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病虫害防治策略和注意事项(在食用菌栽培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用菌的需求量也有所增加,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很多地区也因此扩大了种植规模,但是在种植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害虫会影响食用菌的品质和产量,不利于食用菌行业的长远发展。基于此,从食用菌的定义出发,阐述了食用菌栽培的意义和现状,分析了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常见的害虫种类,并分析了各类害虫的防治措施,以期为食用菌栽培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借鉴。

中国有着悠久的食用菌栽培史,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种植栽培以及食品加工领域对食用菌的使用量不断增加,食用菌栽培作为农业生产中的新兴产业,发展迅速。然而,在当前的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很多病虫害会严重影响食用菌的品质和产量,不利于实现规模化生产。分析食用菌产业中的常见病虫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对于提升食用菌的质量和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策略和注意事项(在食用菌栽培中)(1)

1 食用菌栽培的意义和现状

关于食用菌,人们通常将大型的胶质(或者肉质)子实体组织,可以供人类食用或作为药材使用的大型真菌定义为食用菌。

1.1 食用菌栽培的意义

对于食用菌生产领域来说,食用菌栽培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食品加工领域需要的食用菌数量也越来越多。在此背景下,我国的食用菌产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些地区的重要经济来源,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水平。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策略和注意事项(在食用菌栽培中)(2)

1.2 食用菌栽培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古代早就有关于食用菌生产的记录,作为中国农业生产的传统性产业,食用菌栽培技术具有悠久的历史。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栽培食用菌的资金投入少、培养时间短、菌株收获快等特点,再加上农业种植领域和食品生产领域对于食用菌的需求量不断增加,食用菌培养得到快速发展。在相应的统计资料中,近几年来,食用菌种植面积达到我国农业总种植面积的20%,我国食用菌每年的产出数量超过世界总产出数量的70%。食用菌栽培具有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和潜力。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策略和注意事项(在食用菌栽培中)(3)

2 食用菌栽培中的常见害虫的防治措施

2.1 地下活动性虫类

常见的地下活动性害虫包括蟋蟀和蝼蛄。蟋蟀,特别是个体比较大的种类,经常在食用菌的菌床表层活动,弄乱食用菌的菌丝,甚至啃食菌的菌体和原基,从而会危害菌体生长。蝼蛄通常会在培养菌的养料和覆盖菌的土中打洞,从而会搅动菌丝,使其生长混乱,还会破坏食用菌的根部。生长时露出地面的蘑菇、草菇等容易成为受害对象。

地下活动性虫类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根据蟋蟀洞口外部周围的疏松土的标志,根据洞穴通路捕捉蟋蟀。2)使用灯光诱导。特别是在高温、闷热、没有风的晚上,利用蝼蛄的趋光性,将蝼蛄聚集到一起,将其一网打尽。3)使用化学药物。将辛硫酸、乳油、甲胺磷中的一种和水、培养肥料按照相应的比例混合搅拌,用于防治蟋蟀和蝼蛄。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策略和注意事项(在食用菌栽培中)(4)

2.2 小昆虫

一些个体较小的昆虫(多为跳虫),如红跳虫、黑扁、黑角和绿园跳虫等,对食用菌具有普遍的为害。在食用菌的菌丝体生长期,该类昆虫会咬食菌丝,破坏种子。而且,跳虫还可能成为传染源,携带病毒细菌,传播疾病。

小昆虫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使用清水诱导杀死。当有清水时,跳虫会跳入清水中,但由于跳虫不会游泳,所以会在水中缺氧死去。因此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把盛放清水的小盆放到疫区周围,跳虫会大批跳入盆中。2)养料发酵。培养食用菌的培养料,在进行二次发酵时会产生较高的温度,此温度下的跳虫不能存活,故可以借此来杀死食用菌养料中的昆虫。3)化学药物治理法。培养食用菌时,用于防治跳虫的化学药物通常有敌敌畏、敌百虫、辛硫酸等,要按照一定比例稀释这些化学药剂,并结合使用生石灰,可以达到杀死跳虫的目的,而又能保护食用菌。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策略和注意事项(在食用菌栽培中)(5)

2.3 蚂蚁类

在蚂蚁中,对食用菌有严重为害的主要是白蚁,像家白蚁、黑黄胸散白蚁等。这些白蚁可能会毁坏树皮,树皮遭到毁坏后,段木就不再产出菇耳;可能会钻进段木的木质部,木质部被蛀空后会影响食用菌菌丝的发育,导致食用菌产量下降,甚至会没有收成,进而会带来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蚂蚁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利用诱导物品诱杀。可以利用白蚁的生活习性,选择白蚁经常出没的位置及其集群周围,放上松木箱或者挖坑,在其中放上吸引白蚁的饵料,通常是使用松树、杉木的碎屑或者是蔗渣、玉米芯等,在这些饵料中放入一定量的药物,如灭蚁灵、敌敌畏等,当聚集的白蚁吃了这些饵料之后,就可以利用有毒的诱导饵料将它们一网打尽。2)找蚁巢,从源头消灭。依照白蚁活动过程中显示出来的迹象(如排泄物、路线标记物等),寻找白蚁的巢穴并将其毁掉,继而消灭白蚁,保护食用菌。3)化学药物防治法。在使用化学药物时,要注意所选取的化学药物的种类和使用的剂量,不要对食用菌造成伤害。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策略和注意事项(在食用菌栽培中)(6)

2.4 甲壳虫类

部分甲壳虫会对食用菌的生长造成影响,包括凹黄蕈甲、独角仙等,主要影响木耳、香菇等食用菌生长。它们会破坏这类食用菌段木上的子实体或者菌丝体,食用木耳上面的耳片,从而出现流耳现象。

甲壳虫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食用菌种植场地的合理选择和及时清理。甲虫喜欢阴暗、潮湿,害怕阳光,所以可以充分利用该特点,选择有阳光照射的山坡作为食用菌的种植场所。同时,应该按时打扫种植菌类的场地,保持干净、整洁,并且及时喷洒化学药物,杀死过冬的成体甲虫。2)人工杀虫。当木耳的甲虫灾害不是很严重的时候,可以用人工方法消灭害虫,即当采集木耳的时候,翻动木耳,在此过程中一旦发现害虫,包括成虫和幼虫,要及时消灭。3)药物防治。在木耳的种植过程中,当春天的木耳收获之后,在整个木耳场及其周围喷洒化学药物,经常使用的化学药剂包括速灭杀丁、乐果、鱼藤精等。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策略和注意事项(在食用菌栽培中)(7)

3 防治方法总结

当前,对于食用菌种植栽培中出现的常见害虫问题,使用的防治方法概括来说包括农业治理、化学治理、生物治理和物理治理。1)农业治理。选择产量高的,抵抗病虫害能力强的食用菌菌种;使用肥沃的、优良的食用菌培育场地;借助培养料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消灭害虫。2)化学治理。针对不同种类的害虫,使用相应的化学药剂,并合理配置化学药剂的浓度,常用的化学药剂喷洒方法包括喷雾法、毒饵诱杀、拌料法等。3)生物治理。一方面,可以利用害虫自身所具有的某些特性;另一方面,应该充分发挥害虫天敌的作用。4)物理防治。可以采用灯光、清水、高温等方法诱杀消灭害虫;也可以使用阻隔法,阻止害虫接触食用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