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维怎么被围困的(黄维发现自己正在掉进包围圈的时候)

黄维怎么被围困的(黄维发现自己正在掉进包围圈的时候)(1)

黄维是陈诚土木系的骨干,成名很早,抗战时期战功卓著,所以晋升也比较快。他在抗战之初的罗店作战中就表现非常突出,但主要是勇猛。相比后来的十八军军长胡琏,黄维的表现是勇猛有余,而机警不足,在需要临机处置的时候,他的反应往往会慢一拍。至于书呆子的说法,主要是说他为人处世的风格,打仗肯定不是这样。

​淮海战役期间,黄维奉命东援徐州,起初的命令是让他向东去参与救援黄百韬兵团,但在进入安徽蒙城附近时,即遭到中野层层阻击,解放军在沙河、涡河、浍河等地节节抵抗,诱敌深入,黄维始终未发觉中野的战役企图是围歼他的整个兵团,等到黄维发觉有问题时,已经陷入中野设有坚固工事的袋形阵地,无法突围了。

起初,黄维认为当面的解放军只是负责阻援的中野六纵,所以碰到解放军沿河抵抗,黄维就命令自己的军队迅速击破,继续前进。一直到在涡河渡河战中,十八军的一个团从缴获的解放军的文件中才发现,解放军这次的企图不小,和以前完全不同。十八军军长杨伯涛发现情况异样,尤其是解放军一改以往战法,这次设置了坚固工事,而且遇到的解放军并非阻援的中野六纵,而是中野主力,甚至连桐柏山区的游击队都赶来了。

十八军是黄维兵团的核心主力,杨伯涛发现情况不对后,马上向黄维报告,之后商量了一个蒙城作战计划,仍然是沿用胡琏之前指挥时期的“核心机动”战法,依托蒙城,构筑坚固工事,以一部分部队与解放军保持接触,把拳头抱起来,寻找目标,确定目标后再重拳出击,前进时先占领前方有利地形,作为新的核心,逐步跃进,稳扎稳打。

黄维怎么被围困的(黄维发现自己正在掉进包围圈的时候)(2)

但按照杨伯涛的回忆,这个计划做好后,刚巧互联时期的兵团参谋长萧锐突发急性盲肠炎,被紧急送往蚌埠治疗,由副参谋长韦镇福负责制订作战计划,而韦镇福初临战场,经验不足,这是黄维兵团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熟悉胡琏那套作战方式的人走了。黄维本人离开军队前线已经五年,资历虽然很深,但没有参与此前的解放战争,对解放军作战风格并不熟悉。

不过,这个方案呈报统帅部之后,并未得到批复。黄维本人的想法则是向蚌埠转移,与李延年兵团会和后,再向北进攻,但同样未能得到统帅部的批准。而当时黄百韬兵团被围困再碾庄圩,等着黄维解围,所以黄维兵团的这些计划都未能执行,只能继续奉命向东攻击前进。一直到在浍河阻击战中遇到解放军顽强阻击,黄维才发现自己正在掉进中野的包围圈。

渡过浍河到达南坪集之后,黄维召集杨伯涛和兵团副司令、八十五军军长吴绍周开会,商讨下一步的行动方向。黄维这时候才发现情况已经非常严重,有全兵团被包围的危险,杨伯涛又给出主意说,这时候只有东南方向尚未发现解放军,整个兵团应该迅速向东南转移到固镇,和李延年兵团会和,固镇和南坪集之间距离只有八十里,急行军一天可到。

这时候是十一月二十一日深夜,一直到十二点,黄维终于下定决心,变更部署,向东南方向转移,跳出解放军的包围圈。杨伯涛回到十八军部署完毕后,又回到兵团司令部,但这时候黄维突然又犹豫不决了,原计划凌晨二十二日五点就开始行动,一直拖到中午十二点黄维还没有下令,等到下午四点才开始行动,这个关键时刻,黄维自己耽误了是一个小时。杨伯涛认为,如果按照原计划行动,这十一个小时,可能已经走了六十里了,接近固镇,就不那么容易被解放军包围了。

黄维怎么被围困的(黄维发现自己正在掉进包围圈的时候)(3)

下午四点才开始转移行动,但是到六点的时候,因为当时已经是冬天了,天黑得很早,这时候能见度很低,黄维兵团的重装备和大量汽车无法在野地里继续前进,所以黄维又决定在双堆集休息一夜,第二天再行动。结果就是这一夜,中野赶到了双堆集,到二十三日黄维命令部队继续向固镇前进时,中野部队源源不断的赶到双堆集,包围了黄维兵团。

被包围之后,黄维认为,自己有重武器火力优势,所以突围还是有希望的,就下令采用滚筒战法,边打边走,继续向固镇转移。十八军奉命强攻,试图在中野的包围圈上打开一个缺口,突围而出。但解放军顽强阻击,并没有能够打开缺口。而且,这时候黄维又接到命令,要求死守待援,不许黄维突围,黄维只好就地坚守待援。杨伯涛说,这时候黄百韬兵团被歼灭的消息早已传遍,所以听到死守的命令,十二兵团的军官都认为,死守就是守死,毫无机会了。

整个这个过程里,黄维表现出来的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反应迟钝。十多万人的大兵团,他的判断和决定决定这些人的生死和前途命运,但在关键时刻,他却始终没有发现中野的战略企图,等到他发现了的时候,已经掉进了中野事先已经预设好的阵地。之后虽然从南坪集转移到了双堆集,但这个转移过程中又迟疑不决,失去了最好的突围机会。等到决心在双堆集死守待援的时候,部队已经损兵折将,建制也不完整了,只有第十军和十八军比较完整,其它部队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

该走的时候不走,该守的时候不守,该突围的时候不敢抗命突围,只能坐以待毙。这是不如之前胡琏的表现的。黄维这一点和杜聿明在被包围之后的状态基本上是一样的,在决定命运的关键时刻,迟疑不决,坐失机会,最后葬送了自己,也葬送了军队。

至于影视剧里的桥段中,黄维在被俘后表示不服,认为自己的部队还未展开,就被解放军包围了,以显示其书呆气,其实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从确山出发之后,十二兵团在沙河就已遇到解放军阻击,之后再涡河、浍河都遇到了解放军的阻击,整个兵团始终处于攻击前进的状态,并不是被解放军突然包围的。而且,解放军是且战且退,诱敌深入,黄维自己没有发觉这是陷阱罢了,这是他对战场态势的判断不够灵敏,之后又多次措施机会、耽误时间,都是他自己造成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