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是怎样评价雍正的(面对这4个字的评价)

康熙是清朝第一个出生在北京的皇帝,他深受汉化影响,对于自己的接班人,早早就做了安排。按照汉人的嫡长制的原则,他将仁孝皇后赫舍里氏的儿子胤礽立为太子,苦心栽培,希望能够继承大统。

康熙是怎样评价雍正的(面对这4个字的评价)(1)

本来,胤礽在皇帝的细心安排下,进步非常快,口碑也非常好。但是,康熙在位的时间实在太长了,他所生的儿子又实在太多了。不知不觉之间,胤礽成为了中国历史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太子,他心中也非常烦闷。要知道储君和皇帝的关系是十分微妙的,做得太差,会被认为没有能力,做得太好,会让皇帝感觉威胁。

就在这个时候,康熙的众多儿子也逐渐长大,他们之中很多人都野心勃勃,打倒太子之后,就可能君临天下。所以,在康熙的晚年,就发生了“九子夺嫡”的宫廷斗争。

当时,谁也没想到,最后的胜利者竟然是不声不响的胤禛。他虽然是皇四子,但因为母亲是地位较低的乌雅氏,没有太大的影响力。更关键的是,胤禛本人还不得康熙皇帝的宠爱。

康熙三十六年(1698年)二月,康熙皇帝亲征葛尔丹,皇太子坐镇京师监国,一共有六位年纪较长的皇子随驾,他们分别是皇长子、皇三子、皇四子、皇五子、皇七子和皇八子。次年,葛尔丹被平灭,康熙心情极好,将随行的皇子纷纷册封,却只将皇长子、皇三子封为郡王,其余四子封为贝勒。

很多大臣建议将陪驾的几位皇子一视同仁,都封王爵。康熙却断然拒绝,列举了各自的缺点。他点名说四阿哥胤禛为人轻率,七阿哥为人鲁钝。

这对胤禛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羞辱,因为当时年满20岁没有封王的成年皇子就只有胤禛一人。皇七子胤祐为人确实鲁钝,那是因为他有严重的残疾。康熙将胤禛与胤祐相提并论,明显是瞧不起他。

康熙是怎样评价雍正的(面对这4个字的评价)(2)

十年之后,太子胤礽被废,为了表明自己并非刻薄,康熙又集中册封了一批皇子。这一次,年满三十的皇四子胤禛被封为雍亲王。这个封号的地位显赫,然而在康熙皇帝的心目中,胤禛的分量并不重。他评价雍亲王胤禛是“喜怒不定”。

这可不是什么好话,如果要当皇帝,必须喜怒不形于色,也必须做到处乱不惊。哪怕是作为一名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士大夫,也要做到举止优雅,心静如水。

这个评价可谓断送了胤禛争夺储君之位的野心,他尽心尽力支持废太子胤礽复位,成为死心塌地的太子党成员。后来,胤礽也确实恢复了太子身份。不过,关于储君和皇位的竞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太子胤礽做法失当,再次失去了信任,被彻底打入冷宫。

康熙是怎样评价雍正的(面对这4个字的评价)(3)

虽然废了太子,康熙却没有让诸皇子替补上位,一直虚悬储君之位。这时候,胤禛看到太子已经彻底无望,干脆亲自动手,直接进入了残酷的九子夺嫡的过程。

当时最为炙手可热的人选是皇八子胤禩、皇十四子胤禵,相比他们,胤禛并没有太多优势。但是,胤禛一方面表现出低调务实的作风,让很多正直的大臣信服,另一方面,他韬光养晦,自称“天下第一闲人”,与诸兄弟维持和气,让政敌没有将他作为主要的竞争对手予以打击。

康熙是怎样评价雍正的(面对这4个字的评价)(4)

更为重要的是,他在康熙面前表现诚孝,逐步赢得了老皇帝的好感。康熙六十年,皇帝病重,就是让皇四子胤禛代他去天坛祭天,这其实就是一个积极的信号。皇子封爵、领兵都可以说是宠信、喜爱的表现,但代帝祭天,却不是随随便便哪个皇子都能做的。

康熙在晚年,还召见胤禛,将他大大夸奖了一遍,不过有句话还是提到他年轻的时候“喜怒不定”。胤禛听完之后,磕头谢恩,却仍然诚惶诚恐的向康熙解释:“儿子年轻时,正如皇阿玛所说,但这么多年的磨砺,早就已经改正了。希望皇阿玛不要记录下来。”

康熙是怎样评价雍正的(面对这4个字的评价)(5)

皇帝的身边都有起居注郎记载他的一言一行,听到胤禛这么说,康熙也扭头说道:“皇四子人品贵重,刚才所说的四个字,我很清楚,确实已经改正,不必记录下来。”

其实这四个字,雍正一生恐怕都没有改变,以后他的宠臣们,都深深体会到这一点。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圣祖实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