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本科专业目录在哪看(本科专业目录中隐藏了这么多秘密)

【作者介绍】郭小川:《高校招生》杂志原执行总编,中国教育在线学业桥专家委员会特聘专家。著有《看透录取规则》;在《中国教育报》发表《细读章程:别在高考第一步摔跤》《什么专业是值得追捧的"热门"》《300种国家级特色专业任你挑》等;受访《中国日报》《中国教育报》《华西都市报》《南方都市报》"中国教育在线"等。

2021年底,教育部公布了《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名单》。

国家本科专业目录在哪看(本科专业目录中隐藏了这么多秘密)(1)

(截图据教育部官网)

上文“书引号”中所指“专业目录”,即2020年教育部公布的最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以下简称《专业目录》)。

笔者20余年从业经历发现,考生在选择专业时,往往对《专业目录》疏于了解,很少利用甚至不知道还有《专业目录》。

其实,《专业目录》“隐藏”的信息非常丰富,对考生来说,了解一下很有必要。

一、《专业目录》的结构是这样的

《专业目录》的大致样式如下表。

国家本科专业目录在哪看(本科专业目录中隐藏了这么多秘密)(2)

(表一 专业目录样表)

表一仅是《专业目录》的简表。

《专业目录》详表所列学科“门类”有12个,即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所列“专业类”共92个、专业共703种(2021年底,31种新专业列入《专业目录》)。

从表一可以看出,《专业目录》可以“一目了然”看到专业名称、所属类别及学科门类,以及专业可以授予的学位门类等。对于考生来说,这些信息是了解专业内涵的便捷路径。

《专业目录》的作用不容小觑。

二、借助《专业目录》辨识专业

《专业目录》不仅规定“专业名称”,还划分“专业类”及学科“门类”。《专业目录》所列700余种专业及其所属“专业类”和学科“门类”,反映了不同专业之间的区分度和各自的学科属性。因而,考生在选择专业时,可以借助《专业目录》辨识“陌生”或“似是而非”的专业。

先来看下面《专业目录》简表。

国家本科专业目录在哪看(本科专业目录中隐藏了这么多秘密)(3)

(表二 专业目录简表)

表二所列“生物医学工程”这个专业,往往容易让人“望文生义”地认为是“生物”或“医学”类专业。其实都不是。那么借助《专业目录》,便能方便地知晓,“生物医学工程”属于“工学”门类中的专业。

再如,表二所列“整合科学”和“服务科学与工程”这两个专业,甚至都无法“望文生义”。但借助《专业目录》可以发现,前者属于理学门类中的“生物科学类”相关专业;后者属于工学门类中的“计算机类”相关专业。

当然,要真正读懂《专业目录》,对其所列12大学科门类,也应有所了解。这12大门类,多比较好理解,这里重点说说上文提到的“理学”和“工学”。

所谓理学,即基础学科,理论性较强,所属专业的方向主要以研究为主,如表一中的理学门类涵盖的“物理学”专业,以及表二中的理学门类涵盖的“整合科学”专业。此外还有如“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生物科学”“天文学”“地理科学”“海洋科学”等专业,也属于“理学”。

所谓工学,是应用学科,适用性较强,所属专业的方向主要以现实生产、生活为主,如表二中工学门类涵盖的“服务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食品营养与健康”专业。此外还有如“机械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农业电器化”“建筑学”等专业,也属于“工学”。

在表二中,“食品营养与健康”和“食品卫生与营养学”这两个名称相似的专业是否很容易混淆?但《专业目录》会告诉我们,前者属于工学门类的“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后者属于医学门类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学科方向和专业类别大相径庭。

三、透过《专业目录》感知国家人才战略

在《专业目录》中,不少专业的“专业代码”后标记有字母“T”,它表示这些专业是“特设专业”。

“特设专业”是为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特殊需求,而特别设置的专业。如下表列举的专业。

国家本科专业目录在哪看(本科专业目录中隐藏了这么多秘密)(4)

(表三)

从表三可以看到,一些专业的后面标注有“增设年份”。所谓“增设”,是指2020年版《专业目录》颁布前的2012年版《专业目录》颁布后新增的“特色专业”。这些专业是为满足近年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相关领域对紧缺人才的需求而新增的专业。2020年版《专业目录》未标注年份的“特设专业”,系2012年版《专业目录》中“特设专业”的延续。如表三中列举的“功能材料”“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生物制药”专业,分别属于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相关的新材料领域、新能源领域、生物领域,系2011年根据当时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而设置的。

《专业目录》中还有一些专业的“专业代码”后标记有字母“K”,表示是“国家控制布点专业”,这些专业,因涉及国家安全、特殊行业,故由国家控制布点。如下表列举的专业。

国家本科专业目录在哪看(本科专业目录中隐藏了这么多秘密)(5)

(表四)

在《专业目录》中,除“特设专业”和“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外,其余都是“基本专业”。

“基本专业”是指学科基础较成熟、社会需求相对稳定、布点数量较多、继承性较好的专业。如下表列举的专业。

国家本科专业目录在哪看(本科专业目录中隐藏了这么多秘密)(6)

(表五)

四、通过《专业目录》把握专业方向

前文说过,不同“专业类”分别归属于文、史、哲、经、理、工、农、医、法、教、管、艺等12大学科门类。

通过《专业目录》中的“门类”划分,可便捷地把握专业的大体方向。如下表列举的专业。

国家本科专业目录在哪看(本科专业目录中隐藏了这么多秘密)(7)

(表六)

从表六所列专业所属的学科“门类”可以获知,“逻辑学”专业的业务范围属于哲学方向,“社会工作”专业的业务范围属于法学方向,“认知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业务范围属于教育学方向,“工业工程”专业的业务范围属于管理学方向,而“化妆品技术与工程”“化妆品科学与技术”这两个看上去“大同小异”的专业,其业务范围分别属于工学和医学方向,可谓“小同大异”。

从《专业目录》中还可以看到,所有专业名称后,均有“学位授予门类”。对于绝大多数专业来说,其所属学科“门类”也是学位授予的依据。如下表所示。

国家本科专业目录在哪看(本科专业目录中隐藏了这么多秘密)(8)

(表七)

此外,不少专业除可授予所属学科门类的学位外,还可授予其他1种或2种学科门类的学位。如下表所示。

国家本科专业目录在哪看(本科专业目录中隐藏了这么多秘密)(9)

(表八)

对于某些专业,《专业目录》虽然注明可授予多种学科门类的学位,但具体到某一可授予多种学科门类的专业,期学位授予,一般也仅授予其中的一种。至于授予哪种学科门类的学位,不同学校会根据其专业方向或属性偏重,做出相应规定

比如,表八中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对该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的学位授予,是“管理学”学士学位;贵州大学对该专业(中外合作)本科毕业生的学位授予规定:中方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外方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再如,表八中的“电子商务”专业,往往在不同学校,其专业方向会有差别。这种差别一般会从不同学校授予的学位门类中体现出来。如某大学偏重于商务营运与客户维护,则可能授予“管理学”学位;如某大学偏重于网络金融与电子支付,则可能授予“经济学”学位;如某大学偏重于电商规划与平台设计,则可能授予“工学”学位。

实际上,可授予多种学位门类的专业,也为考生提供了对“多维方向”专业的多种选项。

还有一些专业可授予学位的门类,并非该专业所属的门类。如下表所示。

国家本科专业目录在哪看(本科专业目录中隐藏了这么多秘密)(10)

(表九)

从表九中不难发现,“医学”门类中的不少专业,学位授予门类为“理学”,尤其“医学技术类”中的专业。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医学”门类涵盖的“医学技术类”中的所有专业,学位授予门类均非“医学”,多授予“理学”甚至“工学”学位。“专业目录”中“透露”的这一信息非常重要,尤其对有医学报考意向的考生。

五、利用《专业目录》区分相似专业

如以“生物”打头的专业有“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质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学”等,如仅从专业名称看,是不是有些眼花缭乱?

但《专业目录》的“门类”,却将这些专业划分得清清楚楚。如下表列举的专业

国家本科专业目录在哪看(本科专业目录中隐藏了这么多秘密)(11)

(表十)

表十中“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生物质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五种均冠以“生物”的专业,所属“门类”跨越了四大学科;其中,“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学”这两个名称中有“生物医学”字样的专业,也分别属于相去甚远的“工学”和“医学”门类。

此外,表二中的“食品营养与健康”“食品卫生与营养学”这两个与“食品”“营养”有关的专业,前者属于“工学”门类的“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后者属于“医学”门类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还有表六列举的“化妆品技术与工程”“化妆品科学与技术”这两个与“化妆品”“技术”有关的专业,前者属于“工学”门类的“轻工类”,后者属于“医学”门类的“药学类”。

上述专业名称相似的专业,通过《专业目录》对其所属专业类及门类的划分,不同专业之间的区分度和各自的学科属性,便一目了然。

总之,《专业目录》不仅反映专业内涵,也能显现培养方向和业务范围,是选择专业、规划未来的重要参考依据,也是感知国家战略、预测人才需求的风向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