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都说虚岁不说周岁(虚岁实岁周岁哪个准确)

龙游教授新修一间书房,上下两层、天井通透他把近50年来收藏的图书、古玩全部放在里面书籍是“读万卷书”的见证,古玩则是“行万里路”的纪念,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为什么都说虚岁不说周岁?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都说虚岁不说周岁(虚岁实岁周岁哪个准确)

为什么都说虚岁不说周岁

龙游教授新修一间书房,上下两层、天井通透。他把近50年来收藏的图书、古玩全部放在里面。书籍是“读万卷书”的见证,古玩则是“行万里路”的纪念。

弟子们得知先生新书房落成,纷纷前来祝贺,大都送上自己近期成果,有著作,有论文,更有新的产品。有位从事量子信息研究的学生,给他带来一台最新的时光机,只说它的功用特别神奇,先生独自一人、神情矍铄的时候,不妨一试。

某个夜晚,教授饮茶过量,乃至失眠。

无聊之际,打开时光机,漫不经心地摆弄着系统里的无线摄像头。

当镜头对着西南方位的古玩架时,时光机便发出急促的滴滴声。

教授将镜头慢慢定位,聚集到一个玉做的小摆件上,响声竟然变为悦耳长音。

这尊小玉雕将为我们讲述许多尘封的故事

那是一个玉人儿,拇指大小,面庞秀长,纶巾束发。色如琥珀,黄中带紫,质地却似和田。他骤然想起,那是35年前的一个夏日傍晚,自己在终南山楼观台出口处一个小摊上购得。卖这器物的是个60多岁的老人,他说大暑天的,从早吆喝到晚都没开张,您瞅着有眼缘的,挑一件,给点钱就行。那时的龙书生一眼就相中了这个小玉人儿,清凉可手,温润在心。问其来历,老人说不知哪辈子的老物件,起先放在祖先牌子旁边,运动(文革)来了就藏着掖着,前几天又给翻了出来,放到摊上好几天了,都没人搭理。龙游教授当年只是个偶尔穷游的研究生,每月助学金只有50余元。即便这样,他还是掏出一张五元纸钞,又追加一块硬币,已然超过他月入的九分之一。

楼观台古迹

他依稀记得,玉人底部,隐约有“甲子”二字。

靠近灯光,果然浅痕锋存,锋如甲骨,篆如钟鼎。

华夏纪历,甲子数百,究竟何代,谁人晓得?

时光机再度急骤蜂鸣,电脑屏幕上同时出现一行字迹:

碳14测定:此甲子为周景王八年,537 BCE

啊?!公元前537年?2550多年前刻的字?

是啊,楼观台,老子圣迹。老聃李耳,据现代学者推测,约生于公元前571……

“请把被唤醒的器物,放在内容与他岁月接近的古籍一起。”时光机在提示。

教授立即拿来一本《尚书》,一部《春秋左氏传》,分别放在玉人身边。

“请翻到537.BCE,鲁昭公五年纪事。”

“将器物放在书页间,它如能感受到文字,便会作出适当的回馈。”

龙游教授快速翻到那一页,放在玉人面前。

良久,无应。

他索性将玉人儿夹在书里。

书页刚合上,便见屏幕上急促出现六个字:“崔六,吾乃崔六!”

“崔六?好怪的名字!,距老子十万八千里……”龙游教授聋言游语。

“否。吾与老君,近在咫尺。”应答之快,让人惊奇!

“近在咫尺?你是……“

“在下姓崔,排行六,景公二年,家蒙大难,晏大夫恤之。“

“景公二年,晏大夫?那该是宴婴。你是齐国人?“

“然也。“

龙游教授点了一下鼠标:“时光机,能将它的话,用现代文字表达吗?“

“OK!”时光机应声,屏显滚动,显现如下文字:

齐庄公六年,庄公与相国崔杼之妻私通。

崔杼发觉后,怒而杀庄公,立其第杵臼为君,即景公。

后二年,齐国另一权臣庆封逼迫崔杼自杀,诛灭其族。

崔杼之六子因与晏婴之子晏圉游戏于马棚,幸免于难。

齐景公十一年,郑国前相国罕虎(子皮)访齐。

宴婴会见子皮时,托请他将崔六带出国境。

“景公十一年,573.BCE。”龙游教授一边翻阅古籍,一边问:“那一年,你几岁?”

“十三,本命年。”

“本命年,竟是十三岁?虚岁吗?”

“虚岁实岁周岁,真真愚不可及。教授尚且如此,俗人安可多论?”

“有何道理?”

“胎儿在母体之中成形,即为生命之始。生后二月有余,才是你们所说的周岁。”

教授正襟危坐,仿若醍醐贯顶!

胎儿地母体里存活乃生命岁月之始

“为何不问,我后来去了那里?”

“楼观台。”教授嗫嚅着。

“那是最后,第二个甲子。”

“哦……你,经历了两个甲子?”

“当然。第一个甲子,景公十一年,崔六视为初始。”

“十三岁,本命年,新开始?”

“那一年,玉与我,朝夕不离。”

“那老相国,郑国高人罕子皮,送给了你这块玉?”

“不是。高人比他高十倍。”

“高十倍?你说的是……老子?”

“那时他不叫老子,世人都称他为太史公。”

“太史公,对,他是太史!给周天子总管典籍。对了,那一年,他多大年纪?”

“也是本命年,三十有七。”

“三十七?他也是属鼠的?”教授翻阅古历,喃喃自语:“公元前537,岁在甲子。高亨推测,老子生年约公元前571……那一年,他已三十七,不是三十有四?”

“愚不可及,愚不可及!”屏幕闪了几下,竟然一片漆黑。

教授晕菜。虽已年逾花甲,竟像犯了过错的孩子。

还原历史真实,情节精彩绝伦,让人脑洞大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