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感谢有你散文(成为母亲走过)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当了母亲后,曾被这句话悄然打动,觉得它道出了女性所有刚强的来处,仿佛自己所有的逞强都得到了理解。细究其出处,发现是雨果最后一篇长篇小说《九三年》中曾写到的:“妇人弱也,而为母则强。”

梁启超在《新民说》也曾引用雨果的这句话并加以生动的阐述:

“西儒姚哥氏有言:‘妇人弱也,而为母则强。’夫弱妇何以能为强母?唯其爱儿至诚之一念,则虽平生娇不胜衣,情如小鸟,而以其儿之故,可以独往独来于千山万壑中,虎狼吼咻,魍魉出没,而无所于恐,无所于避。大矣哉!热诚之爱之能易人度也。”

母亲感谢有你散文(成为母亲走过)(1)

古今中外的文人都有感于此,可见女子成为母亲后由柔弱到刚强的转变是很为人认可的。可这两位文豪都是男性,他们不知道母亲的刚强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初为人母时,甚至在孩子成长中一个个新问题不断出现时,母亲们是多么地惶恐、多么地无助。

英国小说家蕾切尔·卡斯克在作品《成为母亲——一名知识女性的自白》中就讲述了自己成为母亲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了焦虑与煎熬,在作者看似冷酷的讲述下我们见证了她从此岸到彼岸的心路历程。

母亲感谢有你散文(成为母亲走过)(2)

(英)蕾切尔·卡斯克《成为母亲:一名知识女性的自白》

书中讲述了成为母亲的苦与痛,但这绝不是一本单纯发牢骚的书,蕾切尔·卡斯克还在思考女性的社会地位、性别平等、育儿与政治、什么是母性等等。当然,如果你是母亲,在读这本书时一定觉得亲切,因为有人同你经受着一样的苦痛。如果你不是母亲,读这本书时你会觉得震撼,自己的成长是一个女人如何用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换来的。

让我们一起翻开书,看看“母亲”这个身份给女人带来怎样的爱与痛吧。

1. 当你是母亲时你几乎就不能做自己了。

“于我而言,母性是一座与外部世界隔离开来的围城,我总在谋划从里面逃出来;……做母亲时,女性放弃了自己的公众价值,以换取一系列私人意义。”

刚翻开这本书的序章,就几乎感动到要哭了。

母亲感谢有你散文(成为母亲走过)(3)

每一个初为人母的人都曾经历过这样痛苦的矛盾,那就是:当你是母亲时你几乎就不能做自己了。你小心翼翼地平衡着自己的工作、友情与孩子,在这个随时随地需要你的奶娃娃面前,你不再是叱咤风云的那个职场达人,也不可能是与朋友高谈阔论的率性女子,你只能完全地臣服于他。

看起来是你在照顾这个软弱无力的孩子,实际上这个孩子用一根无形的绳子拴住了你。一不小心,你就可能与这个世界脱节了,你不知道公司悄悄发生着什么变化,你不知道现在流行什么,你甚至不知道常去的商场……

这是现代女性的痛苦,是不能为丈夫和婆婆所理解的痛苦,只有同为母亲的人才能明白。不要轻视初为人母带来的挑战,这种无法同时顾及两端,总在负疚与遗憾间徘徊,几乎想把自己分裂的感受,没生过孩子带过孩子的人恐怕不能理解。

这个社会应该给新手妈妈们更多的支持,充分理解便是迈出的第一步。

2. 喂奶靠毅力,断奶靠决心。断奶与喂奶,母亲也在成长。

“我把手指放进她的嘴角,悄悄撬开了她的嘴,仿佛一个囚犯试图越狱。”

母亲感谢有你散文(成为母亲走过)(4)

我开始警惕,读这本书会不停地翻阅自己的育儿史。

书中的描绘的这个举动太熟悉了,熟悉到令我哑然失笑。妈妈们的行为与感受都如此相似。

我一直支持母乳喂养,喂奶时,看着宝宝安静祥和的脸,感受到她极大的满足是做母亲时独有的成就感。从母体出来后,只有喂奶这个举动可以让妈妈与宝宝紧密地融合。只要我有需求,妈妈必有回应,这时候宝宝可以感觉到自己和妈妈还是一体的。

尽管如此,无止境的喂奶仍是痛苦的,我的两个女儿都有奶睡的习惯,无论白天或黑夜,睡前喝着喝着就睡着了,睡着后小嘴仍吧嗒吧嗒地吮吸着。这可怎么好?

新手妈妈习惯查资料,那时候我逛遍了母婴论坛,对比了各种知识,也算摸索出一些正确的育儿方法。对于奶睡后不放嘴的情况,可以用小拇指撬开小嘴,更好的则是按宝宝的下巴让她自动放开。我每次都用不会第二种,而是伸出小拇指,轻轻地撬开小嘴。

母亲感谢有你散文(成为母亲走过)(5)

太多次了,我的小女儿喂了22个月奶,这家伙夜醒次数多,每天平均喂6次奶,共喂过3960次奶,这是个惊人的数字。三四千次里面我伸手指也有一两千次了。难道读到这句话时,我在书前会哑然失笑。

没错,每次都得小心翼翼方可脱身,比之为“越狱”实在不夸张。

喂奶途中已经充满了艰难与险恶,断奶则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蕾切尔·卡斯克是小说家,她的语言充满了想象力,而这恰恰是这本书的韵味和迷人之处。我们来看看她是如何描绘给孩子断奶的那个夜晚的。

母亲感谢有你散文(成为母亲走过)(6)

“夜晚到来时,我准备好了奶瓶。孩子她爸会把奶瓶给她,因为有人告诉我们,这一‘背叛行为’不应该由背叛者自己完成,而应该由一名雇佣的刺客完成。……我匆匆跑上了楼,仿佛我刚才目睹了一出不忠行为。”

断奶绝对是育儿路上一个险关,甚至可以说是你遇到的第一个或第N个大Boss。

有意思的是,这个过程在小说家笔下描绘得十分幽默诙谐,可这诙谐背后是什么呢?

蕾切尔将自己称为背叛者,将孩子爸称为刺客,将断奶比作“背叛行为”,这样的说法丝毫不夸张。断奶时妈妈对宝宝是充满愧疚的,宝贝哭得声嘶力竭想要的东西自己明明有却偏偏不给。你只能像个罪人一般在旁边偷偷抹眼泪。

母亲感谢有你散文(成为母亲走过)(7)

国际母乳协会建议自然离乳,这样对宝宝的心理成长是最好的,但对于职场妈妈来说,这有时候有点难。选择妈妈和宝宝都能接受的时候才是最佳时机。虽然接受的过程必然带着些疼痛。只要充分做好陪伴,断奶本身对妈妈和宝宝来说都是一次成长。

放下罪恶感,你会发现,断奶不是你与魔鬼签的协议,而是天使的礼物。

3. 照顾夜醒频繁的孩子会让你怀疑人生。

“早上,我会从床上坐起来,觉得房间摇晃不定、斜向一侧,然后把一只手放在脸上,搜寻自己毁容的证据:也许有一条眉毛从我脸颊上滑落了下来,有一只疯狂的耳朵胡乱堆在了我额头上,又或是我头盖骨背后的一条缝裂开了。”

能一觉睡到天亮的天使宝宝极少,大部分宝贝在一岁前都会夜醒,有一些还非常频繁。卡斯克的女儿艾伯丁也是如此。

在父母看来,照顾夜醒频繁的孩子代价是巨大的,因为你必须割舍自己的睡眠来哄孩子,日复一日,不得间歇。我也是在连续两年的夜醒折磨中惊觉睡眠的可贵,那段时间我的口头禅是“我最大的愿望是睡个好觉”。

你可能觉得多么朴素的愿望啊。不是的,睡个好觉真的不容易。那段时光最大的意义,除了用我的睡眠换取孩子的成长外,其次便是开始珍视睡眠。我不贪睡,也几乎不赖床,可我开始发觉睡觉是多么可贵多么可爱的一件事。

母亲感谢有你散文(成为母亲走过)(8)

卡斯克也同样饱受夜醒的折磨,在早上醒来时觉得疲惫异常,甚至开始怀疑自己身体上是否出现状况。我也曾在长期缺觉、睡不饱的早晨去照镜子,我猜想自己双眼臃肿、皮肤粗糙,看到镜子里的自己并无大恙后感到诧异。现在想起来自己都感觉难以理解,但足以见得睡眠缺失对精神的摧残远胜过身体的。

缺觉对身体损伤的错觉,小说家的描绘则更加有趣,滑落的眉毛、越位的耳朵、裂缝的头盖骨,十足的画面感。

如果你也在经历着宝贝如此频繁的夜醒,让我抱抱你。这的确是一个折磨人的过程,但相信总有一天,你的孩子会整晚安眠。

4. 别让母亲成为一座孤岛。

“宝宝们哭闹抱怨,可女人们却把她们自己紧紧绑在一起,造起了友谊的筏子。她们高兴地航行在一片水域上,若各自行动,这片水域可能早就淹死她们。我开始觉得我的问题出在孤立无援上,出在疏远了这个世界上。”

母亲感谢有你散文(成为母亲走过)(9)

卡斯克带着艾伯丁去专攻母乳喂养问题的诊所,她看到妈妈们热烈愉快的对话后发出如上感慨。且不论书中描述的这次诊疗对作者毫无帮助,但英国能有这种专门针对母乳喂养问题的诊所还是很令人羡慕的。我们在母乳喂养方面几乎全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惨痛经历。

可不论有没有科学指导,妈妈们育儿时还是经历了史无前例的挑战,且看她们谈话的热烈程度即知。彼时在诊所相逢,定是为母乳喂养的问题所困扰,“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相惜之感让她们紧紧团结在一起。

卡斯克幡然醒悟,原来长久以来自己的痛苦都在于没有妈妈团体去依靠,在于一个人去战斗。我不确定她是否真的这么想,因为此后也未见她做过任何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孤立无援。

母亲感谢有你散文(成为母亲走过)(10)

(美)约翰·梅迪纳《让孩子的大脑自由》

约翰·梅迪纳在《让孩子的大脑自由》一书中也提过,生育后导致夫妻关系不和有四大原因,第二条便是社交隔离。他认为优秀的儿科医生应该认真地询问你个人社交生活的问题, 朋友多吗?花多少时间参加社交活动?我设想自己在产假期间如果能被这样问道,会多么开心。

母乳喂养诊所、儿科医生管社交,这两件事不知道以后在中国会不会出现。但我觉得如果出现了,一定是社会文明在进步的表现。关注母亲,关注人内在的痛苦,关注人际关系,这定是未来精神文明发展的耀眼勋章。

妈妈们,不妨主动地多走出家门,和其他的妈妈一起吐槽聊天,同为母亲的人是能相互怜惜相互鼓励的,希望你从中得到力量。

5. 在失落中发现爱的真谛。

“我需要做她的母亲,与此相比,她没那么需要我的照顾。……我发现,虽然我希望她能够独立自主,而实际上我所希望的,是自己不去依赖她。”

比起孩子对父母的需求,父母对孩子的需求或许更加强烈。我好像发现了什么真相,我们养孩子究竟是为了谁?为了孩子还是为了自己?

母亲感谢有你散文(成为母亲走过)(11)

这段话是艾伯丁摔跤后挣开妈妈的怀抱去找爸爸时,卡斯克所体会到的感受。我们渴望自由,却又在孩子寻找其他亲人庇护时感到失落甚至嫉妒。

我们也在孩子走出家门时感到落寞,看着他们拥有了自己的社交圈,看着他们习惯了没有父母在身边,于是我们开始思索这种嫉妒与落寞从何而来。如果你愿意坦诚地沿着内心的羊肠小道探寻,你会发现是从父亲和母亲的身份而来,从我们心底对孩子的占有欲而来。

如果一开始你认定了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一天会将你抛得远远的,你大概就能够接受孩子对你的“遗弃”了。纪伯伦的短诗,很多父母都会吟诵:

你的孩子,其实并不是你的孩子 / 他是生命对自身的渴望而生的子女/ 他借你而来,却非因你而来 / 他与你在一起,却不属于你。

这首诗,我们读它,却不一定懂它。时时告诫自己,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世界上唯一一种指向分离的爱,因此我们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未来照顾自己人生的能力。因为他的人生只能他自己说了算。

母亲感谢有你散文(成为母亲走过)(12)

总结

从养育孩子的生活挑战到精神困惑,蕾切尔·卡斯克在书中将初为人母的方方面面都呈现在了读者眼前。

如果你即将成为母亲,你可以为一切挑战做好准备;如果你已为人母,你所走过的历程终于有人理解,那些苦痛也该释然了;如果你不会是母亲,在书里看看你的母亲为了生你养你曾走过怎样的路,对她多一些理解吧。

每个妈妈并不天生就是妈妈,她也曾经历过挣扎、痛苦与彷徨。愿天下母亲走过痛,终将遇见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