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人愁用了哪首古典乐派作品(刘庭信风花雪月)

离人愁用了哪首古典乐派作品(刘庭信风花雪月)(1)

悠闲乐

刘庭信,原名廷五,身体高大而黑,人称“黑刘五”。益都(今山东省)人。散曲大都描写闺情闺怨,风花雪月,语极俊丽。散曲今存小令三十九首,套数七套。

离人愁用了哪首古典乐派作品(刘庭信风花雪月)(2)

思春

醉太平 忆归

泥金小简,

白玉连环,

牵恨惹恨两三番。

好光阴等闲。

景阑珊绣帘风软杨花散,

泪阑干绿窗雨洒利花绽,

锦烂斑香闺春花杏花残。

奈薄情未还。

【注】泥金小简:用金粉绘制的短简;阑珊:衰残,残败;奈:无奈。

一件昔日绘制的简帖,勾起无尽的情怀。睹物思人,心烦意乱。匠心独具的是作者把它写得酣畅淋漓。这主要是作者充分利用了散曲衬词衬句之特点。在三句鼎足对中,更把此中的情由和盘托出。

离人愁用了哪首古典乐派作品(刘庭信风花雪月)(3)

惜春

塞鸿秋 悔悟

苏卿写下金山恨,

双生得个风流信。

亚仙不是夫人分,

元和终受十年困。

冯魁到底村

双渐从来嫩,

思量惟有王魁俊。

【注】苏卿:庐州妓女苏小卿;双生:书生双渐。二人相爱。后双渐上京求官,长期未回,小卿被盐商冯魁买去做妾。冯魁拟带小卿到杭州去。临行前,小卿写情书留镇江金山寺内,盼望日后双渐返回后获知。双渐中状元后,返回寻找小卿,追至金山寺,只见到小卿的书信,读后,星夜赶杭州,追回小卿,结为夫妻。金山恨、风流信就是指苏卿遗留在金山寺内的信。这个故事在宋元间广泛流传,宋金元杂剧有许多都是写这一故事的;

亚仙:李亚仙郑元和的恋爱故事,始见于唐人白行简的传奇小说《李娃传》。是说荥阳贵公子郑元和进京应试,宿长安北里妓院,与名妓李亚仙相爱。郑元和父亲坚决反对,将元和鞭打几死,弃之街头。为人哭丧送葬。后被李亚仙救助,终成夫妻。夫人分:做夫人的缘分;

村:宋元俗语,蠢的意思,粗野的意思;王魁:宋元戏曲小说人物。先甚贫寒,得妓女殷桂英救助,并结为夫妻。后王魁中了状元,将桂英休弃。桂英拿到休书,含恨自缢。南戏有《王魁负桂英》。

宋元时期出现了一批妓女爱情戏曲,大都描写妓女的痴情。如双渐与苏小卿、郑元和李亚仙、王魁与殷桂英。在这支小令中,作者排比式地连用这三个故事,通过她们不同的遭遇,道出了获得真正爱情的不易。“悔悟”写一个初乍步入青楼妓女从前辈姐妹中悟出的一点耐人寻味的道理。最后一句“思量起惟有王魁俊”,耐人寻味。

离人愁用了哪首古典乐派作品(刘庭信风花雪月)(4)

恋春

折桂令 忆别

想人生最苦别离。

三个字细细分开,

凄凄凉凉无了无歇。

“别”字儿半晌痴呆,

“离”字儿一时拆散,

“苦”字儿两下里堆叠。

他那里鞍儿马儿身子儿劣怯,

我这里眉儿眼儿脸脑儿也斜。

侧着叫一声“行者”,

搁着泪说一句听者:

“得官时先报期程,

丢丢抹抹远远地迎接”。

【注】两下里:两处,两个地方;劣怯:脚步不稳。同趔趄;也斜:侧迷双眼;

行者:离开的人;丢丢抹抹:收拾打扮的意思。

这首“忆别”,以女子的口吻,匠心独具的把“苦别离”三个字细致的加以描述,而且巧妙地发挥了衬词的作用,突出“别离”那一刻的怨苦,清新自然,真切感人。

离人愁用了哪首古典乐派作品(刘庭信风花雪月)(5)

盼春

折桂令 忆别

想人生最苦别离。

不甫能喜喜欢欢,

翻做了哭哭啼啼。

事到今朝,

休言去后,

且问归期。

看时节勤勤的饮食,

沿路上好好的将息。

滴滴一捻儿年纪,

碜磕磕两下里分飞。

急煎煎盼不见雕鞍,

呆答孩软弱自己。

【注】不甫:正好;一捻儿:很小;碜磕磕:艰难极了;呆答孩:傻孩子。

这一首别开生面,写别离后殷勤的惦记和“急煎煎盼归期”。两句体贴入微、推心置腹的叮咛,牵肠挂肚,难能可贵。盼归的急切,专注,魂失魄落。曲头都用“想人生最苦别离”,一唱三叹;接着,又不假景物,直摅胸臆。“持一情字,摸索洗发,挹挹不尽,写之不穷,淋漓浸渺,余有余力”(明王骥德《曲律》)。

#元曲欣赏# #刘庭信# #阅读# #文化# #随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