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古文笔记怎么记(30分钟记住文言高频词)

小古文笔记怎么记(30分钟记住文言高频词)(1)

1、比bǐ

①并列;挨著。

《核舟记》:“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②接连。《史记•吕太後本纪》:“又比杀三赵王.”

③勾结。《韩非子•孤愤》:“朋党比周以弊(同“蔽”)主.”

④近来。《祭十二郎文》:比得软脚病。

2、俾bǐ

使。如:俾众周知。

同“裨”,益处;裨益。

王维《送高判官从军赴河西序》:“谋夫起予,哲士俾我。”

3、【便biàn宜】

①不拘陈规,自行决断处理(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

《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三年》:“凡翻异驳勘之狱,同守臣审鞫,便宜予决,毋得滞留。”

②指便宜行事之权

《隋书·杨谅传》:“特许以便宜,不拘律令。

清 李渔《奈何天·计左》:“近日又因北方告警,特赐尚方之剑,假以便宜,令我星驰赴剿。”

③指有利国家,合乎时宜之事

《汉书·刘敬传》:“ 敬脱挽辂,见齐人虞将军 曰:‘臣愿见上言便宜。’”

《明史·马文升传》:“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

④方便;顺当。

 《再生缘》第二十回:“ 康员外 所居东首,别有墙门,里面亦通,如要另行出入,亦颇便宜的。”

⑤上风,优势。

《三国志平话》卷中:“ 曹相 曰:‘倘若在旱滩上赢了 周瑜,水面上交战,不得便宜。’”

《东周列国志》第八二回:“ 齐 兵十分奋勇, 吴 兵渐渐失了便宜。”数条上便宜。”

4、吾侪chái 我们

【侪辈】同辈。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韩遂请与公相见,公与遂父同岁孝谦,又与遂同时侪,于是交与语移时,不及军事。”

【侪流】同类的人,同辈。韩愈《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王公神道碑铭》:“复拜中书舍人。既至京师,侪无在者。”

【侪伦】同辈。

5、第dì

①次第;次序。《虞初广志记丐侠》:“毕事而次第发还之。”

②但;只管。《陈涉世家》:“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③只;仅仅。王禹偁《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④只是;但是。表示转折。《与妻书》:“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

6、殆dài

①危险。《谋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论语》:“思而不学则殆。”

②近于;几乎。《容斋随笔》:“殆欲下跪。”

③大概;恐怕。《石钟山记》:“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④通“怠”,懈怠;懒惰。《商君书·农战》:“农者殆则土地荒。”

7、凡fán

①凡是,表示概括。《察今》:“先王之法有要于时者。

②大概;大略。《汉书·扬雄传》:“仆尝倦谈,不能一二其详,请略举凡。”

③总共;总计,表示总合。《三国志吴书十》:“凡守九县。”《出师表》:“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8、干 gān

① 触犯,冒犯,冲犯。

明黄道周《节寰袁公传》:“公(袁可立)乃抗疏曰:‘近年以来,议论繁多,言词激切,致干圣怒,废斥者不止百十余人,概目为卖直沽名。’”

②追求,求取,旧指追求职位俸禄:

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干仕。—— 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干名(求取名位);干求(求取功名);干谒(为谋求禄位而谒见当权者);干进(营谋官职地位);干索(索要;强取);干进(谋求仕进);干请(请托)

9、构gòu

①交;结。《齐桓晋文之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

②罗织罪名对人陷害。《柳毅传》:“使闺窗孺弱,远罹构害。”《左忠毅公逸事》:“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

③挑拨离间。《殽之战》:“彼实构吾二君,寡君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

【构兵】交兵;交战。

【构扇】连续煽动。

【构赏】悬赏。

【构逆】谋叛《北史来护儿传》:“及宇文化及构逆。”

10、矜jīn

①怜悯;同情。《陈情表》:“还在故老,犹蒙矜育。”

②注重;检点。《尚书·旅獒》:“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③自夸;夸耀。《史记刘敬叔孙通烈传》:“此宜夸矜见所长。”

④庄重;自重。《论语·卫灵公》:“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⑤得意;骄傲。《促织》:“虫翘然矜鸣,似服主知。”

11、亟jí

①急忙;赶快。《陈涉世家》:“趣赵兵亟入关。”

②屡次;每每。《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

12、捐juān

①拿开;搬走。《孟子·万章上》:“父母使舜完禀,捐阶。”

②捐弃;抛弃。《乐羊子妻》:“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进学解》:“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13、蠲juān

①除去;免除。《史记·太史公自序》:“蠲除肉刑。”《周书·武帝纪》:“逋租悬调,兵役残功,并宜蠲免。”

②显明;显示。《左传·襄公十四年》:“惠公蠲其大德。”

14、济jì

①渡;渡水。

②成功;成就。《赤壁之战》:“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③救助;帮助。《赤壁之战》:“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

④<停止。《淮南子·览冥》:“于是风济而波罢。”

15、遽jù

(1) 立刻;马上

北亦未敢遽轻吾国。——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遽扑之。——《聊斋志异·促织》

遽诺(马上承诺、答应);遽理(马上或很快处理);遽即(立即)

② 急忙,匆忙

公惧,遽见之。——《国语·晋语》

遽曰:“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又如:遽别(急速分别);遽步(急步快走);遽忙(匆忙);遽几(急切期求);遽淹(迅速而逝)

①遽尔,遽然 :突然,猛然

②遽色: 惊慌的神色

小古文笔记怎么记(30分钟记住文言高频词)(2)

16、课 kè

①考核

《管子·七法》:“成器不课不用,不试不藏。”

②督促

《南齐书·武帝纪》:“宜严课农桑。”

征收赋税。

《宋书·孝武帝本纪》:“是岁,始课南徐州侨民租。”

17、理lǐ

①雕琢、加工玉石。《韩非子·和氏》:“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

②料理;整理;整顿。《答司马谏议书》:“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③清明;安定;治理得好。《张衡传》:“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⑤规律;原则;法则。《六国论》:“胜负之数,存亡之理。”《伶官传序》:“自然之理也。”

⑥义理。《伤仲永》:“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⑦纹理;纹路;条理。《庖丁解牛》:“依乎天理。”

⑧法官;刑狱官署。《报任安书》:“遂下于理。”

【理气】中国哲学上的对基本概念。理指宇宙本体或准则、条理;气指现象或极细微的物质。

18、迄qì

①至;到。《察变》:“特自皇古迄今,为变盖渐。”

②始终;终究。《促织》:“探穴发石,靡计不施,迄无济。”

19、阙què

①古代宫殿门外两侧左右相对高耸的建筑物。《古诗十九首》:“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

②借指宫殿或京城。《北史来护儿传》:“诣阙上书致请者。”

quē

①通“缺”,缺口;豁口。《三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②通“缺”,缺点;过失。《出师表》:“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③通“缺”。削弱;亏损。《烛之武退秦师》:“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0、愆qiān

①过失;过错。《明史马文升传》:“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

②违背;违反。颜延之《陶徵士诔》:“有合谥典,无愆前志。”

③过分;过度。《左传·昭公四年》:“冬无愆阳。”

【愆伏】(气候)失调;失常。

【愆尤】罪过;过失。

21、寝qǐn

①停息;止息。王褒《四子讲德论》:“秦人寝兵。”

②(相貌)丑陋。《大铁椎传》:“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

【寝兵】停息干戈。

【寝疾】卧病。

【寝迹】隐迹。言隐居。

22、俟sì 等待。

《登楼赋》:“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送东阳马生序》:“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23、审shěn

①详细;周密。《促织》:“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

②仔细观察;考察。《察今》:“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

③清楚了解。《归去来兮辞》:“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④审问;审判。《狱中杂记》:“馀经秋审,皆减等发配。”

⑤确实;的确。《梅花岭记》:“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

⑥谨慎;慎重。《韩非子·存韩》:“兵者凶器也,不可不用也。

24、务wù

①从事;致力于。《过秦论》:“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②追求;要求得到。《五蠹》:“糟糠不饱者,不务梁肉。”

③务必;一定。《察今》:“非务相反也,时势异也。”

25、寻xún

①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千寻铁琐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②随即;不久。《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26、谒yè

①告诉。《战国策·秦策一》:“臣请谒其故。”

②请求。《荆轲刺秦王》:“臣愿得谒之。”

③拜见。《伤仲永》:“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④名贴。《史记·郦食其传》:“使者惧而失谒,跑拾谒。”

【谒刺】名帖;名片。

【谒告】告假;请假。

【谒舍】客栈。

【谒者】负责接待通报的人。

27、鬻yù

①卖。《病梅馆记》:“有以文人画士孤僻之隐明告鬻梅者。”

②买。《卖柑者言》:“置于市,贾十倍,人争鬻之。”

28、虞yú

①预料;意料。《左传·僖公四年》:“不虞公之涉吾地也。”

②准备。《谋攻》:“以虞待不虞者胜。”

③担心。《中山狼传》:“前拔胡,后疐尾。”

④欺骗。《左传·宣公十五年》:“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⑤远古朝代名。在夏之前,君主是舜。

【虞人】古代掌管山林苑囿的官吏。

29、用yòng

①才能。《原毁》:“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

②资财。《荀子·天论》:“强本而节用。”

③因为;由于。《劝学》:“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用事】⒈行事。旧时多指祭祀之事。⒉掌权;管事。⒊引用典故。

【用武】⒈使用武力。⒉施展才能。

30、晏yàn

①晴朗。《汉书·扬雄传》:“于是天清日晏。”

②安静。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晏驾】古时对帝王死亡的委婉说法。

【晏晏】和悦的样子。

31、辄zhé

①“总是”、“往往”。《五柳先生传》:“或置酒而招之,造次辄尽,期在必醉。”

②“马上”、“于是”、“就”。《促织》:“一鸣辄跃去,行且速。”

32、宥yòu

①宽容;饶恕。《韩非子·爱臣》:“不赦死,不宥刑。”

②通“侑”,劝人饮食。《周礼·春官·大司乐》:“王大食,三宥,皆令奏钟鼓。”

③通“右”。《荀子·宥坐》:“宥坐之器。”

④通“囿”,局限。《吕氏春秋·去宥》:“夫人所宥者,固以昼为昏,以白为黑。”

【宥贷】宽恕罪过。

【宥善】宽恕过失,使之为黑。

【宥图】打算赦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