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候选人名单公示 中华文化候选人

2017年中华文化人物提名嘉宾:

刘梦溪 文史学者

在五十余年的学术研究生涯里,他出文入史,由史入经,沉潜学术,传承典范;他用七年时间,编纂35卷、2500万字的煌煌巨著《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来寻找20世纪中国学者的精神家园的奥秘;2017年初,他出版了《学术与传统》,三卷本百余万言,慎思明辩,堪称年度具有指标意义的学人著作;“云若无心常淡淡,川如不竞岂潺潺”,则是他不惑之年过后学术造诣、道德文章、学者心境的真实写照。他是刘梦溪,我国著名文史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2017年中华文化人物提名嘉宾。

中华文化候选人名单公示 中华文化候选人(1)

在时任文化部长王蒙的支持下,刘梦溪创建中国文化研究所,开创、主编《中国文化》杂志,以深研和传播中华文化为职志,“探讨中华文化的特质和整合规律,促进文化复兴,推动现代化的进程。”

这份以“学术乃天下之公器”为标榜的期刊《中国文化》,自1988年筹办,至今已过去三十个春秋。虽然每年只出版春、秋两期,还是以它纯正的学术眼光和沉甸甸的份量,被海内外学人引为知己,成为公认的文化重镇。

同时,“出文入史”的刘梦溪开始思索,在东西方交错、古今嬗变的背景下,王国维、陈寅恪、马一浮、钱钟书等20世纪学术大师涌现的奥秘是什么。

中华文化候选人名单公示 中华文化候选人(2)

于是,他用7年时间编纂了一套《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来寻找答案。在这套35卷、2500万字的煌煌巨著中,刘梦溪发现,凡称得上学术大师的学者,在西方思潮涌入的背景下,无不保持独立思考和不忘记本民族的历史地位,而这种学术的定力,就来自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

陈寅恪是刘梦溪最喜欢的、重点研究的现代学术人物之一。在刘梦溪看来,陈寅恪擅长考据,以诗文证史是其一绝;但被人所忽略的是陈先生的思想家的特质,他的历史著作同时也是文化史和思想史的著作。2014年三联书店出版的刘梦溪的《陈寅恪的学说》,是集中阐释他的这一理解的学术专著。

刘梦溪以读书细见称,最难读的陈著《柳如是别传》,他的阅读不少于四遍,最终认定《柳如是别传》是借为明末一位奇女子立传而撰写的一部色调全新的明清文化通史。

中华文化候选人名单公示 中华文化候选人(3)

刘梦溪研究陈寅恪,连同20世纪学术的开山人物王国维一起研究,被学界一位长辈称作“王陈并治”;同时上溯其家世,对陈寅恪的祖父陈宝箴、父亲陈三立也作深入研究,2012年出版的《陈宝箴和湖南新政》,是他这方面研究的成果。

刘梦溪高度赞许陈寅恪一生为学所秉持的“独立之是精神,自由之思想”,认为在二十世纪现代学者当中,没有第二人能像陈寅恪那样,把这样一种学术精神守持到如此的纯度和高度;由于有这种为学精神充溢于字里行间,所以陈寅恪的学说是有力量的。刘梦溪研究陈寅恪和义宁之学,前后二十年的时间,写了三本书,最后一本书将于2018年继续由三联书店出版。

中华文化候选人名单公示 中华文化候选人(4)

刘梦溪接受凤凰卫视《文化大观园》采访

刘梦溪钟情的另一个二十世纪学术人物是马一浮。他研究马一浮用了十年的时间,《马一浮与国学》是他的研究成果。直到现在,《马一浮文集》仍放在刘梦溪书桌的突出位置,泛黄的书页中夹满了各种颜色的便签纸条,记录着他的研究心得和心路历程。

刘梦溪研究王国维、研究陈寅恪、研究马一浮、研究钱锺书等前辈大师的思想、学问、人格境界,深入到他们细微的精神世界,产生了深切的“了解之同情”,并内化为自身治学和人格历练的一部分。他做学问格局阔大,不死守一家,不为文史哲的学科分类所限制,应该是受到这些学术大师影响熏陶的一种结果。

中华文化候选人名单公示 中华文化候选人(5)

杭州蒋庄 马一浮纪念馆前

刘梦溪认为,马一浮是二十世纪读书最多的人。他经常引用李叔同(弘一大师)的一次谈话:“假如有一个人,生下来就读书,一天读两本,读了能背诵,而且活到马先生的年龄,你还是没有马先生读书多。”马一浮对刘梦溪的影响,是指引他由中国现代学术走进宋学,走进张载、二程、朱熹的学问世界,然后又返归到先秦的“六艺”之学。“六艺”就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马一浮称作中国文化的特殊的最高的形态。

刘梦溪近年从“六经”里面,也包括后来成为“十三经”的《论语》《孟子》《孝经》里面,抽绎出仁爱、诚信、爱敬、忠恕、知耻、和同(“和而不同”)等六组价值理念,提出这些概念范畴是中国文化中的具有永恒性、普遍性的价值理念。既适用于古代,也适用于今天;不仅适用于中国人,也适用于全世界所有的人,是中国文化贡献给人类的共同价值。

他在《学术与传统》中收入的《敬义论》《论和同》《立诚篇》《将无同》及专著《中国文化的狂者精神》和新近发表的《论知耻》,是他阐述“六经”价值论理的系列文字,总共有十五万字。他解析原典,衔接古今,旁征博引,多所创获。他认为,虽然“六经”比较难读,但我们有“六经”最简要的文本《论语》,孔子讲的道理,就是“六经”里面的道理,只不过《论语》把“六经”的道理化作了日用常行,亲切好读。刘梦溪提出独到的论点,是修身从知耻开始,学习国学从读《论语》开始。

中华文化候选人名单公示 中华文化候选人(6)

刘梦溪在《学术与传统》商略雅集会上

三十年前的1988年,刘梦溪在《中国文化》的创刊词中提出:“为学之道,尚同比求异更重要而且深刻得多”,并引用钱锺书先生所说的“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作为证词。近年又通过《论和同》《将无同》等论著,将这一思想系统化,进而提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大,过分夸大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以及夸大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是文化的陷阱。”在刘梦溪看来,孔子的“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大智慧,是中国文化给出的人类麻烦解决之道。

“中华文化人物”评颁活动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和凤凰卫视发起,旨在“表彰文化先进,促进社会进步”。这是中国首个专门针对全球华人文化领域的年度人物评颁活动,表达倡导人文精神为己任的信念,向“中华文化人物”的坚守与传承致敬。

2018年1月10日,“2017中华文化人物”颁授典礼将在深圳举行。届时,这些候选人将荣登“2017中华文化年度人物”颁奖舞台,分享他们的心得感受,共同接受世界的喝彩。颁授典礼将由凤凰卫视和凤凰网向全世界华人观众播出。

更多活动资讯请点击阅读原文

进入2017中华文化人物官网查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