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病症会产生瘀血现象(令人生厌的瘀血是如何产生的)

人无时不刻不在进行新陈代谢,新生代总会取代陈腐,后浪终归将前浪无情地拍打在海滩上。人体看似稳定,其实一批又一批的细胞前赴后继,为人的健康而“牺牲自我”。陈腐的代谢产物,要么被人体排出,要么被人体吸收再利用。如果这些废物不能被利用,又不能及时排出就会危害人体,瘀血就是其中之一。

什么病症会产生瘀血现象(令人生厌的瘀血是如何产生的)(1)

瘀血的内涵

瘀者淤阻不通,就像淤泥一样粘滞停留。瘀血就是像淤泥一样,停滞在体内的恶血。《金匮要略》中有“衃”一字,用来形容瘀血十分形象。衃音为pei,从字形上看,就是不是血的血,用指瘀血十分恰当。瘀血就是不是血的血,有血的名声,却没有血的作用,是不能被人体利用的血,是对人体有害的血。

瘀血的产生

瘀血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都非常熟悉一个场景,运动时崴了脚,红肿疼痛,瘀血就这么悄悄的来了。骨折、手术等,都会导致瘀血的产生,这是血液离开了脉管,无法被利用,“离经之血”停留在体内不能及时消散谓之瘀血。这种瘀血的产生由于外伤。

什么病症会产生瘀血现象(令人生厌的瘀血是如何产生的)(2)

还有一种不是外伤而来,是因为内伤所致。清代名医叶天士曾经说过一句话,“久病入络”,疾病日久,就会产生瘀血,瘀阻于人体的小血脉中。我们常见的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压肾病等都是“久病入络”的代表。

瘀血的症状

1.疼痛

我们常通过疼痛诊断瘀血。瘀血产生的疼痛,位置固定在一处,而气滞产生的疼痛往往位置不定,随着情绪变化而变化,这是两者的鉴别之处。瘀血疼痛性质为刺痛,时作时止。瘀血在何处,刺痛也出现在这个部位。头部刺痛则瘀血在头,胸部刺痛则瘀血在胸,四肢刺痛则瘀血在四肢,根据部位而定。人体任何部位都需要血液滋养,同样任何部位都会出现瘀血。

2.出血

瘀血是不流动的血,怎么会引起出现呢?这不禁让我想到了堰塞湖。堰塞湖会受冲刷、侵蚀、溶解、崩塌等,一旦堵塞物被破坏,湖水便漫溢而出,倾泻而下,形成洪灾,极其危险。这也是瘀血导致出血的原因。瘀血停滞在体内,阻塞了正常血液的流动,血压增加,血管壁破裂必然会形成出血。

3.血虚

瘀血是不能被人体利用的血,一旦形成,剩余的血不够人体利用,就形成了相对的血虚。而且瘀血在血管中,人的反射误以为血液不虚,便不会产生新的血液,也就是妨碍了新的血液生成。而且瘀血阻碍血液运动,本来滋养人体的血液,不能及时到达,就会形成相对的血虚。

什么病症会产生瘀血现象(令人生厌的瘀血是如何产生的)(3)

4.神志异常

瘀血会引起精神神志异常,这是什么道理呢?血是什么,血是滋养人体精神的精华,《黄帝内经》称血“以养身生,莫贵于此”!可见血液的重要作用。人的精神、神志正常,全赖心主管,心主宰神志的物质基础就是血液。瘀血不是正常的血,自然不能养神,神志就出现了混乱。

《伤寒论》中记载了一个祛瘀血的方剂——抵挡汤,张仲景是这些介绍的“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畜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病人因为健忘来就诊,仲景先师就诊断出病人是因为瘀血导致的健忘。其实不仅是健忘,瘀血也可以产生心烦失眠、烦躁易怒等症状,需要我们能够正确诊断。

5.月经紊乱

女性全凭血液滋养。女性的月经、妊娠、生产等特殊生理,都与血液有着莫大的关联。瘀血妨碍了血液运行与生成,导致月经过少,也会因为“堰塞湖”现象而出现崩漏。会是月经提前,也会使月经推后。瘀血停在子宫中,女性便难以孕育,出现许多妇科疾病,也需要我们认识到瘀血。

瘀血的治疗

治疗瘀血的方法有多种,常用活血化瘀的方法,慢慢将这部分瘀血疏散,使瘀血逐渐消失。或者通过攻下的方法,将瘀血排出体外,这个治疗方法比较快,但针对的也是严重的瘀血,有形的瘀血。

什么病症会产生瘀血现象(令人生厌的瘀血是如何产生的)(4)

日本经方家汤本求真先生对瘀血的危害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摘抄于下文,不敢私揽古人精华:“(血液)失抗菌性而等于血液培养基之瘀血,适宜于细菌之寄生繁殖,不惟容易诱致各种细菌,使成各种炎性病而已也。瘀血停滞过久,不惟沉着于生殖器及邻接之肠管、肠系膜淋巴腺等之血管内,其一部并能与生理的血液循环于周身,沉着于脏器组织内而生血塞,于肺、肝、脾、肾则蕴成出血性梗塞,于脑、肺则发血栓凝着,于心脏及血管壁则起心脏瓣膜病、狭心证、动静脉瘤、血管变硬等,且由此等疾病使续发种种之病证。”

瘀血在人体内可以产生许多病症,不是一篇文章可以总结完全的,如果用一本书专门介绍瘀血,应该也是一部厚厚的书。但是我们不管是在临床,还是在生活中都要时刻有一根弦,不能忽略瘀血的致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