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节气与阴阳的关系(阴阳历法和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创作挑战赛#在古代,人们通常观测到天文现象是太阳的东升西落和月亮盈亏,因此昼夜交替作为一日,月亮月相得变化为一月,现在称为朔望月。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为年,现代称为太阳年。所以以朔望月为单位的历法叫做阴历,以太阳年为单位的历法叫做阳历。

我国古代的历法是阴阳合历,平年六个大月每个月三十天,六个小月每个月二十九天,全年三百五十四天,比起正常的太阳年天数少了十一天,三年就是一个月过点的时间,所以每三年就有了一个闰月,使得每年天数跟太阳年相差不多,并和自然的各个季节都有相应的配合。

二十六节气与阴阳的关系(阴阳历法和二十四节气的由来)(1)

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古人又给每个月份相应的代称:正月、二月、三月等十二个月依次分为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而在商代和西周前期,一年只分春秋两个季节,后来一年称为春秋。除了日月季年之外,还有更大的时间单位,章、蔀、纪、元。十九年为一章,四章为一蔀,二十蔀为一纪,三纪为一元。

二十四节气用来反映四季、降雨,降雪、降霜、气温等方面的变化,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从事农业生产总结积累的经验,为我国农业生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逐渐发现了气候变化和季节交替的规律,把一年365天分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等二十四个节气。每个节气大约是十五天左右。后面根据太阳移动的速度,冬至前后的节气是十四天,夏至前后的节气是十六天。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是:

正月 立春雨水。二月 惊蛰春分。

三月 清明谷雨。四月 立夏小满。

五月 芒种夏至。六月 小暑大暑。

七月 立秋处暑。八月 白露秋分。

九月 寒露霜降。十月 立冬小雪。

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大寒小寒。

二十六节气与阴阳的关系(阴阳历法和二十四节气的由来)(2)

古代人们用天干地支记日的,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组合为六十个组合,被称为六十甲子。由于天干地支的组合是天干的单数跟地支的单数组合,天干的双数跟地支的双数组合,所以不会出现“甲丑”“乙寅”之类的情况。

二十六节气与阴阳的关系(阴阳历法和二十四节气的由来)(3)

在古人对一天(24小时)有了等分的概念以后,就用地支的十二支表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是现在的两个小时刚刚好。

二十六节气与阴阳的关系(阴阳历法和二十四节气的由来)(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