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龙门石窟造像书法的特点(龙门造像题记的书法风格)

石窟类的摩崖造像题记依托于人工开凿的大型宗教建筑群,由于石窟艺术具有鲜明的宗教色彩,所以它们具有强烈的组织性和秩序感。一般而言,大型石窟群均以造像为重,题记一般作为补充与说明。虽然题记的分量较小,但亦能反映出各时代佛教艺术的风格及书法风貌。笔者以龙门石窟古阳洞造像题记为研究对象,探寻石窟造像题记的依托之“境”及书法艺术风格。

北魏龙门石窟造像书法的特点(龙门造像题记的书法风格)(1)

龙门石窟

“龙门二十品”造像题记书刻者很少留下姓名,虽然这二十品多位于同窟,刊刻时期亦相近,但是由于匠师不同(有寺院僧尼、普通信众、专业书手)以及文化水平与刊刻技艺差别较大,所以形成的书风也各不相同。题记按书刻风格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风格方棱欹侧、雄强恣肆,以《始平公》《杨大眼》《魏灵藏》《孙秋生》《高树》《解伯达》等为代表。这一类在龙门造像题记中数量最多,是方笔魏碑最为典型的代表。

第二类风格方正朴拙,隶意明显,有的字势向右下垂堕,带有洛阳体前期“平城魏书”之遗风,以《郑长猷》等为代表,这一类数量相对较少。

整体而言,“龙门系列”的魏碑书风比起云峰诸刻圆笔的典雅雍容之风貌,更多地体现出一种粗犷、率真的性情。

北魏龙门石窟造像书法的特点(龙门造像题记的书法风格)(2)

古阳洞

1

雄强欹侧 方笔极轨

北魏龙门石窟造像书法的特点(龙门造像题记的书法风格)(3)

“龙门二十品”中的《始平公》《杨大眼》等,是魏碑方笔之典型代表。北魏统治者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大力推崇汉文化,社会稳定,文化兴盛,刊石立碑之风盛行,形成以“斜画紧结”为主要特征的“洛阳体”书风,而“龙门二十品”造像题记将方劲雄健的魏碑书风体现得淋漓尽致,被称为“方笔之极轨”。

这类造像题记书法最主要的特征是“方”。

其一,笔画轮廓方峻,尤其是起收处有类似刀劈斧凿的“切削”感,形成粗重沉厚的块状。“方”得最为极致的当属《始平公》,其笔画为凸出的阳刻,笔形起收处为“一刀切”,点画、捺画、钩画的形态几乎形成三角形,横画类似于平行四边形。转折处也多为硬折直下,形成右下斜切的棱角。《杨大眼》《魏灵藏》《孙秋生》等,较之《始平公》笔画形态要多变一些,但是起笔、收笔处依然方峻。龙门造像题记块面小,人工营建的参与度较强,石面磨砺得较为光滑,因此刀刻所成的尖锐棱角更为清晰。当然这种形态并非书写的效果。这种锋芒毕现的形态与地域石质(石灰岩)以及刊刻刀法有很大关系,因此给观者以毫不掩饰的直率之感。

北魏龙门石窟造像书法的特点(龙门造像题记的书法风格)(4)

北魏 《始平公造像记》

其二,结字欹侧,横画大胆上扬,字势趋于右上翘起,紧结茂密,重心偏下,属于成熟的“洛阳体”。斜画紧结是魏碑最为典型的风格。

其三,从篇章来看,这类造像题记秩序感很强,大多具有碑的形制特征,排列也较为规矩,多有鲜明的界格来分清行列秩序。整体字势雄强、欹侧多姿,笔画长短宽窄不一、变化多端,充满着跃动之感。有的界格分明,如《始平公》《孙秋生》《魏灵藏》《杨大眼》等,字径大小均匀,大部分字被妥帖安置在界格之内,纵横对齐,形成统一阵势。有的字不受界格的严格束缚,笔画出格,整体既遵循一定的秩序,又无僵化呆板之感。除此之外,《高太妃》《元详》等是主体有界格、落款无界格的形式,比较灵活自由。还有一类为纵有列而横无行,如《元燮》《慈香》等,这种形式在保持纵向对齐的同时,仅因字间距的变化而形成错落有致的格局,笔法方圆兼备,尽显自然流美的风姿。

总之,虽然造像题记的形态多样,但就整体而言,都是以祈福、发愿为目的,严肃而虔诚。因此,这些造像题记一般均保持着庄严的秩序感,并以雄浑方峻为主体风格。

北魏龙门石窟造像书法的特点(龙门造像题记的书法风格)(5)

北魏 《始平公造像记》(局部) 拓片

2

朴厚古拙 隶意犹存

北魏龙门石窟造像书法的特点(龙门造像题记的书法风格)(6)

龙门造像题记中还有一类风格隶意未脱,结体较为平宽,朴厚古拙。由于当时正处于隶书演化为楷书的阶段,楷法刚刚定型,所以一部分楷书造像题记中仍保留隶书笔形和结体习惯,朴拙厚重,风格显得较为平稳。如《郑长猷》等,线质硬朗,尾部上扬为方硬的雁尾,主笔长横、撇、捺较为收敛,字势不像上一类那样上扬,而是趋平甚至略向右下倾,带有稚拙的古意。还有如《法生》《一弗》等,布阵皆纵横分明。《法生》笔调圆劲,结体平和,显得典雅温润;《一弗》笔调方峻,结体敦厚,显得峻拔朴拙。《贺兰汗》纵列齐整而横向错落,笔画方中带圆,外形虽严整但不失自然隽永。

以上两种风格,前一类偏向当时的“洛阳体”楷书新风,后一类偏向古体隶书,贴近北魏前期“平城魏碑”书风。“平城魏碑”向“洛阳体”楷书新风过渡时期不过五十余年,书手的书风有所交错,实属正常。与洛阳龙门石窟相较,早前开凿的云冈石窟中的造像题记,字中带隶意,字势略向右下垂堕的“平城魏碑”书风占主流,“洛阳体”较少,而在龙门造像题记中,斜画紧结的“洛阳体”占主流。由此可见书法风格由隶向楷、由朴拙向新锐演变的大趋势。

3

龙门书体美学价值

北魏龙门石窟造像书法的特点(龙门造像题记的书法风格)(7)

龙门造像题记书法在碑学兴盛之前的书史上寂寂无闻,清代碑学寻求雄强的形式以对抗帖学之柔美孱弱,龙门造像题记方整如刀的笔画形式、沉雄劲健的主体书风正符合碑学家“阳刚”的审美理念和心理诉求。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将“龙门二十品”以方峻为主体的风格列入“能品”行列(《杨大眼》《始平公》为“能品上”,《魏灵藏》为“能品下”),“若《杨大眼》《魏灵藏》《惠感》诸造像,巨刃挥天,大刀斫阵,无不以险劲为主”。明显可以看出,这类造像题记代表着一种锋利、霸悍的极致美感。相比《郑文公碑》圆笔书风的圆融、冲和、含蓄,龙门造像题记方峻、果断、斩截的笔画和整齐划一、军队列阵般的统一阵势更加具有雄强阳刚之气,被称为“方笔之极轨”。启功有诗赞云:“题记龙门字势雄,就中尤属始平公。学书别有观碑法,透过刀锋看笔锋。”学书之人若能汲取这类造像题记雄强、率真、新奇的形式,可为书法注入强悍的骨血精神。

北魏龙门石窟造像书法的特点(龙门造像题记的书法风格)(8)

北魏 《杨大眼造像记》及佛龛

值得注意的是,在魏碑中以雄强著称的龙门“洛阳体”,不但不是高大巍峨的巨碑,正相反,其书法幅面比一般的碑版反而要小得多。以如此精微的幅面展现出如此大的气魄,令人惊叹,从而也证明书风的豪迈气魄并不一定与字径大小、笔画粗细成正比,而在于其形式所展现出来的格局和气度。

北魏龙门石窟造像书法的特点(龙门造像题记的书法风格)(9)

北魏 《杨大眼造像记》 拓片

石窟造像题记依托自然秀丽的山川,与精美的佛、菩萨等形象相伴,让山川之胜、佛教之地及翰墨之缘有机相融,也让造像者的情感、心愿与佛祖,生者与死者的情感相互沟通。以“龙门二十品”为代表的造像题记书法,将造像工匠书刻与地域石质结合,以精微的幅面展现沉厚阳刚、霸悍锋锐之气,成为魏楷中雄强豪放一路的经典,在清代崇碑的大背景下,因为书坛注入新鲜血液而备受推崇,也成为后人学习书法时不断汲取的源泉。

本文节选自《书法教育》研究版2021年第陆期

《龙门石窟造像题记依托之“境”与书法风格初探》

北魏龙门石窟造像书法的特点(龙门造像题记的书法风格)(10)

《书法教育》研究版2021年第陆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