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

王铎,明末清初贰臣、书画家。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号嵩樵, 孟津(今河南孟津)人。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入翰林院庶吉士,累擢礼部尚书。崇祯十六年(1643年),王铎为东阁大学士。1644年清朝入关后被授予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于永历六年(1652年)病逝故里。享年六十一岁,葬于河南巩义洛河边,谥文安。

王铎论书笔记

一、书启

拙字蚯蚓形耳,足下何爱之若此?自顾之,无异枯核之登华俎。

二、琅华馆求书帖论书弟于笔墨,敝帚也。无益国家,暇中偶一戏为之,全力惟求经史,批观诗文。操觚求知己,不易易耳。至今画、书、作文,积之如山陵,反生诸苦,矧劳心疲力,耗日持去,皆为幻梦。亲家觏之,可噱。此公促之急,如此举动,犹然索我邯郸梦中矣。虚生有唇,何以置对!

三、临淳化阁帖签注一(拟古体)拟者,正为世多不肯学古,转相诟语耳。不以规矩,安能方圆。

四、临淳化阁帖签注二二王,诸家所宗。不师古,詈古,孔子奚为好古信古乎?可叹!

五、书峨眉山纪览诗跋书学当少年时怕易言之,迨五十弥喻其难。葢书,古之迹易学,晋之神瞠乎其后,逾写逾望洋。始觉少年气浮心觕,不臻其室。故往往轻为发议焉耳。精要难窥,外藩易涉。登五岳然后知山,浮海澳然后知海。诗、举业、文、画皆然。呜呼!索解人安得遇之哉。

六、跋颜真卿争座位帖四则之一新旧唐书皆无争座位事,仅见于石刻。俗又以郭公为子仪,非也。代宗元泰元年三月,郭英乂与裴冕同为右仆射,拜命集贤殿中官。观军容使鱼朝恩,英乂时提兵于陕,朝恩监之,与朝恩也久矣。鲁公欲发愤非一日,特借菩提寺行一事,折其怙宠骄蹇。以坐位有序,尊朝廷,明大礼,警亢上无等,以销朋党之杰敖焉耳。锄权珰以折角,固鲁公刚毅而以礼为国,阴扶公室,弱以强之,则忠臣苦心,世不及知之。令朝恩早从其意,不至轻玩。唐天子令英乂早从其义,可免后日蜀中崔旰戮辱灭顶之凶。噫,孰知其用心足以匡国,足以弭祸也乎!观玄宗时,河北二十四郡溃,归禄山,鲁公先率平原师挫独猰,各郡义,自公唱始,唐祚遂不坠。然公之忠,愤勇于襄王室,犯大难,折大敌,死竟不避,刚毅为国,独菩提寺行香坐位一事哉?可见史之遗,不独石刻,其失于公也必多矣。

七、跋颜真卿争坐位帖四则之二

《坐位帖》多漫灭者,岁久石渐磨,已足使人踊跃。观斯册,焕然照人目睛,夺人神意,毫发毕出,如龙戏海,出没变化,莫知所至,观止矣!二王、颜清臣皆升堂入室,后无继者,宇宙内不可易得也。

八、跋颜真卿争坐位帖四则之三清臣行草若不经意,往往吹山阴父子及晋齐诸家。此帖神全章周,不见石斑剥蚀,身无疥疡之患,与《澄师》、《李夫人》二帖法同。独见争军容鱼朝恩坐位,侃侃于郭令公之前。伟哉!劲气凌千古。……此帖流于后,从来宝物。正气埋之崖土,沉之江水,欲不发光,怪得乎!清臣地下闻予此言,应为之折屐矣。

九、跋颜真卿争坐位帖四则之四

读清臣文集,诗文甚寂,尺牍絮而沓拖。既举制科,又入文辞清丽科,亦不能兼长耶。书法何间然乎。

十、跋戏鱼堂帖虞山钱牧斋示予《戏鱼堂帖》一册,予惊异之。《戏鱼》淳熙六年冬勒石也。前乃献之《十三行》小楷,末载【宝历元年正月起居郎柳公权记】,下即《罔极帖》,楷书拟钟太傅,余与《淳化》、《大观》同。《寒凉》、《南中》二帖,诸帖所不载也。葢《戏鱼》刻法细润,无奋末猛起之习。书虽游艺一事,有道焉。结构深造,观其波磔遗萭,宛然具存,为之歛衽。夫牧斋诗文平夷正大,求乎古人。晚益嗜字法。借令获覩全帙,沧海汪洋之中,灵异毕陈,其为予歛衽而惊异者,又何可道乎?

十一、跋圣教序四则之二《圣教》近多木刻,苏人售都下,往往得重赀。乍观之,若大疑狱,细审拂、策、磔、掠之间,细瘦肿肥不同,兹故佳帙。譬之龙螭春动,鳞甲生活,挟有灵气,不至怒而攫人破壁也。

十二、跋圣教序四则之三

圣教序作于贞观廿二年八月,建于咸亨三年十二月,刻工独为精迈。断后阙者,若疑、添、神、骨、合、纷、囗、飧、赞、准、教、正、异、何、以、空,共阙十六字。兹册十六具备。纷、囗二字,较诸本独善。上记玄晏斋图书,乃孙闻斯家藏也。予馆师聊城蓼水朱公跋,谓为韩太史所饷,洁净淳古,无有啮缺,此帖为宋搨无疑矣。学者因此册以想见落墨初意,何难入羲之之堂乎?牧斋宝此,岂浅之乎?为嗜好者闻斯卓荦人也。奏疏鲠立,未竟厥忘,手书犹存。甲申、乙酉,乾伤坤毁,文献寥寥,而兹册独善无凋损,何耶?天下物有幸有不幸,所从来久矣。予题为第一圣教序,它日至拂水山房,犹能作赋咏之。

十三、《琼蕊庐帖》临《淳化阁帖第五·古法帖》后

书法贵得古人结构。近观学书者,动效时流。古难今易,古深奥奇变,今嫩弱俗雅,易学故也。呜呼!诗与古文皆然,宁独字法也。

十四、《琼蕊庐帖》临《唐僧怀素帖》后

怀素独此帖可观,他书野道,不愿临,不欲观矣。

十五、临《淳化阁帖·褚遂良帖》后,浙江省博物馆藏

吾临帖善于使转,虽无他长,能转则不落野道矣。学书三十年,手画心摹,海内必有知我者耳。

十六、临《为啬道兄书诗卷》后,荣宝斋藏

每书当于谭兵说剑,时或不平感慨,十指下发出意气,辄有椎晋鄙之快。

十七、《琅华馆帖》(张翱刻本)之《仿古帖》后

予书何足重,但从事此道数千年,皆本古人,不敢妄为。故书古帖,瞻彼在前,瞠乎自惕。譬如登霍华,自觉力有不逮,假年苦学,或有进步耳。他日当为亲家再书,以验所造如何。

十八、《草书杜诗卷》末,上海博物馆藏 (参见文物出版社《书法丛刊》第五辑)

吾书学之四十年,颇有所从来,必有深于爱吾书者。不知者则谓为高闲、张旭、怀素野道,吾不服、不服、不服!

十九、《琅华馆帖册》后,香港虚白斋藏

书不师古,便落野俗一路,如作诗文,有法而后合。所谓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也。如琴棋之有谱。然观诗之《风》、《雅》、《颂》,文之夏、商、周、秦、汉,亦可知矣。故善师古者不离古、不泥古。必置古不言者,不过文其不学耳。

二十、《草书杜甫秦州杂诗卷》后 (参见村上三岛氏编《王铎的书法·卷子篇二》

丙戍三月初五,夜二更,带酒,微醺不能醉,书于北都琅华馆。用张芝、柳、虞草法,拓而为大,非怀素恶札一路。观者谛辨之,忽忘。

二十一、临《淳化阁帖》与山水合卷尾 (参见村上三岛氏编《王铎的书法·卷子篇二》)

予书独宗羲、献。即唐宋诸家皆发源羲、献,人自不察耳。动曰:某学米,某学蔡。又溯而上之曰:某虞、某柳、某欧。寓此道将五十年,辄强项不肯屈服。古人字画诗文,咸有萭彟(寻获)。匪深造博闻,难言之矣。

二十二、《琼蕊庐帖》后

辛巳初一日,披览是册,忽已四载。苦庐无佳,况墨事都废,偶披览辄觉稍快然。此予四十六岁笔,五十以后,更加淬砺,仍安于斯乎?譬之登山,所跻愈进,愈峻以旷。已经崇峰,顿俯于下。凡画以自足,皆为河伯一流。

二十三、《琼蕊庐帖》后

余于书、于诗、于文、于字、沉心驱智,割情断欲,直思(足支)彼室奥。恨古人不见我,故饮食梦寐以之。今再审观,亦觉有所证。(至至)不知于堂奥殹!归之二弟仲和,则余三十年于书、于诗、于文、于字其敝精凝神,亦可概见矣。

二十四、《琼蕊庐帖》临《晋黄门郎王徽之书》后

徽之书法,温润绵密,有远水流烟之致。惜不多见,载之古今,寥寥数行耳。极力摹写,瞠乎其后,始信书法非易事也。

二十五、《拟山园选集》(诗集·台湾学生书局)卷一

书时,二稚子戏于前,叽啼声乱,遂落(如)龙、形、万、壑等字,亦可噱也。书画事,须深山中,松涛云影中挥洒,乃为愉快,安可得乎?

二十六、《王烟客先生集》

盖字必先有成局于胸中,……。至临写之时,神气挥洒而出,不主故常,无一定法,乃极势耳。

二十七、《拟山园选集》(王鑨刻本)卷三九之题跋二

今观公书法,根本二王变化如龙,楷之精,行之神,书所造深且如此,呜呼!公书即不深造,独足令人想见忠愤,况艺文又若斯乎。探它书,补公遗事于唐书,能无忘于后之苦心者欤?

二十八、《拟山园选集》(王鑨刻本)卷三九之题跋二

《圣教》之断者,余年十五,钻精习之。今入都,觌今础所有与予所得者,予册更胜也。将历三十年,如天宫星缠,起止次舍,时晷日眯,殆杖而后行,转以自轵。可见逸少之书与淳化帖玄微浑化,信学书者之潭奥矣。其珍摹灵林,勿亵此宝。昔人云,仙芝烦弱,既匪足雠虫虎琐碎,又安能匹时,取而味之终身焉。以测天者,步此册可也。

二十九、跋《米芾吴江舟中诗卷》后,美国纽约某收藏家藏。

米芾书本羲、献,纵横飘忽,飞仙哉。深得《兰亭》法,不规规摹拟,予为焚香寝卧其下。

三十、《拟山园选集》(王鑨刻本)卷五十之《书牍·与石斋》

刻仆字者,钩多渐灭,随其浸润,踵之讹也。大作笯鸾囚龙,异状纷披,不区区袭开元、大历之法矣。野火都离,枝叶渐脱。又带夫然幽冷之致,真古人不及。尝论之古“(上禾下皿)老*(左王右献),止能华人目,《钧乐》、《广散》,止能爽人耳。若能悦人神,则足下之作欤!邴原之从孙嵩,独推郑康成,仆今亦如是。

三十一、《拟山园选集》(王鑨刻本)卷三八之题二

山东五弦李群得善书《兰亭》,纸故墨劳,似数百年物。或以为双钩廓填,予观之曰:其不然乎,斯褚登善之为乎!临昭陵原书,世不易有也。予足迹江南北,几遍天下,惟此与颍州为第一腕所书。飞越无心,别有仙趣,若一母子而孪焉,超定武刻汴中本而止之。时虞山钱牧斋在席,亦极惊赏,且未有柳贯、邓文原诸跋在。夫世远欤,倾圯同归于尽,何物不尔,独此书特出于煤尘,岂偶然哉! 观书犹观山升岳,嫌众山之*(上山下列)*(上山下施)也。后之君子,欲见昭陵帖,观此帖斯过半矣。

三十二、《拟山园选集》(王鑨刻本)卷三八之跋二

柳诚悬用《曹娥》、《黄庭》小楷法拓为大,力劲气完。矩阴阳于羲于献,但以刀割涂加四隅耳。兹帖与《沂州》皆其特达者,谓为国工不虚。

三十三、此文补刻于《停云馆帖》帖尾

丙戍春,过北海斋,观米海岳书,矫矫沉雄,变化于献之,柳、虞自为伸缩,观之不忍去。噫!兵燹之余,一时文献凋剥,乃仅存此卷,光怪陆离,不灭没于瓦砾。物之遇,由蹇遇亨,可胜叹耶。

王铎书法作品选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1)

草书临张芝帖轴 纵161.5cm 横43.7cm 绫本 1647年 中国嘉德2005年春拍 

选自《嘉德二十年精品录·古代书画卷》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2)

《临阁帖》轴

崇祯四年(辛未1631年)

绫本,草书,277.5×45.8cm

南京博物院藏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3)

《草书高适七绝万骑争歌杨柳春诗立轴》

约书于明崇祯12-13年(己卯1639-庚辰1640年)

行草书,166×55cm,日本村上三岛氏藏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4)

《临王昙首昨服散帖》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5)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6)

《自书石湖等诗五首》 行书 27*253cm

释文:石湖。物心流水会,草外即平皋。怀土佳兵厌,占云挟雨高。学狂希羽客,引笑佐溪毛。幽影皆为象,前滩响莫涛。瓜州大慈庵夏望,吾择慈庵寂,焚香起正心。杖因江稻植,山在寺门寻。楚越中区抱,金焦大壑深。紫天开素气,鸦路意阴阴。贺九山村已遇枇杷熟,频过碌石园。远柯兼瀑影,古凸自柴门。骨傲仍多性,兰衰尚有根。昌阳飞半腹,石穴共寒温。问牧斋拂水山崖 欲履虞山迳,还赊六尺筇。思君偕寤语,似共万溪松。桂酒留华榭,天门落古镛。可知头尽皓,更得扰玄龙。丙戌五月朔,王铎书。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7)

忆过中条山语轴

释文:予年十八岁过中条至河东书院忆登高远望尧封多葱郁之气今齿渐臻知非觏吾乡太峰眉宇带中条烟霞之意勉而书此岂非非之为欤己卯洪洞王铎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8)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9)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10)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11)

贈郑公度草书诗

释文:金山顶鸿飞阁。秋山晚更青,垂老探玄冥。漠漠朝多雨,苍苍夜降灵。菊醑无客醉,萧韵与猿听。辗转怀萧爽,银河展幔亭。告大次寒阳山趣 懒人山是与,长夏触心光。已见碧桃实,空思紫草芳。辑书蛇性善,抚轸鹤音凉。劝汝勤鞅掌,白头养石房。上烟欲行 何道能留汝,生涯正未穷。围城榆鼓稻,花风叶雨戎。漕自江淮转,人才邹鲁通。片帆安可问,海气远天空。阳山郊 浞浞寻香岫,傍傍过水门。江帆(安何)所事,村柳自无喧。客况空高埠,莺音似故园。不闻何处去,悦悟在岩根。石惠召自浒墅入大石山。登象鼻诸峰。牢落江湖客,偏将梵服寻。苟非同采药,不易有幽心。蔚荟消诸霭,琴书閟一岑。足音无亦好,蚓食保芳林。崇祯皇帝十六载,寓孟庄山志园灯下,书狂作数首,公度郑词丈正之。孟津王铎年五十二岁笔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12)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13)

临唐代宗帖

释文:忽枉来书,谈饰过实。非敢当仁,披览循环,祗以增愧。故斯表意,余不多云咨。使至,得枇杷子,良深慰悦。嘉果珍味,独冠时新。但川路既遥,无劳更送。临唐太宗帖 润老先生词坛 王铎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14)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15)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16)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17)

贈张抱一行书诗卷

释文:壬午春莫书于怀州公署 抱一张公祖招饮舟中,偕又白给谏、念冲太守、云岫给谏 此夕联轻舫,相从秩秩音。不期湖海意,转入素虚心。近岫清光正,孤城返照深。悠然仍未尽,掩褐(禾木旁)复何寻。其二 浦云能自暇,逾与道情亲。况坐声光里,高闲似古人。一壶催叠鼓,诸屿绕闲身。谁谓烟尘外,芳洲水不春。其三 邃深更得静,萧瑟答幽声。众派朱灯泛,一痕白鸟鸣。烟花身未老,丘壑道弥荣。百感中原事,魂魂向夜声。其四 冲虚风在御,人影近渔扉。顿悟烟奚泊,斯知梦所依。湖江春自阔,戎马事多违,欲去频延佇,钟声出隐微。上沐涧寺后峪柬臾声诸君子 忘此群生动,禽言亦觉纷。屡窥深谷色,高卧太濛云。百药吹香路,一身生月纹。其中殊领略,鱼罟也氤氲。抱一张老公祖教之 孟津王铎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18)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19)

豹奴帖

释文:豹奴此月唯省一书,亦不足慰怀耶。足下以为平复,此庆此庆,敬豫在彼,尚未议还,增耿耿,皇象草章百信送之勿忘,从修老乡翁。太康王铎。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20)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21)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22)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23)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24)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25)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26)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27)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28)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29)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30)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31)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32)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33)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34)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35)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36)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37)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38)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39)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40)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41)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42)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43)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44)

贈沈石友卷

释文:

《别千顷忽遇沈公祖石友书舍》

西鄘十栽别,地轴忽争回。霹雳繇人起,熊罢满眼来。卫书情旦旦,吴桥视梅梅。相见舍千泪,何心酌酒罍。

《投石友公千顷因寄于一故友》

几时白岳下,青翠在眉间。纵得寻僧话,何能似汝闲。搴旗空失算,磨墨甚凋颜。悔不栖耘斗,翘翘望故山。

《与千顷述耘斗又思状游告石友公五弦》一旦扬帆去,旧溪未易回。可堪牛首路,辜负凤林醅。

家共千村破,人从百战来。敢言茅屋岫,酌而看花开。

《柬石友公千顷》非爱深卜夜,箫闲似习园。高邮无远警,日日且开尊。

邀友临鸡栅,烹葵傲鹿门。放怀何寂寞,无处非花源。

《奉石友公》同时槐穗结,独尔晚相亲。寂寞无余席、长崎遇此人。听歌忘拭泪,善谑学藏身。莎栅离吾远,晨昏定作邻。

《邀石友公示千顷》今日欢娱处,昔年避乱人。平生思好友,非是滥交亲。耘斗山如旧,苏门虎作邻。谁知歌舞意、野性可能驯。

其二境新耳目改,卫北悔花源。数日闲歌调,何人共酒痕。琉球来贡物,鹦鹉解方言。桂馆天通意,无倪想灏元。

其三又作河南客,菊开不少留。行山非我去,淇水惹人愁。寇迳黄蒿密,蝉声白虎秋。吟诗幽更远,伊郁与谁谋。

其四年少意无涯,释玄不一家。何如从服食,高卧岂云霞。

石版收龙乳,雪楼扫桂华。老夫窟宅选,未定泛松槎。

款识:庚寅(一六五零)七月,社弟王铎具近草,为石老沈翁公祖吟壇,正之。在孙司马轩书。钤印:王铎之印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45)

伏审帖册页

释文:伏审八月定发,从行,远闻不胜忭跃。今日元七来,望弟速到极也。愿在路谘闻,不停滞,幸甚未即展。时禅诵,得果已来,将无退转也。奉别倏尔逾卅载,即日遂良须鬃尽白。即日蒙恩驱使,尽生报国;涂路近止,无由束带。壬午春,王铎。

钤印:王铎、宗伯学士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46)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47)

家中南涧立轴

释文:家磵谁登眺,天寒草木稀。雨余孤岫出,日暮众禽依。诸郡寇仍紧,三年人未归。石坛偃卧否,处处野棠飞。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48)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49)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50)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51)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52)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53)

行书临辞奉帖轴 1646年 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藏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54)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55)

草书临唐太宗帖轴 纵252cm 横50cm 绫本 辽宁省博物馆藏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56)

行书忆过中条语轴 纵189cm 横42cm 绢本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57)

草书雒州香山诗轴 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藏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58)

草书临王羲之小园帖轴 1633年 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藏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59)

行书拟褚遂良笔意书杜诗曲江对雨扇面 纵17.5cm 横52.5cm 1634年 天一阁博物馆藏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60)

行书致荆田札 纵22.6cm 横10.7cm 广东省博物馆藏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61)

行书致荆岫札之一、之二 纵22.6cm 横10.7cm 广东省博物馆藏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62)

行书致荆坡札 纵22.6cm 横10.7cm 广东省博物馆藏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63)

行书临褚遂良潭府帖 纵51.5cm 横16.5cm 广东省博物馆藏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64)

行草书游天台山诗轴 纵253cm 横53cm 绫本 1640年 香港近墨堂书法研究基金会藏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65)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66)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67)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68)

行草书选临阁帖卷 纵26.5cm 横202.5cm 1647年 广东省博物馆藏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69)

行书临王操之等帖扇面 纵17cm 横53cm 1650年 故宫博物院藏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70)

草书临王献之小行书帖扇面 纵17cm 横53cm 故宫博物院藏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71)

行书赠单大年家丈轴 纵237cm 横56cm 1647年 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藏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72)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73)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74)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75)

花卉卷(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76)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77)

草书临王羲之家月末帖、王献之江州帖、王羲之游目帖、王献之豹奴帖轴 1635年

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藏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78)

行书五律诗轴 纵229cm 横51.3cm 绫本 1640年 选自《止叟珍藏孟津墨迹上册》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79)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80)

草书杜甫诗卷 纵27.5cm 横196.5cm 1646年 辽宁芳松山馆藏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81)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82)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83)

行书致戴明说札 香港近墨堂书法基金会藏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84)

行书轴 纵269cm 横53cm 绫本 1637年 中国嘉德2005年第一期四季拍卖会 

选自《嘉德二十年精品录·古代书画卷》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85)

草书临王徽之得信帖轴 纵227cm 横51.5cm 绫本 1645年 中国嘉德2009年春拍 

选自《嘉德二十年精品录·古代书画卷》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86)

行书轴 纵350cm 横55cm 绫本 1638年 中国嘉德2002年春拍 

选自《嘉德二十年精品录·古代书画卷》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87)

草书临淳化阁帖轴 纵231cm 横50.5cm 绫本 1650年 中国嘉德1995年秋拍 

选自《嘉德二十年精品录·古代书画卷》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88)

草书吴兴帖轴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供图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89)

行书轴 纵247.5cm 横50.2cm 绫本 中国嘉德2008年春拍 

选自《嘉德二十年精品录·古代书画卷》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90)

行书轴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供图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91)

行书轴 1644年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供图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92)

行书自作诗五律两首诗轴(之一) 纵258cm 横52cm 1642年 故宫博物院藏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93)

草书轴 1650年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供图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94)

行书杜甫诗轴 纵227cm 横53.4cm 绢本 1650年 故宫博物院藏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95)

行书五言自作诗 纵298cm 横52cm 绢本 1642年 故宫博物馆藏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96)

行书五言自作诗 纵187cm 横52cm 绢本 1648年 故宫博物馆藏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97)

行书自作诗轴 纵236.5cm 横53cm 绢本 1651年 西泠印社藏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98)

行书舟中望黄鹤楼诗轴 1643年 广东省博物馆藏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99)

行书五言自作诗 纵173cm 横52.4cm 绢本 1646年 故宫博物馆藏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100)

行书轴 纵224cm 50cm 绫本 1643年 广东省博物馆藏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101)

行书韶州送窦司直北归诗立轴 纵282.1cm 横53.8cm 绢本 1644年 贵州博物馆藏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102)

行书轴 纵202.5cm 横50.4cm 绫本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103)

行书自作龙泉寺泉陂诗轴 纵170cm 横53.4cm 绫本 1637年 贵州博物馆藏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104)

草书临东阳、豹奴帖轴 纵194cm 横37cm 绫本 1641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105)

草书临郗丞庆帖轴 纵249cm 横51cm 绫本 1646年 故宫博物院藏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106)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107)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108)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109)

《三潭诗卷》纸本 27*158cm

释文:三潭。地灵深秘势峥嵘。倚石肃然旅魄惊。雷(声)响砰轰霖雨蓄。神共摩盪药苗荣。即观元气同开辟。岂与寒泉共死生。怪岛休将人境说。栖真玄灏有天声。予素未书隶。寓苏门始学汉体。恨年异壮。学之晚。虽然。羲之。高适五十可也。王铎 甲申春正月 为顺後(无阝)亲丈书求教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110)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111)

行书自作诗稿 纵36.5cm 横189cm 绫本 1643年 中国美术学院藏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112)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113)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114)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115)

杂书赠愚谷诗卷 纵25.6cm 横271.7cm 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藏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116)

王铎在书法上的造诣(王铎书法与书论)(117)

▲行草书金山寺诗立轴:大江鳌背拥金堤,解缆紫藤路欲迷;赤日常流孤寺外,白云只在暮山西。层崖剥落残碑卧,古洞阴森怪鸟啼;卜筑中冷堪自老,何须更棹古陵溪。金山寺之二首,王铎为皓老先生词宗正之,乙亥秋具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