蛴蟆节2023(川北民俗之蛴蟆节)

正月十五闹元宵,猜灯谜,吃汤圆,而我们川北这边“不过十五过十四”。正月十四我们叫“十四夜”,过了这天年结束,大家该上班的,该做生意的,该种地的,该干啥干啥,好好努力,期待下一个新年到来。

我们是“湖广填四川”时由湖北麻城孝感迁来,不知老祖先人那边风俗如是吗?

按例正月十四这天中午是要吃“甑子”干饭的:先将米煮七成熟,然后将米汤沥出,最后上“甑子”蒸熟即可,有条件放点香肠,肥腊肉在上面,那香得很。剩的米汤可以喝,它外有一个重要任务,代替胶水糊灯笼。因为我们这天孩儿们要过“蛴蟆节”,要送灯笼(如图)要“摇嫩竹”。

蛴蟆节2023(川北民俗之蛴蟆节)(1)

做灯笼的竹子选一年生直径约两厘米的嫩竹,取其一米长,将最长一节轻轻敲破,接着用刀如栅栏般分成十几份,然后按住两头往中间用力一挤,一个棒槌形的灯笼成形。再加上用竹条绕成的圆环在肚中撑住,这样“大肚空空两头尖”的灯笼做好了。

最后两道工序就是糊纸和安灯,那时根本买不起五颜六色的纸,大多将废课本撕来糊灯笼,米汤就起了作用。记得因为穷村里有些人中午没中吃干饭,我家条件好些,母亲就让我把米汤端到堂屋上去糊灯笼,这样剩下的米汤大家都可以来用。安灯要先在灯笼底座糊点稀泥,有条件的用竹筒倒点煤油加根棉线,没条件的用竹签串两个桐子粒。

蛴蟆节2023(川北民俗之蛴蟆节)(2)

现在是万事齐备,只等天黑。当天色灰麻麻暗下来,全村的大人小孩聚在村口,迫不及待将灯笼点亮,能走的前面走,小的大人抱着向村外走去。口里还要唱“十四夜,送蛴蟆,蛴蟆公,蛴蟆婆,把你蛴蟆送下河。”

各个村子的送灯队伍都向前面的断桥汇去,红红的灯笼宛如一条一条巨龙,穿梭在村道,孩子们的歌声此起彼伏,最后大家一齐将灯笼扔进田里或河里(这是不能带回去了)。把瘟神送走了,来年必定风调雨顺,六畜平安,顿顿都能吃干饭最好。

“蛴蟆”为何物,我百度了下,指青蛙和癞蛤蟆。我们这里送走的“蛴蟆”应该是后者,青蛙是益虫,是我们的朋友,而癞蛤蟆不但丑有毒还想吃天鹅肉。

送了灯笼该“摇嫩竹”了,特别是那些如铁坨般不长个的孩子,去竹林里选根细长的嫩竹,边摇边唱“十四夜,摇嫩竹,嫩竹高,我亦高,我和嫩竹一样高。”据说摇后就会长个子。我小时摇过好多次,个子也没多高,那时吃都吃不饱,怎么长个子。

蛴蟆节2023(川北民俗之蛴蟆节)(3)

离开家乡多年,送“蛴蟆”这个节日都淡忘了,只是到了正月十四这天会给后人讲。前几年有个镇搞了个“蛴蟆节”,一下勾起了当年那伙人的记忆。据说当天涌进了约万人,将街道围得水泄不通,人们试着找回逝去的童年,安抚心中的乡愁,期盼来年生活红火。

前几天侄儿问我正月十四日回不回老家,他说我们镇也在办“蛴蟆节”。我真有些纳闷,现在几乎每个镇都在办“蛴蟆节”,都在蹭热度,这个为时一天的节日能带来什么?乡镇的振兴靠的是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

我预测这个“蛴蟆节”过不了几年就会消失,每个镇都搞,就没有了特色,没有了人流量,自然就没人承头推广了。

保护民俗还是要用脑瓜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