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本质核心是什么?美的本质下

一、审美关系的含义和特点

一般认为,审美关系指的是人在审美活动中与现实发生的关系,是人从审美上把握世界、改造世界的关系。

在美学史上,最早明确提出“审美关系”概念的是19世纪俄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他写于1853年的硕士学位论文《艺术和现实的审美关系》对中国现当代美学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人总是在现实存在中拥有和创造着这样或那样的现实关系。

朱光潜在《谈美》一书中曾谈到人对一切事物具有三种不同的态度:

实用的、科学的和美感的。

美的本质核心是什么?美的本质下(1)

面对同一棵古松,木商看到的是值多少钱的木料,植物学家看到的是一棵常 青的显花植物,而画家所看到的则是一种形象: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

美的本质核心是什么?美的本质下(2)

总之,审美关系则超越了各种外在关系,使主体与客体之间实现了一种非强制性的自由关系:主体对客体没有实际利害的要求,而是某种形象的观赏和精神上的满足。

二、审美关系的对象性形式

审美关系并不是突兀于现实人生之上的逻辑形式,而是人对现实关系的一种活生生的、整体性的掌握,是对人的社会文化存在方式的真理性显现。

对审美关系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认识论意义上所预设和追求的那种主、客体关系上的完全一致, 而是对人的社会文化存在的切实关怀。

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对象性形式,主要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共构关系:

人与自然之间的共构关系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也是美学思考的对象和基础;

人与人之间的共构关系(社会关系),则是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这些对象性形式均可以在艺术中得到不同形式的表达和显现。

三、美的观念: 一个开放的系统

在美的问题上的形而上学观念,必将使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陷入封闭的境地,而这种封闭性的求解方式,恰恰与人生现实中的审美关系和美的复杂性极不相称。

鲍桑葵曾说过:“到现在为止,我们还不能说有哪一个美的定义得到举世公认。..... 我们可以把古代人的基本理论看作是近代人的包容赅博的概念的基础....

美不是客观事物的某种物质属性,也不是人的某种主观的精神属性,美的形成有其复杂的文化情境和多方面的条件。

美的本质核心是什么?美的本质下(3)

向日葵

就算是同样的审美对象,也将随着与人的审美关系的不同而印上了不同的人的品格,从而不断地改变自身的性质和样式,不断地以新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

四、美的问题:在人生的维度与创造的维度之间

在人类的精神发生史上,艺术、美与人生之间横亘着某种永久性的精神纽带,似已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

可以说,艺术、审美与人生的关系问题是中国现代美学家努力固守的问题框架,王国维、梁启超、蔡元培、鲁迅、宗白华和朱光潜等,无不注重在人生与艺术之间发掘自己的思想。

美的本质核心是什么?美的本质下(4)

美与美的创造是美的问题的核心之所在。对美和美的创造的探寻,就不能仅从它们本身来思考,还必须从人生的角度来思考美和美的创造,从美和美的创造的角度来思考人生。

五、关于人的本质与美的本质人的本质属性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本身不仅是自然的产物,从自然中生成起来,而且他本身就是一种自然 。

2.人之所以为人,主要还不在于他有自然的物质性和动物性,而在于他是一种有意识的“类存在物”

3.无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还是物质性和精神性,它们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地存在于一定的历史条件之中。

正因为人的本质的系统化结构,所以作为审美主体的人就不是一个单一性的、固定不变的自然存在,也就与“美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的观念相适应。

六、美是以情感为中介的意识形态属性或价值

广义上可以对美的本质作本体论意义上的表述,即把美看成是特殊的社会文化存在形式;

狭义上我们把美看成是以情感为中介的意识形态属性或价值。

美作为特殊的意识形态,它有别于其他意识形态的特殊之处就在于美一方面始终扎根于人的有意味、有文化的生活,同时又是对人的现实生活关系的一种情感性和想象化的表达。

美的本质核心是什么?美的本质下(5)

与人同生同息的美,它作为特殊的社会文化存在形式,也会与意识形态发生本质性的关联,并表现为以情感为中介的意识形态属性或价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