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康威视和一个小公司该怎么选 海康威视凭什么成为机构的心头好

海康威视和一个小公司该怎么选 海康威视凭什么成为机构的心头好(1)

作者:大师兄 编辑:小市妹

最近2年,海康威视并不顺利,安防行业增速乏力、美国芯片断供、华为等巨头的强力竞争等负面因素,都对公司的发展形成了巨大压力。

但是以基金为代表的投资机构,对这家安防巨头仍然情有独钟,公募和私募界的明星基金经理也在用动辄几十亿的真金白银,为海康的未来投下信任票。

市场的迷雾之中,海康到底还能走多远?

【时势造英雄】

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遇严重恐怖袭击,全球安全形势骤然紧张。在随之而来的反恐大潮推动下,全球安防行业迎来了飞速发展的契机。

同年11月23日,海康威视在杭州成立。来自于华中科技大学的三位年轻人陈宗年、胡扬忠和龚虹嘉,组成了海康著名的三剑客。

其中,拥有国企大股东中电科工作背景的胡扬忠和陈宗年成为了海康威视职业经理人和主要操盘者,而龚虹嘉作为最早期的个人投资者,投入了245万,占股49%。

海康威视和一个小公司该怎么选 海康威视凭什么成为机构的心头好(2)

▲海康三剑客,从左到右分别为龚虹嘉,陈宗年,胡杨忠。图片来源:网络

海康成立之后不到一个月,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正是从那一年开始,中国经济逐渐融入世界的大潮,海外业务也由此成为海康重要的收入来源。

2001年,也是中国城市化和经济发展快速起飞的重要一年,基础设施建设和政府开支的高速增长,成为安防行业成长的重要催化剂。

当个体命运和时代潮流交汇,海康威视迅速崛起。

仅仅用了11年,海康就成为安防行业全球排名第一的企业,并在随后的8年连续蝉联,2020年海康营收635亿,占全球视频监控市场份额接近30%。

在资本市场,海康的表现也堪称惊艳,2010年上市以来股价增长超过20倍,市值最高时超过6300亿。当初龚虹嘉的那笔245万的投资,最终换来了超过1万倍的收益,成为A股市场的投资传奇。

作为著名的白马股,海康威视也深受机构投资者的青睐。截至今年6月底,海康威视是公募基金的第五大重仓股,持股市值高达870亿,较一季度加仓了6143万股。

海康威视和一个小公司该怎么选 海康威视凭什么成为机构的心头好(3)

在海康威视的前10大股东中,也汇集了当下市场最顶级的私募和公募基金,其中第四大股东高毅邻上一号远望基金,持股市值超过100亿,基金经理是私募大佬冯柳;第九大股东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型投资基金,持股市值45亿,基金经理是“公募一哥”张坤。

海康威视和一个小公司该怎么选 海康威视凭什么成为机构的心头好(4)

▲海康威视前10大股东名单 来源:同花顺iFinD

当然,再好的公司在资本市场也难免有遇冷的时候。进入下半年以来,海康威视不涨反跌,三季度累计下跌接近20%,市值蒸发超过1300亿。

海康股价的下跌,除了市场风格的变化和较高估值带来的调整压力之外,未来的发展潜力,是否也开始被投资者质疑呢?高速成长了近20年的海康威视,其业绩继续增长的空间在哪里?

【增量在哪里?】

随着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中国安防产业成长势头在2011年之后出现一定程度下滑,海康的盈利能力也开始出现了下降趋势,公司销售净利率从2009年33.4%下降到2020年的21.54%,净资产收益率从2009年的60%下降到2020年的27.72%,净利润增速也从2009年的50.57%下降到2020年的7.82%。

海康威视和一个小公司该怎么选 海康威视凭什么成为机构的心头好(5)

▲来源:同花顺iFinD

传统安防行业似乎已经成为红海市场,但是增量需求其实早已出现。

近年来,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带来的技术进步,促使安防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方兴未艾,安防产品其实早已不仅是简单的追求高清晰度的视频监控器,而是具备人脸识别、深度学习、数据分析等多重功能的智能化视频设备。视频服务从安全保障到效率赋能的“本质跃迁”,无疑会带来更多的应用场景和增量需求。

比如说服装店,安装了海康的智能摄像机后,店内客流量、客户群体的基本属性(如男女比例、年龄和身材分布等),甚至哪一款服装更受关注(试穿及购买人次等),都可以通过后台系统统计分析得非常清楚,服装零售商可以据此优化商店布局,从而有效提升商品销售。

为了顺应行业潮流,在公司定位上,海康已经在不断地弱化安防公司的概念,逐渐定位为“以视频为核心的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和大数据服务提供商。”

此外,作为全球行业龙头,海康海外业务占比接近30%,海外市场带来的增量也不容忽视。虽然近年来全球行业增速已经降到7%左右,但在更广大的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传统安防产品的渗透率相对较低,海康的发展显然具备更大空间。

整体增量空间犹存,随着技术和需求的升级换代,行业的市场集中度也在持续提高。2018年,我国视频监控前三强占市场份额CR3突破50%,到2020年,CR3海康、大华和华为市占率超过64%,三年间提高了14个百分点。

行业集中度提升有利于龙头企业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作为绝对霸主的海康威视,应该是最大的受益者。

【海康凭什么?】

行业前景看起来又是一片蓝海,但是海康并非没有隐忧,除了大华等老对手之外,最大的挑战,来自于其他巨头类公司的竞争压力。

其中,最重要的搅局者是华为,这家科技巨头进入视频服务行业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凭借强大技术能力、品牌优势和政商关系,华为业务成长得非常快,特别是对B端大订单的获取方面非常强势。华为目前已经在全球视频监控行业排行第四,仅次于海康、大华和安讯士。

华为之外,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对视频服务行业也虎视眈眈,其打法和华为类似,主攻的也是行业内B端大订单,成为行业的重要变量。

与上述巨头相比,海康虽然在公司体量上不及对手,但是作为行业先行者和业务更为专注的公司,其视频技术方面的能力并不逊色,这从海康的研发人员数量和研发投入可见一斑。

最近5年,海康研发总投入超过200亿元,研发技术人员超过2万人,占到了公司总人数近50%。

2020年,公司研发投入达到63.79亿元,占营收的比例达到了10.04%,研发强度进一步提升。

这个数据有多牛逼呢?

在A股4000多家公司中,研发投入超过50亿、且占营收比例超过10%的,只有海康威视和中兴通讯两家公司。

在大规模研发投入的支撑下,海康的底层技术能力近年来获得大幅提升,计算架构有云边融合(即云端大数据和边缘计算的融合),数据架构有物信融合(智能物联网与信息网融合),算法有AI开放平台,软件形成了组件化开发的方法,以物联感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核心的技术体系不断迭代完善。

在行业内特别是传统政务领域积累的渠道资源,也是海康非常重要的护城河之一。

深耕安防20年,海康作为安防产品供应商参与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盛世大阅兵等超级项目,在政府系统具备很高的口碑。安防系统的转换成本很高,特别是对于造价较高的项目,一旦前期选择了海康,后期在有了新的需求时,为了软硬件之间的兼容,可能也更倾向于选择海康。

海康最大的护城河,还是来自于对于下游碎片化应用场景中用户需求的服务能力,这是公司基于多年行业经验和海量数据积累而形成的核心竞争力。而这部分需求,既是当下行业最大增量所在,也是新进入的巨头很难跟海康竞争的领域。

事实上,淡化安防公司的概念后,海康围绕信息捕捉,传输,处理,预警,不断拓展各细分行业的业务范围,创新业务在2017年的营收只有17亿,到2020年增长到62亿,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4%。

当然,日益庞大的碎片化市场需求,最大特点是非标准化,一定程度上是脏活累活,这是更大体量的巨头公司进入意愿较低的领域,同时对海康的管理和流程控制能力也会提出重大的挑战。

从这个角度上讲,服务范围更广更杂的海康威视,尽管毛利率可能比不上那些专拿大单的巨头,但是给行业带来的价值可能是最大的。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