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附属黄浦实验中学怎么样(上海市黄浦学校)

#魔都上海##侬好上海#

这又是一所名字已变迁的学校。目前该校的名称是“上海市黄浦学校”看似毫无年代感。但说起“裨文女中”,在近代教育发展史上可是有着浓墨重彩一笔,她就是第九中学的前身。

上海交大附属黄浦实验中学怎么样(上海市黄浦学校)(1)

原第九中学大门

上海交大附属黄浦实验中学怎么样(上海市黄浦学校)(2)

禆文女校老照片

由美国基督教公理会传教士裨治文与夫人格兰德女士创办的裨文女中是上海出现的第一所女校。最初叫做“裨文女塾”,也称裨文女书院。校址在老西门外白云观隔壁(今方斜路西林後路102号)。创始人裨治文是美国第一位来华的宣教士,也是美国来华的第一位汉学家。裨文女书院和赫赫有名的市三女中有着极深的渊源,1881年裨文女书院部分学生合并去了圣玛利亚女校。现在市三女中的校史馆内介绍是把禆文女校、圣玛利亚女校、中西女中放在一起的。1931年原校重新注册改名裨文女子中学。

上海交大附属黄浦实验中学怎么样(上海市黄浦学校)(3)

倪桂珍

上海交大附属黄浦实验中学怎么样(上海市黄浦学校)(4)

卢燕

裨文女校起步时根本不是后世所称的贵族学校,因为当时国人对于女子需要受教育根本不认可,那时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孩子都是被禁锢在闺中,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所以刚开始只能招收孤儿或穷人家的孩子,学费全免之外还供应衣食课本,简直是慈善学校。后来因为学生学业有成,毕业后还能找到体面的工作,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家庭才开始把女孩送到学校来读书。紧接着有钱人家也纷纷把女儿送到学校里来,禆文女校的创立改变了中国女子从不进校读书的历史状况,把女孩从性别被歧视中解放出来。裨文女中史上最著名的毕业生大概就要属宋氏三姐妹的母亲倪桂珍女士了。妇产科专家郑怀美、华裔美国影星卢燕、翻译家、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舒适夫人慕容婉儿也是该校毕业生。

上海交大附属黄浦实验中学怎么样(上海市黄浦学校)(5)

王佩贞校长

在禆文女校的发展史上,王佩贞校长(1904~1998)发挥了很大的作用,1931年正是裨文女中作为美国教会学校向中国政府立案之际,这一时期,王佩贞女士为学校的建设做出极大贡献。1931年,当时校舍简陋,园地荒芜,规模很小,课程单调。王佩贞出任校长后精心筹划,治校有方。她打破以往教会女中的清规戒律,聘请德才兼备学有专长的非教徒男教师来校任教,又调整课程,丰富活动。同时,竭尽心力整治校园,筹措资金建造校舍。经过3年努力,一幢崭新的三层楼教学楼于1937年落成。

“八·一三”淞沪会战后,日寇进占南市,王佩贞率裨文师生四迁校舍两改校名,八年抗战期间艰苦办学,为了保全南市校舍不被日寇占有,王佩贞多次深入酋穴。与敌斗智斗勇多方斡旋,南市校舍得以保存未遭涂炭。抗战胜利后,裨文女中迁回西林后街原址继续办学。

上海交大附属黄浦实验中学怎么样(上海市黄浦学校)(6)

上海市黄浦学校

1953年年市人民政府接管后改名上海市第九女子中学。1969年改为上海市第九中学,男女生兼收。从1976年起,又先后有先锋中学,建浦中学与之合并,学校规模不断增大。1997年为适应教育体制的改革,市九中学与上海市第二十中学,以及肇南路小学融为一体,改制为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更名为上海市第九中学,成为当时南市区规模最大的学校。

目前的上海市黄浦学校是黄浦区政府为探索体教结合办学模式,于2003年9月成立的综合型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是在原市九中学基础上,先后与沪南体育中心、浦西中学、蓬莱中学合并重组而成的。

附:裨文(市九)女子中学校歌

惟歇浦之汤汤兮,聿毓秀与钟灵;

我多士之济济兮,日浚发乎文明;

为女校之先河兮,时弥永而弥光;

遵义路而树爱德兮,忘人己之有疆。

惟文化之宏张兮,乃邦家之始基;

慨女校之凌迟兮,我党益以勉兹;

教取四育之并修兮,贵在涅而不淄;

博爱惟其精神兮,圣道一以贯之。

副歌:

努力,努力,振作奋兴,当仁不让,

高翥远腾,群策群力蒸蒸来;

努力,努力,努力,

再掬我献我热诚,拥护学校大且光;

日之升兮月之恒,照我裨文之灿烂兮,扬永世之荣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