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降温怎么给孩子穿衣服(春捂秋冻秋季要冻)

我们这里前几天还是短袖、薄衫,连绵几天的秋雨后,气温骤降,秋风瑟瑟,走到路上,看到小宝宝们已经穿上了棉衣。

老话说“春捂秋冻”,秋天要冻?意思是不主张太早穿太厚的衣服。这是有一定道理的,特别是孩子穿衣要讲究方法,穿对衣服,不容易着凉生病。

初秋降温怎么给孩子穿衣服(春捂秋冻秋季要冻)(1)

无论是小宝宝还是幼儿园的孩子,秋冬季节孩子容易着凉感冒,多数是因为孩子出汗后着凉的,就是穿衣服太多了。

一般家长都是怕孩子冻着了,天气一凉,就赶紧给孩子穿厚衣服,但是秋冬季节,早晚温差太大,特别是孩子穿衣是个问题,穿得太厚,孩子一活动就出汗,衣服被汗浸湿,容易着凉感冒;穿得太薄,孩子早上冷,容易冻感冒。

所以,这个季节,孩子感冒的特别多。

初秋降温怎么给孩子穿衣服(春捂秋冻秋季要冻)(2)

早上中午温差大,如何给孩子穿衣服,不容易着凉?

这个季节早上、中午、晚上温差大,穿衣有讲究。

  • 两种错误的穿衣方法

1、穿太多层

我们都知道有一种冷,叫大人(特别是老人怕孩子冻着了)觉得你冷。曾经看到一个视频幼儿园孩子户外活动时,一个孩子满头大汗,老师看到孩子热,给孩子脱衣服时发现孩子穿了8层衣服,也不知该如何给孩子脱衣服了。

初秋降温怎么给孩子穿衣服(春捂秋冻秋季要冻)(3)

这样就是大人觉得孩子会冷,就多给孩子穿衣服,但是孩子穿得多了,一活动热散不出去,身上就会出汗,里面衣服都湿了,背上湿湿的,还容易引发皮肤病。

并且活动停下来后,湿的衣服孩子要慢慢暖干,这个时候风一吹孩子反而容易感冒。而且总怕孩子冷,穿了多层衣服的,中午孩子热了也不方便脱。

孩子在安静状态下和运动后的体温差异也很大,所以给孩子穿衣要兼顾孩子安静和活动的两种情况。

初秋降温怎么给孩子穿衣服(春捂秋冻秋季要冻)(4)

2、穿一件厚衣服

我们经常见到这种穿衣方式,天气一冷,家长就给孩子穿上了一件厚厚的套头加绒保暖衣,有的是给孩子穿厚卫衣,想穿一件厚衣服让孩子不冷,也兼顾不了孩子活动后的情况。

孩子早上去上学穿这种套头的厚保暖或卫衣刚刚好,可是孩子不到中午在学校就热了,热了就不好处理了,脱了有点冷,穿着热,很不方便穿脱。

初秋降温怎么给孩子穿衣服(春捂秋冻秋季要冻)(5)

  • 合理的穿衣方法

根据儿科医生的建议和我的实战经验,给大家参考。

儿科医生的建议是给孩子采用“洋葱穿衣法”。

我家孩子一两岁的时候,秋冬季稍微一着凉就容易咳嗽,去医院医生建议,不要给孩子穿太厚,这个季节早中晚温差大,要根据孩子的情况及时添减衣服。

那么怎样穿,添加衣服方便,孩子不容易着凉呢?儿科医生给的建议是“洋葱穿衣法”,也就是要像洋葱一样穿几层(最好不要超过4层),每层的厚度差不多,一方面两件衣服之间能形成隔绝冷空气的夹层,起到保暖的作用。

初秋降温怎么给孩子穿衣服(春捂秋冻秋季要冻)(6)

另一方面穿上一件衣服或脱掉一件衣服时,孩子身体的温度是逐渐变化的。否则如果里面穿了特别薄的衣服,外边套的厚外套,孩子活动后出汗了不脱外套太热,脱了外套只穿里面的衣服又太冷,容易着凉。

另外,外面一层可以穿个小马甲儿,穿脱方便,户外活动时套上回到室内就可以脱下。

所以,在这个季节,孩子幼儿园的时候,我经常给孩子这样穿衣:里面一个贴身秋衣(纯棉舒适),外层一个薄加绒保暖衣,外面穿一个棉马甲(羽绒鸭绒等都可以)。共3层,孩子穿着真的很舒服,马甲没有袖子,孩子活动方便,热冷穿脱也方便。

因为幼儿园中午要午休,孩子把外面棉马甲一脱就可以午睡了,自己穿脱也方便。

初秋降温怎么给孩子穿衣服(春捂秋冻秋季要冻)(7)

我之所以选择棉马甲而不是厚外套是因为孩子上幼儿园时,自己穿厚外套很费劲,醒来得等着老师帮助穿,他因此也不愿意穿厚外套,就是保暖衣外面穿一个棉马甲,活动方便,穿脱方便。

裤子加薄绒的即可。上身共穿3层,不太冷时2层。

总结:贴身秋衣 加绒打底衫 羽绒马甲(根据天气变化穿不同材质的马甲)

或者加绒打底衫 棉马甲。

初秋降温怎么给孩子穿衣服(春捂秋冻秋季要冻)(8)

这样穿的好处是:早起天冷,孩子有羽绒马甲护住前胸后背,不感冒;并且因为马甲没有袖子,孩子在幼儿园活动自如,穿脱方便,特别是午睡时醒来,孩子能及时把马甲穿上,不着凉。

喜欢穿外套的,外套选择带拉链的,家长可以告诉孩子中午热了先把拉链拉开,再热了可以脱掉。不要选择很厚的套头外套,特别是领口带绳子的,孩子穿着不方便,绳子也存在着安全隐患。

另外判断孩子穿戴是否合适,正确的做法是摸后颈处这个位置,温热干燥就说明穿戴合适,如果摸上去偏凉,提示需要加衣服了,如果已经出汗了,说明穿多了。

这个季节,早中晚温差大,你是如何给孩子穿衣服?欢迎评论区一起交流。

你们那里降温了吗?你喜欢给孩子穿马甲吗?

愿每个孩子都健康快乐地成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