史。但是他和夫人只生了一个白痴儿子,名叫元丰,傻到连男女都分不清楚,所以没人敢把女儿嫁给王家。这成了王太常的一块心病。

聊斋志异之小翠1983 聊斋志异之六小翠(1)

一天,一位老妇带着一个女孩来到王家,说是愿意把女儿嫁给王家。王太常和夫人仔细端详着女孩,只见她白皙动人,清秀娟丽,宛如仙女下凡。王家人不由心中一喜,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啊?”女孩微微颔首答道:“我姓虞,叫小翠,今年十六岁。”当王家人提起给多少聘金时,小翠答道:“我出身贫寒,经常食不果腹,只希望嫁入富贵人家后,不再为衣食发愁。哪里能像卖菜一样要开口讨价还价呢?”王夫人一听此言,心中很喜欢这个小姑娘了,决定让她做自己未来的儿媳妇。老妇忙说:“小翠,赶紧给公婆行礼,以后当尽心尽力孝敬公婆才是。”接着就说有要事在身,几日后再回来。小翠看到老妇走,也并不留恋,而是打开了针线盒做起了刺绣,王夫人看她心灵手巧,更对她喜爱有加。

但是老妇一走却再也无音讯了,王家问小翠家住哪里,小翠一副傻乎乎的表情,含糊不清地讲不出个所以然。王家人并没有深追究,决定先让元丰跟小翠结婚。最初,亲戚朋友们得知王家娶了贫家女做媳妇,都嘲笑不止,但一见到新娘,都赞叹于她不凡的容貌气度,于是没人敢再多说什么了。小翠聪明伶俐,又很会察言观色,在王家很受喜爱。王太常夫妇有点担心小翠会嫌弃他们的智障儿子,但是小翠始终和元丰说说笑笑,看不出丝毫嫌弃。

小翠生性调皮,爱和元丰一起玩闹。她做了一只布球,常和元丰、侍女们一起踢来踢去玩。有一天,王太常经过院子时,躲闪不及,被球砸中面门,立刻暴跳如雷。小翠跟侍女们一看闯了祸,赶紧躲了起来,元丰仍然兴冲冲地跑去捡球。愤怒的王太常一巴掌打到元丰身上,元丰立刻大哭起来。王太常跟夫人讲了此事,夫人便来找小翠训话。小翠站在床边,微微笑着,一边低着头听婆婆训话,边用手指在床边上轻轻划着。

岂料王夫人刚一离开,小翠便又恢复了调皮的本性,她把胭脂涂了元丰一脸,两个人笑作一团。夫人并没走远,看到此情此景,气不打一处来,返身回去把小翠好一通责骂。小翠低头玩弄着床巾,一副无所谓的表情。夫人拿她没辙,盛怒之下,命人拿家法出来,棒打元丰。元丰哀号起来,小翠脸色大变,赶紧跪地求饶,为元丰求情。夫人心头的怒火这才化解开,转身离去。小翠赶紧笑着拉着元丰回房,帮他擦干眼泪,轻轻抚摸伤痕,又逗他吃果子,元丰这才破涕为笑。小翠关好门,两人又开始化妆,演起了“霸王别姬”。虽然小翠受到了责备,还是时常与元丰嬉闹个不停,家里人也都习以为常,王太常考虑到自己的儿子是白痴,所以也不忍心多责怪小翠,由着他们玩闹。

王家附近住着一位王姓给谏,他与王太常相处不和。当时太常正当河南道监察御史,王某处心积虑想着陷害太常。太常也知道王某的心思,却不知该如何化解危机。一日傍晚,太常早早入睡了。小翠身着官服,把一丝一丝的丝绸粘在脸上当做胡子,打扮成宰相的模样,又把侍女乔装打扮成侍从,溜到马房牵出马来,戏言道:“我们去拜访王先生。”然后,她在“侍从”的带领下,骑着马来到了大街上。经过王给谏家门前时,小翠大声对随从们说道:“我们要拜访的是王御史,不是这个姓王的给谏!”说完就向王太常家走去。太常家的门人误以为真,赶紧禀报王太常。王太常赶紧赶出来迎接,一看才知道是儿媳妇在嬉戏玩闹。

太常生气地对夫人说:“人家正

聊斋志异之小翠1983 聊斋志异之六小翠(2)

想找我的碴儿,想不到咱家这媳妇却自露家丑,把把柄送到人家手里,看来我快倒大霉了!”夫人非常生气,跑到小翠房间,狠狠地数落起小翠,小翠还是傻笑着,一言不发。夫人气得打她也不是,不打也不是,有心赶她走,她又无家可归。太常夫妻俩又懊恼又担心,一晚上没睡着觉。

话说小翠打扮成宰相的时候,无论仪容风采还是随从服饰都装扮得惟妙惟肖,竟把王给谏给蒙骗了,他以为是宰相真的去了王太常家,赶紧派人去打探究竟,没想到来人在太常家门口守到了半夜也没看到宰相出来。他揣测太常与宰相间有什么阴谋。第二天早朝时,王给谏便问太常:“听说昨晚宰相去了贵府啊。”太常以为他在讥讽自己,唯唯诺诺地敷衍着。王给谏见他回答闪烁,反以为真,想到太常有宰相在背后撑腰,于是不敢再得罪他,对他的态度渐渐友好起来。太常得知此事真相后,虽然心中暗喜,还是让夫人劝小翠以后注意自己的行为,不要再闹出格了,小翠听后笑而应之。

一年后,宰相被免职,刚好有封宰相给太常的私人信件误送到了给谏家。给谏很高兴,以为自己抓住了把柄,先是托人敲诈王太常黄金一万两,没想到遭到拒绝,于是王给谏自己去拜访太常。太常得知给谏前来,赶紧找官服准备更衣见客,王给谏等了一会儿不见太常,觉得自己被怠慢了,愤怒地起身准备离开。这时突然看见公子元丰穿龙袍戴皇冠、被小翠从门内推了出来。给谏吓了一跳,随后又诡笑着摸摸元丰,迅速将他的衣冠脱下,带在身边匆匆离开了。太常出来后,已不见王给谏的踪影。得知刚才发生的事情后,吓得面如土色,大哭道:“这女子就是祸水!不定哪天就会害得我们被抄家灭族!”拿起棍子准备找小翠算账。小翠早已躲在房里,插上了门。王太常气得浑身颤抖,拿斧头疯狂劈门。小翠在房里笑着说道:“公公请息怒,有媳妇在,就算千刀万剐都由我一人承担,不会连累你们的。公公难道是想杀我灭口吗?”王太常这才住手,扔下斧子离开了。

王给谏果然立刻向皇帝上书,揭发王太常图谋不轨,企图算夺王位,并拿出衣冠为证。皇帝大吃一惊,派人仔细检查证物,一看这皇冠是杂草编织成的,龙抱是破黄包袱巾做的。皇帝对王给课的诬陷很生气,紧接着又召见元丰,看到他傻乎乎的样子,笑道:“这样的人可能篡位夺权吗?”于是把王给谏交付法司审理。王给谏不服,声称王太常家有妖人在。法司在王家调查了上上下下的家仆以及附近邻居,大家都说癫妇痴儿平时爱玩闹。于是法司便定案,将王给谏充军云南。经过此事,王太常觉得小翠很不一般,联想起她母亲这么久了都没来探望过女儿,越发觉得她不是常人,便叫夫人去探问究竟。小翠却笑而不答,夫人逼问得急了,小翠就故弄玄虚,凑到夫人耳边小声说道:我是玉皇大帝的女儿,母亲不知道吗?说着就笑了。夫人当她又是胡闹,只得作罢。

没过多久,太常升迁为京官。他想到自己五十岁了仍然没有孙子,便很发愁。小翠虽然在王家住了三年,可是每晚都不跟元丰同床。有一天小翠在洗澡,元丰闹着也要洗澡。小翠便让元丰稍等,自己洗完澡后,就帮他重新放了洗澡水,与侍女一起扶他下水。元丰觉得水很热,胸闷气短,吵着要出来,小翠并不理会,反而用衣被捂住了他的头。元丰挣扎了一会就没了声息。众人一看元丰已经没有了呼吸,吓得四散跑开,小翠并不慌张,依然微笑着,把元丰拖到床上,擦拭干净后,帮他盖好被子。下人惊呼着把消息报告给夫人,夫人惊慌失措地跑来,伤心欲绝地边哭边骂:“你这狂妇,为什么杀我儿子?”小翠不紧不慢地说道:“这种傻儿子,还不如没有的好。”夫人气急败坏,拼命用头向小翠撞去,婢女们赶紧上前阻拦。争执间,一个婢女突然说:“公子在呻吟!”夫人赶紧一抹眼泪,上前呼叫元丰的名字。只见元丰呼吸急促,大汗淋漓,不一会儿,元丰张开眼睛,环顾着家人,却好像谁都不认识的样子,说道:“真奇怪,回想从前,怎么好像在梦里一般?”夫人发现他讲话已经没了痴呆的口气,十分吃惊,赶紧把王太常叫来。父亲也发现,儿子一点都不痴呆了,心中大喜。此后,元丰的行为举止都跟正吊人一样而且与小翠两人十分恩爱,形影不离。

聊斋志异之小翠1983 聊斋志异之六小翠(3)

又过了一年,王太常被王谏官的同党弹劾,不仅丢了官,而且跟几件案子扯上关系。王家有一只广西巡府赠送的玉瓶,价值连城。太常想拿这只玉瓶去贿赂上级,以复其官职。小翠也很喜欢这只玉瓶,有一次拿来把玩时,不小心掉在地上摔碎了,小翠自知做了错事,主动向公婆认错。王太常夫妇正在为复官一事伤透了脑筋,此时又听说心爱的玉瓶被打碎了,怒火攻心,夫妇俩一起用恶言恶语痛骂小翠。小翠又难过又生气,转身离开,来到元丰跟前说道:“我在你们家,功劳何止是保全一只玉瓶那么简单?告诉你实情吧,我并非人类。只因当年母亲遭雷霆之劫,多亏你父亲帮她躲过此难,而且我们俩命中有五年的缘分,所以我来代母报恩、一偿夙愿。但是我在这里受到的责难、唾骂擢发难数,实在没办法再在这里待下去了,虽然你我五年的缘分未满,但就在现在终止吧。”说罢,小翠流下两行清泪,离开家门。元丰赶紧追了出去,但已不见踪影。太常夫妇见媳妇负气出走,想想也觉得自己做得太过分,十分后悔。

元丰回到房里,看着小翠用过的梳妆器皿,不由得放声痛哭,每日思念小翠,茶饭不思,日渐消瘦。王太常十分担心,筹划着帮元丰续弦,但元丰对此事并不热衷,只是找来一位技艺高超的画匠,画成小翠画像,每天对画酹酒祈祷,就这样两年时间过去了。

有一次,元丰因事外出,返回时已是夜晚,月光皎皎照下来。他骑马经过王家在郊外的一处庭院时,听到院内传来银铃股的笑声。元丰于是停马驻足,让仆人扶着马鞍,自己摸着墙,站在马鞍上向院内张望。只见两个女子在院内嬉戏,由于月色朦胧,看不清楚她们的面容。穿绿衣服的女子说道:“你这丫头真该被轰出这园子。”红衣女子便答道:“这是我家的别墅,应该是你被轰出去才对!”绿衣女子说:“你羞不羞啊,当不成人家媳妇,被赶出来了,还敢冒认人家的家产。”红衣女子道:“那又怎样,总比你这嫁不出去的老姑婆好!”元丰听声音好似小翠,就大声喊道:“小翠!小翠!”绿衣女子听到后,边离开边说:“你相好的来了,我不跟你吵了。”不一会儿,红衣女子走了过来,元丰一看果然是小翠,喜极而泣。小翠让元丰从马鞍上下来,把他拉进园里,说:“两年不见,想不到你竟骨瘦如柴!”元丰紧握着她的手,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下来,诉说别离后的相思之苦。

聊斋志异之小翠1983 聊斋志异之六小翠(4)

小翠安慰他道:“这我都知道,但是我没脸再回去见爹娘了,今天我跟大姐在这里玩耍,想不到碰到了你,果然前世因缘是逃不掉的。”元丰要带她一起回家,小翠不肯;元丰于是提出和她同住在这处园子里,小翠只好答应了。元丰便派仆人回去向夫人禀报此事。王夫人得知后很惊讶,赶紧起轿前往庭院,刚进入园中,小翠就跪地迎接,夫人赶紧握着她的手臂将她扶起,自己也老泪纵横,不停地向她认错道歉,惭愧得几乎无地自容,她说:“你若能不计前嫌,就跟我们一起回去吧,让我这一把年纪的老婆子心里得到些安慰。”但小翠还是不肯回家。夫人考虑到庭院处在荒郊野外,想多派些人来伺候他们。小翠说:“我曾与从前陪伴我的那两个丫头朝夕相处,如果可以,请母亲把她们派来,另外若能有个老仆看园子应门就更好了,其他人都不需要了。”王夫人照她说的作了安排,对外人则称公子在园中养病,每天派人供应他们饮食。

后来,小翠常常劝说元丰再娶个妻子,但他总是不肯。又过了一年,元丰发觉小翠的样貌、声音渐渐在发生变化,好像变成另一个人似的。他把以前的画像拿出来看,发现小翠果然判若两人,他感到十分纳闷,便询问小翠。小翠说道:“看来我是老了,今日的我是不是不如过去美了?”元丰回答说:“才刚过二十岁,怎么可能变老?”小翠一边笑着,一边转身把画投进火里,画纸转眼变成了灰烬。

一天,小翠又对元丰说:“王家一脉单传,从前在家里住时,父母总是怨我没能给王家添香火,如今二老已年迈,老实告诉你,我是真的不能生育,你还是另娶一个妻子吧,一来延续香火,二来可在父母身边照顾,你两边来往,也不会不方便啊。”元丰听小翠说得合情入理,便答应了,迎娶了钟太使的女儿。结婚吉日将近,小翠缝制好了新娘的衣服和鞋子,派人送到王家。新娘过门后,元丰惊讶地发现她的相貌,言行举止都跟小翠十分相似。于是赶紧回到庭院中,可是小翠早已没有了踪影。元丰向婢女询问,婉女会山条红色手巾说:“小姐说她要回娘家了,让我把它交给公子。”元丰打开一看,是一块玉佩,他心里十分难过,知道这是小翠在跟自己诀别,于是他带着奴仆回家了。

婚后,元丰仍对小翠念念不忘,幸而新娘跟小翠十分相像,可以暂缓他心中的相思。他这才明白这门婚事原来早在小翠的预料之中,小翠为了不让自己日夜思念她,所以把声音、相貌逐渐变成新娘的样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