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恺之作品洛神赋图在哪里(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是绘画与文学的完美结合)

《洛神赋图》取材于三国时代著名的文学家曹植所著的《洛神赋》。

画家顾恺之发挥了高度的艺术想象力,富有诗意的营造了原赋中的意境氛围。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件经典作品,此画一问世,无人再敢绘此图。

这幅由多个情节组成的书画巨作,背后还有一个缠绵凄婉的故事。

顾恺之作品洛神赋图在哪里(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是绘画与文学的完美结合)(1)

《洛神赋图》局部

故事的主人公甄氏,在建安年间嫁给袁绍的儿子袁熙。东汉献帝七年,袁绍病死,曹操乘机出兵,袁熙带兵逃往辽西,甄氏被曹军俘虏。

甄氏温雅脱俗,气度非凡,曹操见此便以上礼待她。

当时无官在身的曹植,经常陪伴甄氏,曹植天性聪明,诗词歌赋,样样精通,深得甄氏的欣赏。于是两人花前月下,朝夕相处,日久便难舍难分。但此时曹操却偏将甄氏赐予曹丕。

父命难为,曹植很是失落,内心悲痛万分,加上曹丕频繁施加压力,曹植开始放荡恣肆,曹操见此很失望。

曹操死后,曹丕登上帝位,建立魏国。

顾恺之作品洛神赋图在哪里(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是绘画与文学的完美结合)(2)

《洛神赋图》局部

甄氏和曹植错综复杂的关系,始终让曹丕难以释怀,仅封她为妃,在宫中一直失宠。

后期加上其他嫔妃的陷害,不久甄氏便郁郁而终。

曹植命运更加悲凉,曹丕称帝后,对他一直怀恨在心,又因甄妃一事便命曹植出封临淄。

曹植有心报国,却不被重用。一次途经洛水时,夜宿舟中,恍惚间见甄妃凌波而来。

一觉醒来,方知是南柯一梦。

顾恺之作品洛神赋图在哪里(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是绘画与文学的完美结合)(3)

《洛神赋图》局部

曹植凭着梦中之境,一点点将梦中人幻化出来,千般痴情,万缕相思,终成一篇千古不朽的文学作品。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容耀秋菊,华茂春松。若轻云之蔽月,似流颈秀项……”

只可惜最终成灰烬。

《洛神赋》言辞华美。

神人相恋,缠绵凄婉。顾恺之读后,深为感动,凝神一挥而成《洛神赋图》,再现了文学原作的主题。

顾恺之作品洛神赋图在哪里(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是绘画与文学的完美结合)(4)

《洛神赋图》局部

画卷从曹植和随从郊游山水遇见洛神(据说是伏羲之女,因溺水而亡,化为洛神)开始,到洛神乘风而去为止。

全卷共画了61个人,分为几个场景,交织着欢乐,哀怨,落寞的情调。

整体构思巧妙,画面生动感人。

洛神的回眸顾盼,曹植的依依不舍,人物的刻画在顾恺之的笔下都达到了传神的极致。

顾恺之在画人物时很注重“点睛”,据说他曾经等了好几年,才为自己画中的人物“点睛”。

全幅画主要用线造型,墨线是典型的蚕丝线描,通过飘逸的衣褶,女神的飘带和洛水波涛的描绘,使画面飞扬灵动。

顾恺之不仅对人物刻画的到位,连细节处都极为神髓,可见他的“传神论”对后世国画理论和发展的重要影响。

顾恺之作品洛神赋图在哪里(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是绘画与文学的完美结合)(5)

《洛神赋图》局部

在《洛神赋图》中,除了人物顾恺之还根据《洛神赋》中的文字描绘,想象出很多奇禽异兽。

画家将多种动物的特征融合在一起,画出了心中的视觉形象,他画的鱼长着豹子一样的头,他画的龙长着鹿一样的角,羚羊般的身体。

这些动物驰骋在江水上,如同在空中腾飞,增加了故事的传奇性和神秘性。

顾恺之作品洛神赋图在哪里(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是绘画与文学的完美结合)(6)

《洛神赋图》局部

《洛神赋图》最后以洛神乘风离开后,曹植和随从也驾车依依不舍而去结束。

曹植的南柯一梦终究要醒,而顾恺之却把这一切永远定格在历史的画卷上,让后人在艺术的长廊里尽情回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