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进学豫剧(翟进学我与靠山黄)

——翟进学供稿 王歌曲整理 松峰编审

翟进学豫剧(翟进学我与靠山黄)(1)

我叫翟进学,嵩县库区乡安岭村人,1932年出生,1948年参加工作,现年八十二岁,曾在嵩县工作十六年,1963年调洛阳地委工作,1991年离休,现居洛阳市原行署家属院。

有句老话说的好:“谁人不说家乡美”!老家朴实的乡风民情,厚重的传统文化,给我的人生之路,打上了深刻的烙印。据乡老历代相传,嵩县库区乡安岭村(古称“安陵村”)的木偶戏班,渊源于明朝中期,历经明、清、民国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四个历史时期,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

安岭村的木偶戏别具特色,历代艺人们都是运用“靠山吼”——“靠山黄”声腔演唱。他与渊源嵩县的豫西老靠调是同时代,相交融,同命运,共发展,堪称“并蒂莲”、“姊妹花”,是嵩县文化史上的两朵戏曲艺术奇葩。

我从小生长在木偶戏之乡,与嵩县土生土长的靠山黄结下了不解之缘。近年来,对靠山黄的传承尤为关注。曾记当年靠山黄在豫西乃至中原的戏曲舞台上,是何等的“红火”!深受河洛人们之喜爱,这是作为靠山黄的发源地——嵩县人的荣誉和骄傲。我有幸相识、相交嵩县靠山黄近三代名艺人,即:第四代名家段遂兴,第五代传承老艺人乔文朝,第六代传承人乔社斌。历史的责任感,启示我应该写点亲身经历的史录,作为对靠山黄的传承,尽一点绵薄之力。

巧遇并相识嵩县靠山黄第四代名师段遂兴。

我从三、四岁记事起,俺村每到春节或重大节日都要演出,我是看着木偶戏,听着靠山黄长大的。据老人们讲:俺安岭村的“木偶戏班”很有名气。西到过潼关,南到过襄阳、樊城、去过北平,闯过南阳。外出时挑几担戏箱,回来时多几担铜元。演出剧目很多,文武戏都能演。有《吴汉杀妻》、《吴子胥保娘娘》、《金勇下山》、《天河记》、《武家坡》、《杨家将》等,几十个剧目。幕前玩着木偶戏,幕后配唱靠山黄。当年曾有到那“响”那,到那“红”那的美誉。 安岭村距县城仅十余里,下与五千年仰韶文化遗址——桥北村相依,上与靠山黄发源地——库区乡古路壕村接埌,是嵩县戏曲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靠山黄历代名艺人大都到过俺村演戏、教戏。据传清乾隆年间靠山黄第一代开山宗师牛廷魁,吴桃娃;清嘉道年间的第二代大师吴忠;清末民国初的第三代大师“铁嗓子”贾书林;民国抗战前后的第四代名家“活关公”段宝兴等,都曾在我村表演传艺。这些都是我听老人们口传,就连段宝兴我也是闻其大名,不曾谋面。 幸运的是,于1949年秋后,一个偶然的机遇,我巧遇相识了豫西靠山黄第四代名师段遂兴先生。嵩县47年解放,我48年参加工作,到49年秋,组织上安排我到德亭中心乡党委工作。那时交通不便,下乡全凭两条腿跑路。我总是出县城,过何村,经段坪,翻岺上德亭。那个时代刚解放,人们心情好,不管是田间作业或出门上路,大都爱吼唱“路戏”。那次我出了县城,正想吼几声“靠调”,看到前面一位老者,清瘦、高挑的身材,年近七旬,上穿白粗布布衫,外套黑夹袄,下身穿着沆青布裤子,手柱拐杖,白须飘然,口中唱着我们村常唱的《金勇下山》中老宋贵的唱段:“老宋贵迈步离北京,我离了火熬并油迸……”,唱的很好听!我赶忙上前与他搭腔说:“老先生你是上哪来?你的老靠调唱的真好!”老者说:“我是回德亭老家的,你懂老靠调?”我说:“我家是安岭的,前两年俺村排过《金勇下山》这部戏,是饭坡乔老师教的。”他问:“你说的是乔文朝吧?他教戏中不中?”我说:“可是中,唱的美着来!前年春上(47年春),俺村请吴村靠山黄戏班在俺村唱了三天庙会戏。该戏班请来两位好唱家,一个是饭坡的乔文朝,一个是青山屯马国祯。头天上午就是乔老师唱《金勇下山》中的老宋贵,下午是马国祯唱的《邓艾取西川》,晚上是乔老师唱的《崇祯逼死煤山》。这是我长这么大看的最好的戏!三天戏结束,俺村将乔老师留下来教戏。我记得翟根芳学的是金勇,翟永福和张明周学的是老宋贵。这个戏俺村几乎人人都能唱两句。听说乔文朝,马国祯都是段遂兴的徒弟,我只知道段遂兴名气很大,但不认识他!”他说:”你想认识他不难,我就是段遂兴。这几年老了,不想出远门,落脚在南庄,青山屯一带教戏。马国祯是我晚年收的徒弟,大架子戏唱的很好,我给他起了个艺名叫“金豆”,乔文朝是我三十年代初收的大徒弟,他戏路宽,黑、白胡生都演得很好,他也是我徒弟中最会教戏的。他戏德人品都很好,当年我大哥喜娥和四弟保兴都很相中他。三几年他曾跟俺弟兄走南闯北;四几年在新安、渑池、宜阳、洛宁一带搭班,传艺,很有名气。这几年他回咱县在南庄、田湖、黄庄、九店等地带班传艺,我今天就是从南庄他那儿回来的。” 我一听说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段遂兴,高兴的了不得!一路相伴,暢谈两个多小时。对他老人家讲的戏文、戏理及其渊博的社会阅历大为赞赏,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他说他的老师是贾书林,人称“豫西第一红生”。他对我说:“你们安岭的木偶戏很有名气,几百年来同老靠调一脉相承”。并说,早年他弟兄五个都唱戏,老大唱青衣帅旦;他是老二,主演须生;老三叫顺兴,演丑角;老四就是段宝兴,演关家红生戏,人称“活关公”;老五叫冲娃,是演花旦的,当年随大哥喜娥在栾川一带演戏教戏,大哥过世后,他定居栾川陶湾,在那教出一个靠山黄戏班。他说他在外漂泊了大半生,晚年要回德亭老家定居。后来,我听说土改时,青山屯给他分的有房子和地,他坚持不要,迁回老家居住,1960年过世。

我与靠山黄第五代传承老艺人乔文朝的戏缘

我与乔文朝老师相识,除上述47—48年他在俺村教戏外,另则是:1952—1956年我任嵩县二区区委书记和南庄中心乡党委书记时,与其再次巧缘相交。当时南庄村的“半江湖”、“半龙虎”靠调剧团相当有名气。该村党支部书记王林对我说:“多年来俺村的戏之所以唱的好,是俺这里有好教师,就是乔文朝和他的老师段遂兴。俺村人都叫他“乔师”。他不但戏唱的好,人也很好,还是远近有名的‘铁匠’,‘刀刃活’很有名气。还是远近闻名的象棋高手。谁家有红白喜事,都乐意请他帮忙。今晚上请他唱《崇祯逼死煤山》,唱得美着来!你跟我去看吧!”我说:“我认识乔老师,前几年俺村也请他教过戏”。王林也是一个靠调迷,同我一起坐在上台口看戏。台下掌声不断,我们在台上也看得入迷。唱到崇祯当皇帝十七年,没过一天好日子那段戏,有几句唱词我现在还能回忆起来:“黑黄豆似珠宝针串着卖,河里的杂草只用称称,……。七年上八年上生下蝗虫,白昼间飞起来遮天影日,夜晚间落在地百草吃清……。”从此我便与乔文朝老师结下了不解之交。先后看过他演唱的:《五虎拜寿》中的关公,《反徐州》中老徐达,《泰山图》之少吉祥,《收岑朋》之邓禹,《两狼山》中的杨老将,《破天门》中的杨六郎等名戏。我和王林等一班戏迷干部和当地一些民众,都能大段模仿乔老师的唱段。工作之余我们还会找他教几句唱腔,扎几个架子学学。一来二往同南庄戏其他几名台柱子也熟了,如:著名“马上胡子生”罗堂,“刀马旦”马生、“三须文胡生”张丙午,“黑头”郭豹子等。从此靠山黄在我脑子里扎下了根,我今年已八十二岁,唱起靠山黄来,还是“乐此不疲”。 我调离南庄后,听说乔老师迁到田湖,同著名靠调艺人苏兰芳一起教戏。“公私合营”时,他带着一伙“铁匠徒弟”转入田湖机械厂。58年参加河南省锻工大比武,还得过英模奖。他的象棋棋艺很高,还传带出几名象棋高手,听说嵩县得过洛阳象棋冠军的李同庆,就是跟着他学的象棋。1963年以后我调洛阳地委工作,听说乔老师晚年还在嵩东一带教戏,并带出了不少靠调门徒。听说他79年去世,好多门徒弟子送去纱帽,蟒袍、朝靴等陪葬。

我与靠山黄第六代传承人乔社斌的“忘年之交”

我今年八十有二,乔社斌六十有七,从年龄角度,我们相识相交,当是“忘年之交”。这要从洛阳二十九届牡丹花会,看嵩县专场演出开始:2011年4月28日上午,是二十九届洛阳牡丹文化节,嵩县专场演出。我和老伴郭改凤,一早相约住洛一些爱戏的嵩县老乡,同往周王城广场,观看嵩县专场演出。登场的演员,一个个都是嵩县中青年专业演员,彩装上场,有名段清唱,选场折子戏,节目一个比一个精彩,台下观众反映不错。节目演到最后报幕主持人说:“现在请出豫西靠山黄第六代传……。请他给大家演唱《关公过江》选段,大家掌声欢迎!”当时我没听清名字,只见台上走出身着唐装,台风稳健,六十开外的一位演唱者。他先躬身向观众问好,接着开场唸了四句苍壮,大气的诗白。万人广场,哑然若静!当他一声靠调“大起扳”吼起,台下猛然暴响出雷鸣般掌声,一声“导四邦”转“慢板”唱过,台下掌声,叫好声接踵而来。有人激动地站起来高声叫好:“真正的豫西老靠调又回来啦!”一段十几分钟的关公红生戏刚落腔,多家新闻媒体争相采访,许多观众围观赞美,顿时拥作一片。我本想找他问一下名字,打个招呼,因人拥挤太多,只好作罢。 第二天在《洛阳晚报》上看到了大幅报道,洛阳官方网站播出了他的演唱,我才知道他叫乔社斌,是豫西靠山黄第六代传承人。我当时打电话给在嵩县文艺界有一定影响的老同事武冬梅,请她联系上了乔社斌。乔社斌先生是一位热心人,我打电话联系后,加上武冬梅的介绍,才知道他是乔文朝老师的嫡子,是靠门第四代大师段遂兴,段宝兴的隔代门徒、嵩县靠山黄正宗的第六代传承人。 后来我同我老伴一起,由女儿驾车专程回嵩县拜访了乔社斌先生,他送给我一整套其最近整理撰写的靠山黄资料,并送给我两盘他本人演唱的光碟,一盘是《关公过江》,一盘是《杨老将困狼山》,我如获至宝。在学唱过程中,还不断打电话向他求教,请他在声腔运用上给予指导。这两大段戏,我现在能一字不漏的演唱下来。这了却了我唱靠调的心愿,使我老有所乐。我老伴给武冬梅打电话说:“你给老翟找了一个“好老师”、“好医生”,他唱高兴啦!身体也好啦!”。我从电视上听到了豫西靠调名家胡发生,多年前录的《申保胥站城头》,因有声音无影像,某些地方听不懂,请乔社斌给我整理了文字唱词。他并对我说:这本戏原是嵩县靠山黄第四代名家段宝兴的拿手戏;听他父亲讲,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初胡发生的老师——“狗尾巴”王遂朝先生,在嵩县西关“同庆班”搭班,跟着段宝兴学了这段戏,到五十年代初传给了他的“关门弟子”胡发生。1958年省有关部门来洛阳录制豫西调老声腔,经洛阳名家王二顺推荐,将胡发生这段戏录了下来,并灌带发行,成了胡发生的代表作。六十年代初,王二顺到陸浑水库工地演出,乔文朝、马国祯(领着十多岁的乔社斌),专程看望了王二顺,一起畅叙了老辈们的同门之谊,王并叙说了其推荐胡发生录音的原委。

乔社斌先生对靠山黄的研究也建树颇丰,撰写发表有十多篇,二十余万字的资料论文。尤其是其撰写的《靠山黄渊源嵩县四百年史略》一文,已在国内戏剧史学界引起较大反响。靠山黄在豫西一带有不少人叫他“靠山红”,如我曾在电视中看到,胡发生就曾说他唱的戏叫嵩县“靠山红”;我的一个同事崔小柱,家是临汝(现汝洲市)人,原任洛阳地委行政科副科长,他和我说起嵩县戏,除大赞历代名人(如段宝兴、乔文朝、马国祯、罗堂、曹天社)唱的好外,也说嵩县唱的是“靠山红”。为此,我曾询问过乔社斌先生。他对我讲:其一:靠山黄的前身是“靠山吼”,嵩县老辈人方言,把“靠山吼”的“吼”字唸作“红”,口传下来,就有了“靠山红”的叫法。其二是:靠山黄前四代名家,均以演关公红生戏见长,到第四代大师段宝兴时,他演的关公红生戏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他的艺名叫“靠山红”,含意是靠山黄越唱越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嵩县山里头出真好一个靠山红”之原由。

我最近听乔社斌先生说,他于今年八月九日,约同嵩县文化馆原馆长陈吉祥,退休干部王歌曲,张红斌和青年录像师石文建一行五人,自费驾车专程拜访了豫西靠调著名老艺人胡发生,受到了胡发生先生的热情接待,他亲切的问候了嵩县靠调名家曹天社等,并愉快地接受了担任“嵩县豫西靠山黄研究学会”和“豫西靠山黄艺术团筹委会”特邀艺术顾问的邀请。最后胡发生老先生语重心长地说:“今天能见到你们很高兴,嵩县是老靠调的发源地,‘靠山红’是段宝兴老师的艺名。嵩县一定要把靠调传承下去,不能失传!”

豫西靠山黄是河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曾为“豫西调”乃至“豫剧”的萌生、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嵩县是靠山黄的发源地,这是嵩县人的光荣和骄傲。靠山黄也是嵩州河洛人共同拥有的文化艺术奇葩,我们都有责任和义务传承和弘扬他,我衷心期望嵩县靠山黄能够持续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二○一四年金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