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关于工资解释(欧美工资周发为什么6K表示6000)


西方经济学关于工资解释(欧美工资周发为什么6K表示6000)(1)

你知道现在一些欧美国家的工资制度和我们国内是很不一样的从而导致,在国内我们大家还是主张比较稳定一些的消费方式,不太建议年轻人今天使用明天才能拿到的收入,因为现在很多人的消费观念都变了,所以说也会导致各种各样的债务随之而来,很多人有时不能负担起个人的债务问题,就会导致自己的财产总是不能很好的管理,从而导致每个月都出现入不敷出的现状。而国外的一些人则比较主张提前去花费,也能够提前去享受,这样的话能够提早让自己享受到自己在许多年后才能感受的东西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体验而且也可以让自己的子女到时候可以直接继承自己的那些东西。


西方经济学关于工资解释(欧美工资周发为什么6K表示6000)(2)

而在国外人们对于工作的态度是非常认真的,但同时也并不排斥在工作的时候也可以享受生活。所以说他们经常会在工作期间出去旅游,或者说去其他的地方散散他们,让自己的生活状态可以转换一下,所以说按周薪的制度来拿取工资的话,也非常方便自己做出这种调整,并且在很多的北欧国家,他们的生活由于福利非常,他们的人民幸福的指数也是非常高的,所以说他们在工作的空闲的时间内,也会经常用一些其他的活动去丰富自己的生活。


西方经济学关于工资解释(欧美工资周发为什么6K表示6000)(3)

而对国内的人们而言压力就非常大了,因为国内是非常重视家庭关系的,而想要组建家庭,一个比较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拥有自己的房产,而人们就会背负上买房子的这个比较沉重的枷锁,这种枷锁对于很多一线城市的年轻人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生活负担之一,毕竟每个月都要还高额的房贷,而自己的工资如果不足以支撑的话,很显然也是无法合理规划的,现在年轻人的消费观念又在逐步的改变,如果也和国外一样改为每周付薪水的方式,那么很有可能会导致他们每个月还没拿到自己所有的工资,就已经把上一周的钱给花的一干二净,所以说按每个月来结算的方式也比较符合国内的人们生活的习惯,毕竟各种电费水费和各种杂务费用也都是按月来缴纳的,很多人如果不能对自己的财务做出有效的管理,那么必然也无法将钱攒到每个月该交这些杂务费用的时候。

为什么谈到工资时,会用6K表示6000,而不是thousand中的T?

西方经济学关于工资解释(欧美工资周发为什么6K表示6000)(4)


“千”的英文单词是“thousand”为什么工资6000不是6t而是6k? 原来用字母“t”表示容易产生误会,当我们试图用1t来表示的时候,很可能误以为是一吨(1 ton)

1、那为什么用“k”表示“千”?

“k”是我们熟悉的前缀kilo缩写,kilo是数量单位里的“千”,kilogram、kilometer、kilobyte分别表示千克、千米、千字节。

k之所以被广泛使用,主要是因为老外不用“万”来做单位,大部分人的工资水平都是以“k”做单位,假如月入1万写成10K方方便简洁。

“k”还能描述黄金的纯度(gold purity),k代表karat(德文)也写做carat(英文)

14k和18k含金量不一样,14K金的黄金含量=58.5%,18K金的黄金含量=75%,24K金的黄金含=100%纯黄金

2、"万" 用英语该怎么说?

1万 = 10千= ten thousand(thousand是数字“千”)以此类推:

5万 =50 千= fifty thousand (温馨提示:thousand 不要加 s )

西方经济学关于工资解释(欧美工资周发为什么6K表示6000)(5)

3、"好几万块钱"用怎么说?

好几百的 = hundreds of

好几百块 = hundreds of yuan

以此类推

好几万= tens of thousands of

好几万块 = tens of thousands of yuan

温馨提示:ten 和 thousand 都要加 s

既然今天谈到钱。学习一下货币的表达方法。

1美元=1 dollar= 100 cents

25美分=1 quarter10美分=1 dime

5美元=1 nickel 1美分=1 penny

美元的货币单位里没有"毛"。老外会这么表达,譬如:

15.95=十五块九毛五分,

$ 15.95=fifteen dollars ninety-five cents

看出来了吗?1毛=10分,“毛”的位置,老外用"几十分"取而代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