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气候形成原因技巧(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

知识点

焚风

焚风,即空气越过山坡后,被烘干、加热的过程。主要包含着两个过程,如下图所示:

①迎风坡:湿润的冷空气在前行的过程中,遇到了山坡的阻挡(迎风坡),因此被迫爬升。在爬升的过程中,海拔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0.6℃/100m),水汽逐渐冷凝成小水滴,成云致雨,导致空气变得较为干冷

②背风坡:湿润的冷空气经过降水,空气中的水汽减少(干燥)。越过山峰后空气开始下沉,下沉的过程中,由于是干燥的空气,因此下降过程中增温更快(1℃/100m)。因此空气越接近地面,越干热,甚至会引起坡底农作物的枯萎。

高中地理气候形成原因技巧(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1)

图1 焚风示意图


例题

高中地理气候形成原因技巧(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2)

图2 例题

(1)指出宾川县地形的主要特点,并推测耕地分布及数量的特点。(6分)

答:地形的主要特点:山高谷深(位于横断山区,宾川附近的等高线密集,表示地势落差较大)。

耕地的特点:数量少、面积小,主要分布在谷地和山间盆地(山高谷深,只有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近水源的地区,比较适宜耕种)。

(2)说明地形对宾川县河谷地区干热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8分)

答:该地区降水较少,但蒸发旺盛(亚热带地区),因此气候较为干热。其中地形对干热气候的形成,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影响:①西侧有高耸的青藏高原,使得湿润的西南季风难以到达;距离东侧的沿海较远,东南季风也难以到达。②山高谷深,山地大都呈南北走向。小部分的西南季风、东南季风到达后,都会被两侧高耸山峰阻隔,中间谷地相当于一个“背风坡”,会产生“焚风效应”,使得空气更加的干热。

(3)用水得到保障后,当地热带、亚热带水果种植业蓬勃发展,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原因。(6分)

答: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①海拔高、云量少(干热的气候),因此该地早、晚温差大(气温日较差),光照充足,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②纬度较低,全年的气温较高,热量充足,有利于热带、亚热带水果的生长。


总结

一个地区适宜种植什么作物,主要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机械、生产习惯、食物偏好)。一般来说,自然条件是基础,社会经济条件是推动力,科学技术是实现土地合理利用的重要手段。

高考地理中,在分析区位选择的因素时,应当充分考虑自然 社会 科学技术,将每一个要素都与题目中的条件对比一下,不要遗漏。

高中地理气候形成原因技巧(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3)

图3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