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paragraph(段落Paragraphs的对齐与缩进)

分享成果,随喜正能量】成功的路上没有人会叫你起床,也没有人为你买单,你需要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突破。树的方向,风决定,人的方向,自己决定!世上最愚蠢的行为就是不停给人讲道理,成年人应该记住:位置不同,少言为贵。认知不同,不争不辩,三观不同,浪费口舌!人生在世有时难免会遭遇一些困难,这时心更应该稳定下来,用智慧去面对。烦恼并不来自于困难本身,而是来自对困难的恐惧与执着。

《VBA之Word应用》,是我推出第八套教程,教程是专门讲解VBA在Word中的应用,围绕“面向对象编程”讲解,首先让大家认识Word中VBA的对象,以及对象的属性、方法,然后通过实例让大家感受到Word VBA 的妙处。本套教程共三册十六章,今日内容是第四章“段落集合Paragraphs对象及段落Paragraph对象”第1节:段落(Paragraphs)的对齐与缩进。

怎么写paragraph(段落Paragraphs的对齐与缩进)(1)

第一节 段落集合Paragraphs对象(一)

大家好,我们这节讲解段落集合的第一讲,段落集合Paragraphs对象,所谓段落集合是指所选内容、范围或文档中的段落对象的集合。

1 Paragraphs.Alignment 属性

这个属性返回或设置一个WdParagraphAlignment常量,该常量表示指定段落的对齐方式。

语法:expression.Alignment

其中expression 是必需的。 一个代表 "段落" 集合的变量。

WdParagraphAlignment 对象的枚举值参考:

wdAlignParagraphCenter 1 居中

wdAlignParagraphDistribute 4 段落字符被分布排列,以填满整个段落宽度。wdAlignParagraphJustify 3 完全两端对齐。

wdAlignParagraphJustifyHi 7 两端对齐,字符高度压缩。

wdAlignParagraphJustifyLow 8 两端对齐,字符轻微压缩.

wdAlignParagraphJustifyMed 5 两端对齐,字符中度压缩

wdAlignParagraphLeft 0 左对齐

wdAlignParagraphRight 2 右对齐。

wdAlignParagraphThaiJustify 9 按照泰语格式布局两端对齐

  • 某些WdParagraphAlignment常量可能不可用,具体取决于您选择或安装的语言支持(例如,美国英语)
2 Paragraphs.CharacterUnitFirstLineIndent 属性

这个属性返回或设置首行缩进或悬挂缩进的值 (以字符为单位)。 用正值设置首行缩进,并使用一个负值设置悬挂缩进。

语法:expression. CharacterUnitFirstLineIndent

其中expression 是必需的。 一个代表 "段落" 集合的变量。

这里给大家介绍两个概念:

  • 悬挂缩进:在这种段落格式中,段落的首行文本不加改变,而除首行以外的文本缩进一定的距离。悬挂缩进常用于项目符号和编号列表。悬挂缩进是相对于首行缩进而言的。
  • 首行缩进:将段落的第一行从左向右缩进一定的距离,首行外的各行都保持不变,便于阅读和区分文章整体结构。而常见于微软的Office Word文档处理中。
3 Paragraphs.CharacterUnitLeftIndent 属性

这个属性返回或设置指定段落的左缩进值 (以字符为单位)。

语法:expression. CharacterUnitLeftIndent

其中expression 是必需的。一个代表 "段落" 集合的变量。

4 Paragraphs.CharacterUnitRightIndent 属性

这个属性返回或设置指定段落的右缩进量(以字符为单位)。

语法:expression. CharacterUnitRightIndent

其中expression 是必需的。 一个代表 "段落" 集合的变量。

5 实例:段落缩进的设置

下面给大家举个例子,这个例子中我们将看到有关首行缩进,悬挂缩进,左缩进,右缩进的实例,代码:

Sub mynz()

'将活动文档中第一段的首行缩进设为一个字符。

ActiveDocument.Paragraphs(1).CharacterUnitFirstLineIndent = 1

'将活动文档中第二段的悬挂缩进设为 2 个字符。

ActiveDocument.Paragraphs(2).CharacterUnitFirstLineIndent = -2

'将活动文档中第3段的左缩进设为从左边距缩进3个字符。

ActiveDocument.Paragraphs(3).CharacterUnitLeftIndent = 3

'将活动文档中的所有段落的右缩进设为从右边距缩进一个字符。

ActiveDocument.Paragraphs.CharacterUnitRightIndent = 1

End Sub

代码截图:

怎么写paragraph(段落Paragraphs的对齐与缩进)(2)

代码解读:(略)

代码运行过程,我们首先点开段落标识,如下图:

怎么写paragraph(段落Paragraphs的对齐与缩进)(3)

然后点击运行,我们看到这个时候的界面就是如下的样子了:

怎么写paragraph(段落Paragraphs的对齐与缩进)(4)

今日内容回向:

1 什么是段落对象的对齐属性?什么是文档的首行缩进和悬挂缩进属性?

2 什么是段落对象的左缩进?什么是段落对象的右缩进?

怎么写paragraph(段落Paragraphs的对齐与缩进)(5)

本讲内容参考程序文件:Doc 004文档.docm

  • 我根据自己多年VBA实际利用经验,推出了八部VBA专门教程。第1套教程:VBA代码解决方案 ;第2套教程:VBA数据库解决方案;第3套教程:VBA数组与字典解决方案;第4套教程:VBA代码解决方案之视频(第一套的视频讲解);第5套教程:VBA中类的解读和利用;第6套教程:VBA信息获取与处理;第7套教程:VBA之EXCEL应用;第8套教程:VBA之Word应用(最新)。上述教程的学习顺序:

① 7→1→3→2→6→5或者7→4→3→2→6→5 ② 7→8

  • 第一套:VBA代码解决方案 是VBA中各个知识点的讲解,教程共147讲,覆盖绝大多数的VBA知识点,提供的程序文件更是一座不可多得的代码宝库,是初学及中级人员必备教程;目前这套教程提供的版本是修订第二版,程序文件通过32位和64位两种OFFICE系统测试。
  • 第二套:VBA数据库解决方案 数据库是数据处理的专业利器,教程中详细介绍了利用ADO连接ACCDB和EXCEL的方法和实例操作,适合中级人员的学习。目前这套教程提供的是修订第一版教程,程序文件通过32位和64位两种OFFICE系统测试。
  • 第三套:VBA数组与字典解决方案 数组和字典是VBA的精华,字典是VBA代码水平提高的有效手段,值得深入的学习,是初级及中级人员代码精进的手段。目前这套教程提供的版本是修订第一版,程序文件通过32位和64位两种OFFICE系统测试。
  • 第四套:VBA代码解决方案之视频 是专门面向初学者的视频讲解,可以快速入门,更快的掌握这门技能。这套教程是第一套教程(修订一版)的视频讲解,视频更易接受。
  • 第五套:VBA中类的解读和利用是一部高级教程,讲解类的虚无与肉身的度化,类的利用虽然较少,但仔细的学习可以促进自己VBA理论的提高。这套教程的领会主要是读者的领悟了,领悟一种佛学的哲理。目前这套教程提供的版本是修订第一版,程序文件通过32位和64位两种OFFICE系统测试。
  • 第六套教程:VBA信息获取与处理,是一部高级教程,涉及范围更广,实用性更强,面向中高级人员。教程共二十个专题,包括:跨应用程序信息获得、随机信息的利用、电子邮件的发送、VBA互联网数据抓取、VBA延时操作,剪切板应用、Split函数扩展、工作表信息与其他应用交互,FSO对象的利用、工作表及文件夹信息的获取、图形信息的获取以及定制工作表信息函数等等内容。程序文件通过32位和64位两种OFFICE系统测试。
  • 第七套教程:VBA之EXCEL应用 这是一部初级教程这部教程共三册,从从创建宏、对话框、工作簿和工作表对象、单元格对象等基础内容讲起,到循环结构、错误处理、字符串操作、日期和时间、事件、数组应用,函数过程等方面,一直讲解到控件和窗体对象的应用都是我们提高自己EXCEL水平的必须。
  • 第八套教程:VBA之WORD应用 是围绕“面向对象编程”展开的讲解,让大家充分认识Word中VBA的对象,以及对象的属性、方法及利用。教程共分三册,十六章,其中前十五章是各种对象属性、方法的讲解,每节都有专门的实例说明这些属性方法的具体应用,最后一章是结和具体应用场景的讲解,详细讲解了二十八个实际工作中有代表性的实例,紧扣word数据的批量处理,发挥VBA的长处。本套教程实例众多,大家可以拿来即用,或者修正后加以利用。由于这套教程是围绕“面向对象编程”来展开,建议大家先学《VBA之Excel应用》,对VBA中的对象、属性、方法、事件有一定认识后再来学习这套教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