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语文思维训练滥竽充数(不迁怒不贰过)

  (一)课文原句:同上(三年级上册第27课),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二年级上册语文思维训练滥竽充数?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二年级上册语文思维训练滥竽充数(不迁怒不贰过)

二年级上册语文思维训练滥竽充数

  (一)课文原句:同上(三年级上册第27课)

(二)文化因素:出自《论语·雍也》:“哀公问:‘弟子谁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者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三)文化内涵:引文的内涵是:鲁哀公问孔子:“您的学生中哪个最爱学习?”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爱学习,不仅如此,颜回这个人,不把怒气发泄到别人身上,不犯重复的错误。不幸他短命死了,现在没有这样的学生了,再没有听说过颜回这样爱学习的人了。”

从孔子的回答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第一,孔子认为所谓“爱学习”的标准是很高的,颜回去世之后,他认为“没有爱学习的人了”。第二他认为“不迁怒,不贰过”是很好的待人和做人的品质。颜回的这两种品质给他的印象很深。在哀公并没有问的情况下,他就介绍给哀公了。

能做到“不迁怒,不贰过”的人是修养很高的人,是学习比较好的人。传统文化提倡“喜乐时不议赏,发怒时不议罚”,就是给一般人提醒的。提什么“醒”呢?因为一般人修养不高,做事时容易把自己当时的情绪带到所做的事情中去。正是因为有这种可能,所以传统文化提倡“高兴的时候不讨论对人赏赐的问题”。因为“讨论进行赏赐”容易“赏过了头”;特别是讨论人再有点儿权,一高兴,就“赏多了”。奖赏的目的是要鼓励众多的人好好干。如果对被赏的人赏过了头,不按标准办了,等于失去了公正,那样对其他的人就会有不好的影响。所以“喜乐不议赏”。

至于“发怒时不议罚”,对有权但修养不高的人来说,更有必要提醒!因为如果“罚过了头”,甚至“性命交关”,那所产生的后果会不堪设想。

其次再说“不贰过”。传统文化讲求“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自己施恩与别人了,不要老念叨;但是自己犯了错误,就不可以不牢牢记住这个错误)”。前一个“不可念”是告诉人:帮助过别人是应该的,没什么可惦记着的。后一个“不可不念”是自己犯了错误,一定要认识其严重性,不可忘记;如果能老念叨自己的错误,那么时时保持警惕,就不会再犯。

说明:为了帮助小学生家长顺利地为自己的孩子答疑,帮助小学新入职的教师查找资料,帮助高年级学生顺利自读,本《随笔》将对这些含传统文化因素的名言警句做一些讲解。敬请阅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