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老版本黄飞鸿电影领衔主演(这是80年代最好的一部黄飞鸿电影)

七十年代末香港已兴起“新浪潮”,电影拍摄逐渐进入另一层面。在这期间直至八十年代初,拍摄的黄飞鸿电影其实获得了相当的商业成功,可是却并没有建立新的黄飞鸿经典形象。香港影评人蒲峰认为,这是由于”黄更依赖和他相关的徒儿形象,没有徒儿就没有了师傅“。这大概真的说中了要害,因此无论是成龙和刘家辉,他们所贡献的精彩表演大多被个人的光辉掩盖,没有加成在黄飞鸿这个人物之上。

最老版本黄飞鸿电影领衔主演(这是80年代最好的一部黄飞鸿电影)(1)

不过袁和平和刘家良还是各自拍摄了数部黄飞鸿商业电影以馈观众。比起袁和平,刘家良同样修习洪拳,更名正言顺的是,他的父亲就是黄飞鸿的徒孙之一,因此提起刘家良拍摄黄飞鸿电影一事,无论看过与否,都会在脑中浮现正统二字。有趣的是,在百部不可不看的香港电影之中,选出《武馆》和《醉拳》对照,可供人联想之处还更多。 《武馆》拍摄于《醉拳》之后,也是徐克改编该系列之前最后一部黄飞鸿电影,其后十年间都没有人涉足该领域。《武馆》实际上与《醉拳》也并不一致。

说起不一致,还是要回到刘家良身上。经过家业传承,刘有深刻的传统武术家脾性,他求新求变之馀,对传统相当敬重。是以《武馆》一开篇,刘家良亲自现身说法,讲解舞狮的规矩。一来是为了让观众对其后发展的剧情有更好的认识,二来无形中已经为本片定下一个基调:传统的传与承。故事开始时,黄飞鸿与其好友王隐林还是两个黄毛小子,成天惹是生非,争强好胜,但总算都极富正义感。而慢慢发展下去,黄飞鸿逐渐领悟了武德对武术家的重要性,慢慢成长为新一代宗师,这样的心理描写,其形象的丰富是其他版本黄飞鸿都少有涉及的。而王隐林沉醉于烟花之地,用皮毛功夫取悦风尘女子,最终得到了相当的教训,这颇具有传统黄飞鸿电影的教化意味。只不过当初主角拨乱反正,变成眼下亲自体验恶果,更有切肤之痛。影片裡的反面人物其实也并无大阴谋,大野心,无非希望自己开设的武馆成为广东第一。他们之所以得到惩罚,也是因为没有武德,电影没有用血流成河的画面来表达善恶对立,仅仅用简单又深入的讲述方法,让观众沉浸在漂亮的动作设计之馀,绝不会有沉重的心理负担。编剧倪匡下笔如有神,故事未算独步天下,但他轻轻几笔就可以将矛盾的多方自如地联繫起来,极具戏剧张力,值得佩服。

最老版本黄飞鸿电影领衔主演(这是80年代最好的一部黄飞鸿电影)(2)

导演刘家良身兼动作设计,也将本片的视觉效果推上功夫片的极致。篇首他用了极为繁複又华丽的场景佈局和设计来展现舞狮採青的过程,行云流水,如好莱坞歌舞片般的奢华。女主角惠英红的俏丽身手,搭著刘家辉的俊朗和外江客教头的老到,也让影片之中的人物和动作各个分明。尤其影片最后的窄巷对战,已成为同类场面的教科书典范。在不到四尺的窄巷裡,刘家良让两位主角赤手空拳对打,听起来平平无奇,刘家良就是可以设计得奇峰迭起。狭小的空间裡,可以扎马,可以起脚,可以缠斗,绝非言语可以形容。你看似花俏,实际在遍布的特技裡,招招都有实战性,这也是刘家良的动作设计一大亮点。

最老版本黄飞鸿电影领衔主演(这是80年代最好的一部黄飞鸿电影)(3)

之所以说刘传统,也正是因为他设计的这些一身正气,你来我往的招式拆解成为功夫片的最后风景。之前的李小龙将功夫概念吃透,以打倒对手的实效为目的,招招夺命,展现的是凌厉,而袁和平与成龙的打斗则充满戏剧性和观赏性,难度不低,但不可以以功夫论之。唯有刘家良将华南技击小说的精髓极大程度地展现了出来,功架十足,挥洒漂亮。而八十年代迅速兴起的枪战片警匪片让功夫片迅速沉寂下去,之后虽然借武侠片的壳重生,但也只能做另一种分身,不是本尊。有人将《武馆》认作功夫片保育的活化石史性一页,并不夸张。

在功夫片不再的年代,重新看回这样的经典之作,的确让人有赏心悦目之感。何时功夫片能在动作片和武侠片的夹缝中再临,恐怕也难以回答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