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死合法吗? 安乐死涉嫌犯罪吗

安乐死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也是一个极为敏感的问题。因为安乐死不及涉及法律问题,更是涉及道德和人性的问题。法律问题容易解决,毕竟可以依据法院的生效裁判来确定该行为是合法的还是违法的、是有罪的还是无罪的。但是道德和人性的问题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的,因为相比于法律,道德是更高层次的社会规范。法律是明确的,道德却是缥缈的,有时道德与法律的标准并不唯一,有些大众道德并不接受的行为却并不违法。因此本篇文章只讨论安乐死涉及的法律问题,对于道德问题只能仁者见仁了。

安乐死合法吗? 安乐死涉嫌犯罪吗(1)

安乐死在法律层面肯定是违法的,更是法律所不能容忍的。

安乐死分为积极的安乐死和消极的安乐死。

一、积极的安乐死涉及的法律问题

积极的安乐死即为了减轻患者的疼痛,通过注射药物等方式,有意缩短患者生命的行为(简单说就是积极的作为)。

对于积极的安乐死,分为帮助自杀【涉嫌故意杀人罪的帮助犯】和嘱托杀人【涉嫌故意杀人罪】的情形,举两例来说明:

例1:甲身患肝癌晚期,每天疼痛难忍且伴随着多种并发症,即使华佗在世也无力回天,甲因为长期的疼痛,已经极度厌世,便多次请求自己的儿子给自己找一瓶敌敌畏了却生命,儿子本来不同意甲的要求,但是见甲如此痛苦也于心不忍,便给了甲一瓶敌敌畏,甲服用后身亡。

例2:乙也身患重病疼痛难忍,住院期间多次要求医生给自己注射一针死亡剂,医生经乙多次要求且见乙极度痛苦,便给乙注射了死亡剂,之后乙死亡。

例1与例2不同的是:例1中行为人仅是为死者的自杀提供帮助,也即帮助自杀。例2中行为人是经过死者的请求(允诺)后杀死了死者,也即嘱托杀人。

帮组自杀是否构成犯罪,学理上有争议,争议点在于死者自杀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死者自杀的行为(也即实行行为)不构成犯罪,那根据共犯从属性,帮助行为自然也无罪。

我的观点是帮助自杀构成犯罪,因为根据两阶层犯罪论理论,自杀的行为在客观违法阶层具有违法性,只是在主观责任阶层不具有有责任。所以帮助自杀者与实施自杀者在客观违法阶层构成共同犯罪,而且帮助者在主观责任阶层具有有责性,所以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帮助犯。

嘱托杀人的行为该如何认定呢?这涉及到被害人承诺的理论,有些情况下被害人的承诺可以阻却犯罪,例如某女承诺让某男奸淫自己,某男便不构成强奸罪。但是被害人的某些承诺是不能阻却犯罪的,比如关于重伤的承诺就是无效的,例如张三承诺让李四把自己打成重伤,李四真的把张三打成了重伤,李四构成故意伤害罪(致人重伤)。

同样关于放弃生命的承诺也是无效的,例2中的乙嘱托医生为自己注射死亡剂的行为不能阻却医生的犯罪,医生构成故意杀人罪。

安乐死合法吗? 安乐死涉嫌犯罪吗(2)

二、消极的安乐死

消极的安乐死是指对于患者不管不问,任其自生自灭的行为(简单说就是消极的不作为)。

消极的安乐死涉及遗弃罪和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两种情形,举两例来说明:

例3:丙身患重病疼痛难忍,便让儿子放弃对自己的治疗在家等死,儿子听从了丙的意见,任其在家等死,丙最终死亡。

例4:丁身患重病疼痛难忍,想在深山老林中死去,便让儿子把自己送到深山老林,丁最终死去。

例3与例4的区别在于:生命所面临的危险的紧迫程度不同,例4中的危险的紧迫程度要远高于例3。

例3的行为构成遗弃罪;例4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区别遗弃罪与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主要看生命面临的危险的紧迫程度、生命对作为义务的依赖程度以及行为人履行义务的难易程度三点。

安乐死合法吗? 安乐死涉嫌犯罪吗(3)

关于不作为犯罪,会在后期的文章中推送,欢迎大家继续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