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四家艺术作品及特色赏析(被称为元人冠冕)

元赵子昂以书法称雄一世,落笔如风雨。天竺有僧数万里来求其书,归国中宝。-马宗霍《书林记事》

世人只道赵字婉转流利,却不知其外秀内刚,六十岁以后作品更是老辣厚重,绝无柔媚之气。我们今天主要从赵孟頫年迈作品中截出最老辣的单字,给大家欣赏,也可作为单字选临之参考。

元四家艺术作品及特色赏析(被称为元人冠冕)(1)

元四家艺术作品及特色赏析(被称为元人冠冕)(2)

元四家艺术作品及特色赏析(被称为元人冠冕)(3)

元四家艺术作品及特色赏析(被称为元人冠冕)(4)

元四家艺术作品及特色赏析(被称为元人冠冕)(5)

赵氏能在书法上获得如此成就,是和他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分不开的。尤为可贵的是宋元时代的书法家多数只擅长行、草体,而赵孟頫却能精究各体。后世学赵孟頫书法的极多,赵孟頫的字在朝鲜、日本非常风行。

元四家艺术作品及特色赏析(被称为元人冠冕)(6)

元四家艺术作品及特色赏析(被称为元人冠冕)(7)

元四家艺术作品及特色赏析(被称为元人冠冕)(8)

元四家艺术作品及特色赏析(被称为元人冠冕)(9)

元四家艺术作品及特色赏析(被称为元人冠冕)(10)

赵孟頫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力。他在书法上的贡献,不仅在他的书法作品,还在于他的书论。他有不少关于书法的精到见解。

元四家艺术作品及特色赏析(被称为元人冠冕)(11)

元四家艺术作品及特色赏析(被称为元人冠冕)(12)

我们看到上面的“想”字,很明显笔法出二王。但是对于临摹学习,赵孟頫认为:“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学书能解此,始可以语书也。”

元四家艺术作品及特色赏析(被称为元人冠冕)(13)

元四家艺术作品及特色赏析(被称为元人冠冕)(14)

元四家艺术作品及特色赏析(被称为元人冠冕)(15)

关于书法学习,赵孟頫还说: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他在临写古人法帖上,他指出了颇有意义的事实:“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便可名世。况兰亭是右军得意书,学之不已,何患不过人耶。”这些都可以给我们重要的启示。

元四家艺术作品及特色赏析(被称为元人冠冕)(16)

元四家艺术作品及特色赏析(被称为元人冠冕)(17)

元四家艺术作品及特色赏析(被称为元人冠冕)(18)

元四家艺术作品及特色赏析(被称为元人冠冕)(19)

元四家艺术作品及特色赏析(被称为元人冠冕)(20)

元四家艺术作品及特色赏析(被称为元人冠冕)(21)

元四家艺术作品及特色赏析(被称为元人冠冕)(22)

元四家艺术作品及特色赏析(被称为元人冠冕)(23)

关于对赵孟頫书法的评价,董其昌说:书家以险绝为奇,此窍惟鲁公、杨少师得之,赵吴兴弗能解也。

元四家艺术作品及特色赏析(被称为元人冠冕)(24)

元四家艺术作品及特色赏析(被称为元人冠冕)(25)

元四家艺术作品及特色赏析(被称为元人冠冕)(26)

元四家艺术作品及特色赏析(被称为元人冠冕)(27)

康有为评价说:吴兴、香光,并伤怯弱,如璇闺静女,拈花斗草,妍妙可观念更新,若举石臼,面不失容,则非其任矣。自元、明来,精榜书者殊鲜,以碑学之不兴也。

元四家艺术作品及特色赏析(被称为元人冠冕)(28)

元四家艺术作品及特色赏析(被称为元人冠冕)(29)

元四家艺术作品及特色赏析(被称为元人冠冕)(30)

元四家艺术作品及特色赏析(被称为元人冠冕)(31)

再介绍下。赵孟頫(fǔ)(1254年—1322年7月29日),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宋太祖赵匡胤的11世孙、秦王赵德芳的嫡派子孙。其父赵与訔曾任南宋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南宋灭亡后,归故乡闲居。

元四家艺术作品及特色赏析(被称为元人冠冕)(32)

元四家艺术作品及特色赏析(被称为元人冠冕)(33)

元四家艺术作品及特色赏析(被称为元人冠冕)(34)

赵孟頫的书画成就极高,被称为“元人冠冕”,书法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对后世尤其乃至今天中内外的书法界对产生着重大影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