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华于谦与徐有贞(大明风华中的徐有贞)

说起徐有贞,在历史上,他已经被定位为奸佞之臣。在《大明风华》中,他还没做出奸佞之事,就已经黑了。他出场之时,其形象一看就是个油嘴滑舌的小人,而且他还把胡子给刮干净了,要知道古人向来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轻弃。况且他

大明风华于谦与徐有贞(大明风华中的徐有贞)(1)

徐有贞

  徐有贞之所以被后人认为是奸佞小人,是因为他参与了夺门之变,并怂恿明英宗朱祁镇杀死于谦。于谦是民族英雄,他的死为后人叹惜,作为罪魁祸首,徐有贞自然就成了奸臣。

  实际上,徐有贞和于谦是有私仇的。朱祁镇兵败土木堡时,也先以朱祁镇作为要挟,率军攻打京城。当时明朝精锐丧尽,京城只有数万的杂牌军队,加上皇帝被俘,人心不稳,大明真的是面临生死存亡。这时,朝中群臣有两个看法:1.徐有贞提出迁都;2.于谦坚持保卫北京。

  徐有贞提出迁都之时,于谦怒骂徐有贞:“提议南迁的应当斩首。”这一骂可是在朝堂之上、大庭广众之下骂的,徐有贞脸都丢尽了。

大明风华于谦与徐有贞(大明风华中的徐有贞)(2)

徐有贞

珵大言曰:“验之星象,稽之历数,天命已去,惟南迁可以纾难。”太监金英叱之,胡濙、陈循咸执不可。兵部侍郎于谦曰:“言南迁者,可斩也。”珵大沮,不敢复言。

  结果于谦主持大局,击败也先,成了英雄。徐有贞的地位就尴尬了,他成了满朝上下嘲笑的对象,连明景帝朱祁钰也嘲笑徐有贞,以至于连官场升迁都成了问题。

  坦率地讲,徐有贞提前南迁的看法可能在当时并不适宜,却也是拾遗补漏的看法。南迁并不会影响到北京保卫战,只是给大明留条后路而已。明朝危难之时,总有人会提出要南迁。崇祯末年,李自成在兵临城下之前,曾有多位大臣提出南迁,结果崇祯犹豫不决,错失良机。明朝亡了,后人常常感慨,当时要是南迁,那明朝就不会亡了。那么如果崇祯击败李自成,当时提出南迁的大臣会不会和徐有贞一样成为奸佞小人呢?甚至还有可能被崇祯杀死。

大明风华于谦与徐有贞(大明风华中的徐有贞)(3)

徐有贞

  徐有贞作为朝廷官员,对此事发表了一下自己的意见,即便事实证明他的意见是错的,他也不该被嘲笑。总不至于提个意见不被采纳,提意见的人就变成奸臣了吧?所以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于谦,于谦当堂怒骂使徐有贞下不了台,虽然于谦当时只是想断绝朝中群臣南迁的想法,以稳定人心,但徐有贞还是和于谦结下梁子。

  这是一个英雄成败论的问题,于谦掌握大局,击败也先,挽救大明。于谦成了英雄,徐有贞就成了反面人物。如果于谦失败,明朝灭亡,于谦就成了罪人,后人就会感慨:当初为什么不听徐有贞的建议呢?

大明风华于谦与徐有贞(大明风华中的徐有贞)(4)

徐有贞

  不过和明朝末年崇祯所面临的绝境不一样,也先攻打北京时,明朝的情况要好很多:1.精锐军队被歼,京城只有数万杂牌军队,但周边有勤王军队近20万;2.明朝自仁宣之治后经济有所恢复,钱粮充盈;3.武器装备先进,而且储备充足;4.在于谦的努力之下,军心可用;5.明朝只有也先一个敌人,外部环境良好。

  大明还远远不到绝境,徐有贞却在此时提出南迁的看法确实是不妥,这表明徐有贞为人目光短浅。徐有贞当时任翰林院侍讲,是个文史修撰类的官职,不管是从官职的职能上还是官职大小上,这种国家大事都轮不到他插嘴。所以,徐有贞这是祸从口出。

大明风华于谦与徐有贞(大明风华中的徐有贞)(5)

徐有贞

  其实徐有贞是非常有才华的,他还是个治水的能手。景泰三年,黄河沙湾河段(在今山东阳谷)决口数年,朝廷众多官员束手无策,徐有贞出马花了三年时间,解决黄河沙湾河段决口问题。后来,徐有贞多次去山东治水,成功平息水患,明景帝朱祁钰大为赞赏。

  后来,徐有贞与石亨、曹吉祥等人密谋迎回明英宗朱祁镇,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夺门之变。朱祁镇重新当上皇帝,自然要大开杀戒,除掉一些朱祁钰时代的重臣,于谦也在列。虽然朱祁镇可能也不喜欢于谦,但于谦毕竟是有功于大明的功臣,朱祁镇一时心软。徐有贞却知道于公于私,他都不能放过于谦,他对朱祁镇说:“不杀于谦,复辟师出无名。”

大明风华于谦与徐有贞(大明风华中的徐有贞)(6)

朱祁镇

《明史》:坐以谋逆,处极刑。奏上,英宗尚犹豫曰:“于谦实有功。”有贞进曰:“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帝意遂决。

  最后,于谦还是被朱祁镇杀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