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元帅全集解读(刘伯承反常用兵被指不通兵法)

《孙子兵法》有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行军之事,最重要的就是随机应变,不拘泥于一成不变的军事理论,这样才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刘伯承在指挥打仗的时候就深谙其中之理,在抗日战争的一次战斗中,刘伯承不生搬硬套兵法,而是反常用兵,最终打出了一场世界战争史中的经典战例,被选为“世界经典百战”之一,这到底是怎样的一场战斗呢?

刘伯承元帅全集解读(刘伯承反常用兵被指不通兵法)(1)

一、日寇进犯娘子关,刘伯承挥师晋东

1937年10月,为策应侵华日军南下,日寇派出精锐部队组成西进兵团,沿正太路西犯。

由于阎锡山在战略布局上的失误,国民党守军在日寇的优势火力下节节败退。至10月中旬,晋东门户娘子关已岌岌可危。

为了挽救娘子关的危局,八路军总指挥部急令第129师师长刘伯承率部火速赶往娘子关东南面,在日军的侧后方寻找歼敌机会,以缓解正面战场的压力!

10月22日,刘伯承指示771团在平定县、七亘村一带修筑防御工事,却不幸被日寇的侦察兵发觉,当晚遭遇到日军一个联队及一支骑兵队的袭击,与师部失去了联系。

刘伯承元帅全集解读(刘伯承反常用兵被指不通兵法)(2)

二、据咽喉之地,刘伯承选择打伏击战

1937年10月25日,一直联系不上771团的刘伯承心急如焚,亲率参谋人员、警卫班共30余人前往七亘村一带寻找失联部队。

在寻得771团之后,刘伯承还有一个惊喜的发现。

原来,七亘村一带的道路非常狭窄,宽不足两米。道路的两面也非常险要,南面是高十几米的土坡,而北面是深几十米的山沟。

看到这样地形,刘伯承大呼:“此真乃设伏绝佳之地!

之后,刘伯承又得到情报,日军的第20兵团已经率先进犯,只留下1000余人运输物资。

刘伯承判断,这支运输部队近日必定会行动,而七亘村是他们的必经之路。

于是,刘伯承当即定下了伏击战的计划,并且将这项任务交给了386旅旅长陈赓。

刘伯承元帅全集解读(刘伯承反常用兵被指不通兵法)(3)

三、陈赓巧妙设伏,129师旗开得胜

陈赓在接到命令之后,他指挥772团将主力部队埋伏于七亘村南面的土坡之上,静静等待敌军的到来。

26日上午9时,敌人的运输部队如刘伯承所预料的一样,携带着大批军需物资从七亘村路过。

根据陈赓的指示,伏击部队先是放过了日军的先头部队,当运载着大量辎重的运输队进入伏击区域之后,八路军战士们居高临下一齐杀出。

这次伏击大大出乎日军的预料,他们毫无防备,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由于道路异常狭窄,加上大量辎重堵塞道路,令日寇根本没法将火力展开,他们的火力优势荡然无存。

而英勇的八路军战士则以势不可挡的气势,席卷了整个战场,冲入敌群与小鬼子们展开了白刃战。

小鬼子们无路可逃,有的摔下北面的山沟摔死,有些互相踩踏被踩死,剩下的则被八路军战士们击毙或者俘虏。

此役,我军共击毙敌军300余人,缴获大批军需物资,抓获大量俘虏,更为重要的是,还缴获了绘有日军动向的华北、山西两份军用地图。

刘伯承元帅全集解读(刘伯承反常用兵被指不通兵法)(4)

四、刘伯承反常用兵,被指不通兵法

虽然刘伯承率领着129师获得进入晋东之后的第一场胜利,但是此时战场的形势依旧不容乐观。

在获得胜利的消息后没多久,刘伯承就接到了国民党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汤恩伯的电话。

汤恩伯在电话中表示,他已经决定放弃娘子关,还劝刘伯承赶紧撤退。

刘伯承元帅全集解读(刘伯承反常用兵被指不通兵法)(5)

与此同时,正面战场传来坏消息,国民党部曾万钟部被日军团团围困,危在旦夕。

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刘伯承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再次在七亘村设伏!

兵法有云:“兵不重伏”,在同一地点,二次设伏,这是兵家大忌!

刘伯承的这一决定立刻遭到了参谋的反对,他们认为这一作战计划不通兵法。

然而,刘伯承却笑着说:“我就是要反其道而行!

刘伯承认为,日军此前被我军截取了物资,前线必然物资短缺,他们一定还要再次运输,而七亘村是他们的必经之路,他们不想走也得走。而且日军此前在这地方遭遇到过伏击,肯定会认为我军不会二次设伏,因此依旧会中计!

刘伯承元帅全集解读(刘伯承反常用兵被指不通兵法)(6)

五、以不变应万变,连环伏击战大获成功

27日,刘伯承下令让772团主力部队从七亘村大张旗鼓地撤退,3营则留了下来,继续埋伏在七亘村的道路旁,只是伏击地点向西挪了一段距离。

然后,刘伯承又命人放出风去,说是刘伯承已经听从第二战区总指挥汤恩伯的建议,决定撤离晋东。

果不其然,在获得这一假情报之后,日军马上对物资进行了装载。

28日早晨,日军的运输部队再度运输着大批军需物资从七亘村经过。

由于有了上一次被伏击的教训,这次日军的警戒甚严,他们以骑兵开道,还增派了大量兵力掩护。

上午11时许,敌军的骑兵先行经过伏击圈,我军全部隐蔽,并没有被发现。

当骑兵过去之后,运输队慢慢进入了伏击圈,此时八路军战士们再度杀出。

由于道路狭窄,在八路军战士们的英勇冲杀下,日本鬼子立刻人仰马翻,他们运输的物资再次成为我军的囊中之物。

不过由于这次日寇的兵力较上次增强了不少,又因为下起了雨,道路泥泞,追击困难,还是让一小部分鬼子给逃脱了,未能全歼敌军。

刘伯承的这一连环伏击战有效地支援了正面战场,令日寇的物资难以为继,使得他们的战斗力大大减弱,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

在第二次伏击成功后,包围国民党曾万钟部的日军也只好撤退,刘伯承的这一战术也起到了围魏救赵的效果。

刘伯承元帅全集解读(刘伯承反常用兵被指不通兵法)(7)

六、七亘村伏击战成为经典战例,被载入世界军事典籍

刘伯承在七亘村的这一连环伏击战大大拖慢了日军西犯的进程,令正面战场的日军迟滞不前,成功掩护了国民党的娘子关守军撤退。

这次战斗截获的日军物资让386旅整整吃了一个月的“西餐”,大家都吃上了日本的牛肉罐头。

负责打主攻的772团更是人人都穿上了皮靴和大衣,戴上了钢盔,背上了三八式步枪,立下的大功的3营还配备上了大批歪把子机枪和一匹匹膘肥体壮的军马!

刘伯承的这一战例打破了“兵不重伏”的兵法原则,将我国甚至世界的兵法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刘伯承元帅全集解读(刘伯承反常用兵被指不通兵法)(8)

之后,八路军利用刘伯承开创的“重叠伏击”战术,又在黄崖底、广阳、户封等地连续伏击日军,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令日军苦不堪言。

这一重要的战例后来入选了“世界经典百战”,被载入了世界军事典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