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人就是姐姐(这世上最不公的事)

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人就是姐姐(这世上最不公的事)(1)

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人就是姐姐(这世上最不公的事)(2)

十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 大河报网

“扶弟魔”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参与不平等、遭受不平等的人,都身处其中而不自知,甚至为之辩护。这很容易使人忧虑,他们会不会将这些观念和习惯,传递给下一代人?

善良的人把希望寄托给下一代:“我只想结婚之后,生个女儿,把我得不到的爱和尊重,全都给她。”但也有人不愿意女儿再经历自己的人生,再喜欢女儿,也不敢让女儿来到世上。

“所以,他家是有皇位要继承吗?”

来势汹汹的“凤凰男”话题偃旗息鼓之后,山西吕梁11个姐姐凑32万给弟弟买房结婚的新闻,让“扶弟魔”又一次成为了家庭话题的讨论风暴中心。

2017年大热的《欢乐颂》里,樊胜美苦苦供养家里的男丁。

炙手可热的《延禧攻略》,娴妃也被吐槽成清宫“扶弟魔”。

都8102年了,虽然我们中的很多人不愿意承认,尽管新闻当事人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但是扶不起来的弟弟、苦苦支撑的姐姐背后,折射着中国家庭中复杂的性别关系。

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人就是姐姐(这世上最不公的事)(3)

《红楼梦》中的贾元春为了家族的兴旺入宫为妃,她在回家省亲时说“送我去那不得见人的地方”,透露出为了家族责任,她所承受的艰辛。

弟弟的婚礼,你怎么能不帮忙?

——————————

在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刚过万元的山西,11个姐姐为了弟弟结婚,凑出了32万元。

稍微一算就知道,人均“支援”弟弟近3万元,对于山西吕梁的农村家庭而言,并非易事。而婚礼的主人公,因为“是家里最小的弟弟”,几乎没有为婚礼操过心。

更魔幻的事情还在后头。

因为家中孩子太多,计划生育的罚款担子重,11个姐姐里,大多只念到初中,就辍学务农或打工,补贴家里的生活。家里的大姐更是连校门都不曾踏入,就开始帮着父母种地。弟弟虽然成绩不好,却也由姐姐们供着读完了高中。

网友义愤填膺,吐槽弟弟是“巨婴”,姐姐们却连忙澄清:“我们家感情很好,照顾弟弟都是自愿的。

生了一支足球队的女儿,也一定要生儿子的这个家庭,只是一个缩影。或许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性别不平等的观念,早就深深种在家庭基因里。

经年累月地为弟弟付出和牺牲,似乎已经是姐姐们天经地义、深入血脉的信条。那些从小开始的“差别对待”,更是习以为常。

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人就是姐姐(这世上最不公的事)(4)

新闻里,结婚的一家,十二个子女身上各自印有编号。

广东梅州的男生阿鹏,父母为了他的出生,在计划生育最严的年代,不仅放弃了升迁的大好前途,还辗转几个亲戚之手才把他带大。直到初中,阿鹏才回到父母身边。

阿鹏本科毕业后的一年里,父母最心心念念的一件事就是,把老家的房子卖掉凑一凑,给儿子买套房子结婚。

他每次到姐姐家里去吃饭,都有些不好意思。

“虽然姐姐早已经在广州安家落户、结婚生子,爸妈对姐姐也很好,可爸妈以前从来没想过帮着姐姐买房的事。”

吕梁的12个姐弟只是极端个例,更多的家庭是阿鹏式的、悄然无声的区别对待。

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人就是姐姐(这世上最不公的事)(5)

经典日本电影《东京物语》中,最关心父母的,恰恰是女儿。

养“儿”才能防老?

——————————

从粤西山区走出来的晓彤,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985本硕毕业之后,和男朋友双双进了一家知名外企。婚后,夫妇俩不光薪资待遇极好,还拿下了上海户口。父母退休后,也主动到上海帮她带孩子。

过年返乡时,父亲和老友在家里喝酒叙旧。几个老人喝得耳根微红,叔叔开始夸赞晓彤有出息,成绩好工作好,前途无量。

父亲放下酒杯,长长地慨叹:“女孩子而已,有出息又有什么用。这辈子没有个儿子,防不住老啊。”

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人就是姐姐(这世上最不公的事)(6)

有儿子,晚年就更安心吗?

在一旁逗弄儿子的晓彤一时怔住,她是家中独女,父母也从未在她面前表达过没有儿子的遗憾。

不曾想过,她努力打拼,想给父母一个富足无忧的晚年,而父母的忧虑,却是她怎么也无法改变的性别。

在中国古代,生儿子被称为弄璋,生女儿被称为弄瓦。璋是玉器,瓦是纺锤。

在潮汕话里,儿子的读音是“gia”,而女儿则是“走gia”,意思是要走的孩子。

古话说“养儿防老”。即使实际上给父母养老的,是“要走的”女儿,在很多人眼里,她们也是不够格担起“防老”这个担子的。

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人就是姐姐(这世上最不公的事)(7)

仍有很多地方非法提供B超看男女的项目,被“看”出来的女孩的命运,可想而知。

“我只想结婚之后,生个女儿,

把我得不到的爱和尊重,全都给她。”

——————————

如果说,许多女孩只是因为无法选择的性别,而失去了无数来自家庭的温暖和个人发展的机会,那么还有很多女孩,甚至没有机会到这人间走过一遭。

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的男女婴出生的性别比高达119.92,也就是说,每100个女婴,对应了将近120个男婴。而2016年,在性别比连降8年的情况下,我国的出生性别比也依然高达112.88(正常值为104 --107)。

从古老的女婴溺亡,到现代医学可以利用B超查性别。数不清的女孩,还没来得及看看这个广博而美妙的世界,就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有些女孩子虽然被父母不情不愿地生下来,还是难逃送人的命运。

吐槽“扶弟魔”的微博下面,诉说自己从小被轻视甚至被抛弃的女孩,超乎想象的多。评论里的女孩子们互相抱团取暖的样子,看得人心酸。

有一个网友说,因为自己是女孩子,未满月就被父母送给了无法生育的远房亲戚。养父母对她很好,原本也可以平安顺利地长大,亲生父母却又偶尔带着哥哥弟弟来看她。

“被亲生父母抛弃”的伤疤在成长过程中,一次又一次地被至亲无情地揭开,难以愈合。

深圳一对高龄父母,含辛茹苦抚养四胞胎儿子的新闻,曾经感动了很多人。作为“网红家庭”,一家六口参加节目录制时,却被曝出这个“六口之家”其实还有一个亲生的大姐。

姐姐不仅从未在对外的宣传中露面,而且常年住在家里的储物间里

“再怎么说也是我的父母,我离不开,跑不掉的,”那个被送人的网友在回复别人的安慰时说,“我只想结婚之后,生个女儿,把我得不到的爱和尊重,全都给她。”

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人就是姐姐(这世上最不公的事)(8)

重男轻女的观念,依旧存在。

很多人会说,现在的舆论矫枉过正了,平等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这些都只是个案。

但是每一个个案,都覆盖了一个女性的一生。

社交语境依然常常模糊难辨,从“重男轻女”到“重男不轻女”,难以抹去女性依然在性别天平上处于劣势地位的现状。

“扶弟魔”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参与不平等、遭受不平等的人,都身处其中而不自知,甚至为之辩护。这很容易使人忧虑,他们会不会将这些观念和习惯,传递给下一代人。比如,那十一个姐姐的女儿们。

欢迎分享文章到朋友圈

作者/叶丹璇 排版/苏炜

新周刊——中国最新锐的生活方式周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