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特色土陶(土陶之乡隆昌生产会呼吸的坛坛罐罐)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李晓林 川观新闻记者 郑志浩 整理

内江隆昌是有名的“土陶之乡”,土陶制作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两宋时期得到快速发展,到了明朝隆庆万历年间达到鼎盛。

家乡特色土陶(土陶之乡隆昌生产会呼吸的坛坛罐罐)(1)

隆昌土陶产品 唐广 摄

1998年考古专家在隆昌县石燕桥镇附近的刘家拱桥发现了宋朝烧窑遗址及大量文物,同时还有明、清窑址20多处。隆昌土陶制作技艺作为一门的成熟技艺系统地传承下来,是从清代起始的。多代传承人将隆昌土陶制作技艺进行集成,并融入了地方特色。

隆昌土陶传统制作技艺完整地传承了中华先民原始的手工制陶技艺,见证了我国制陶工艺的历史发展过程,被研究者称为是中华制陶技艺的活化石,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目前,隆昌土陶传统制作技艺主要聚集在隆昌市石燕桥镇、李市镇、山川镇和圣灯镇。在制作上,工艺包括选矿、采矿、晒矿、制泥、起底子、楔子、垒坯等20多道工序和关键点。土陶制作从选矿到出窖需要数十个工作日,制作工序多,难度高。

复杂的工艺带来了隆昌土陶的独特“气息”。由于硬度大、密度小、坯胎结构粗糙有气孔,透气而不渗透,又能吸收土壤和空气中的微生物,隆昌土陶制品一度被称为“会呼吸的陶缸”。它的造型典雅、古朴大方、经久耐用,被广泛应用于储酒、储水、储酱油、泡菜、艺术装饰等。

2018年,隆昌土陶大型陶缸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五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中,大型陶缸更是隆昌土陶的代表性产品。隆昌石燕桥镇产出的“吨缸”,顾名思义,即容量为一吨的大型缸,因为密封性好,避光性强,有利于白酒老熟,被茅台、泸州老窖等知名酒企广泛用于酒的贮存。

隆昌土陶制品不仅畅销全国各地,并且已经走出国门,出口东南亚及欧美各国。其形成的上下游产业链,带动当地众多村民就业增收。按照产业发展规划,隆昌以特色土陶、高端酒瓶为主打产业带动酒类包装上下游包材产业发展,立足“白酒金三角”向全国酒类行业发力,建设成为全国玻陶特色包装材料产业基地。目前,隆昌市正在积极与景德镇陶瓷大学等高校开展合作,研发高端储酒制品和工艺美术品,力争建成百亿玻陶产业园。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