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是生命的一部分(分离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

武志红在《为何家会伤人》中说:分离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

书名:《为何家会伤人》 作者:武志红

读书笔记:西西里小白

离别是生命的一部分(分离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1)

在我们的生命阶段中,要遇到很多重要的分离,懂得分离的爱才是真爱。

作为父母,必须与孩子主动分离,既要给予爱,同时又要告诉孩子,你是你,我是我。

父母只需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去探索世界,这样才能促进孩子的成长,培养孩子具备独立的人格,和孩子之间形成亲密而健康的亲子关系。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爱分为两种:真爱和溺爱。

离别是生命的一部分(分离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2)

真爱是父母懂得尊重孩子的意愿,在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给予孩子不同方式的爱,懂得放手,接受并见证孩子的自我独立和自我成长,而不是一切包办代替。

以孩子的成长需要为中心的真爱,会让孩子成为一个既爱自己又懂得爱别人、有独立性格与高度创造力的人。

这就要求父母必须做到:承认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而不是父母的“附属品”。要做到这一点,很难,很多父母无意识地选择了偷懒的溺爱。

与真爱相对应的就是:溺爱。溺爱是父母强加给孩子的爱,父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孩子头上,并以为这就是爱。

溺爱其实就是过度的阻碍。

溺爱孩子的父母或者是看不得孩子“受苦”,或者是不想孩子添乱,把孩子的一切都安排好,孩子不用动手就可以得到一切。

他们对孩子的真实感受视而不见,自以为他们的感受就是孩子的感受,剥夺了孩子感知世界、探索世界的机会。

导致孩子认识不到自我的价值,往往通过外在的因素定义自己,对自我认识模糊不清。

被过度溺爱的孩子,在家中习惯了依赖父母,一旦离开家走入社会,再也没有人替他做事,很容易产生深深的挫败感。

他的生活目标和工作目标往往很难实现,极有可能导致世界的崩溃,从而会对父母产生极大的怨恨。

而有一些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其实来自于父母内心的恐慌,无法忍受与孩子的分离规律,无法忍受孩子的独立倾向。

通过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通过自我牺牲,让孩子对自己产生愧疚感,以使孩子服从自己。

这种密不透风的“爱”,其实源于父母的自私。是父母本身缺乏独立,需要那种无时无刻关爱别人的感觉,来消除自己的孤独感,空虚感。

离别是生命的一部分(分离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3)

写在最后:

作为父母,应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首先学会独立,学会成为自己。只有这样,才能赋予孩子真爱,尊重孩子的真实需求,放手让孩子探索未知的世界,独立成长为一个优秀、自信、坚韧的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