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多元化指标(我们和杭州星巴克气氛组)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张蓉 陈曦 黄小星

星巴克多元化指标(我们和杭州星巴克气氛组)(1)

星巴克官方对“气氛组”的回应

想象在一个咖啡店里,穿着职场化的一群人士,坐在轻薄款笔记本电脑前,快速敲击着键盘,或在耳边夹个手机,边打电话边用手滑动着桌上的电脑。伴随店里飘荡的轻音乐,他们从容不迫地进行着工作。

最近,这一商务人士“标配”场景,让星巴克引来强势围观。有网友调侃说,那些在星巴克带着笔记本电脑、随时随地加班、总是表现出一副忙碌形象的打工人都是“星巴克气氛组”成员。

借着这波网络热梗,在星巴克的引导下,这几天,全国各地的网友也纷纷跟风晒出自己在星巴克工作的照片,戏称“要报名加入气氛组”。

“气氛组”虽是段子,但常在星巴克办公或学习的“气氛人”确实存在。那么,他们究竟从事的是什么职业?为何选择抱着电脑泡在星巴克呢?这两天,钱江晚报记者走进杭州几家星巴克探访了一圈。

坐标:嘉里中心店

十多人带着电脑来“泡馆”

星巴克多元化指标(我们和杭州星巴克气氛组)(2)

上午11点,坐落在繁华的延安路上的星巴克嘉里中心店,几乎已经座无虚席。三百多平方米大的店内铺满了圣诞周边,红彤彤的圣诞杯挂满了圣诞树,散落其间的高脚凳、圆形椅以及长条沙发上零零散散地坐着三四十人。

这是12月29日,一个寻常的工作日。此刻,坐在店里的人大多集中在三四十岁,其中,有13人都带着笔记本或平板电脑。有人正紧盯着面前的屏幕,有人一边戴着耳机对话,一边敲打着键盘,也有人围坐在一台电脑边,专注地交谈着……这些七零八碎的声音很快就消逝在店内播放着的悠扬音乐中,在柔和的灯光下和弥漫的咖啡香气中,烘托出一派祥和又温暖的氛围。而巨大的落地窗外,空中已经飘起了星星雨点,这一天下午,最强寒潮就将抵达杭州。

星巴克多元化指标(我们和杭州星巴克气氛组)(3)

星巴克是金融男梁先生的首选

白色衬衫搭配黑色西裤,脚蹬黑色皮鞋,耳边戴着无线耳机,30 岁的梁先生正对着圆桌上立起的苹果电脑,手指灵活地敲击着键盘,又时不时打出电话简洁利落地聊几句。

“我是金融行业的,工作机动性强,移动办公的需求比较多。”梁先生说,对他而言,公司更多只是开会才去的场所,“外出办事我都随身带着电脑,如果有需要紧急处理的事情,就在附近找家咖啡馆。”

相对于其他场所,星巴克往往是梁先生的首选,“它的分布相对密集,也更标准化,网络环境好,能满足我的基本需求。”梁先生说,在星巴克,他也经常遇到不少和自己一样带着电脑办公的人。

落地窗边,一张长桌的一角正坐着一位梁先生的同行。姿势如出一辙,这个中年男子也戴着耳机,面前是一台华为轻薄款笔记本,旁边,翻开盖的星巴克保温杯正向外散着腾腾热气。

“出差,这会儿没有地方去,只能来星巴克了。”当天早上9点多,30岁的王先生从北京抵达杭州,来给一家银行做系统建设,“客户刚好没空,我只能在附近等一上午,利用空闲时间再处理点其他事。”

王先生说,一周内他经常有三天都在出差,各种咖啡厅是自己常去的落脚处。

“出差在外,要找一个可以舒服地坐下来,能充电,有网络,又能放心地打电话的地方,除了咖啡厅,也没有更好的选择。”王先生说,银行大多都在繁华地段,周边咖啡厅的选择也不少,但如果要办公,他更倾向于选择星巴克。“因为对我来说,星巴克是最吵的咖啡厅。”他进一步解释说,“我的工作需要经常打电话,而有些需要内部沟通的事不能让外人听见,星巴克是开放但又相对私密的选择。”

星巴克多元化指标(我们和杭州星巴克气氛组)(4)

偶尔,遍布大街小巷的美式快餐店也会成为王先生的避风港,但在他看来,星巴克是更适合移动办公需求的“第三空间”。

“这里的采光、色调、音乐都不错,节奏舒缓,声响适度,又没有那种聒噪的人声,这种氛围下我可以更投入地工作。”王先生补充说,自己其实不喜欢喝咖啡,每次来星巴克,都是自带杯子接水喝,偶尔才会点杯美式,“我说接杯水,店员往往会主动来问,要温的还是热的,夏天的话,还会问冷的要不要加冰?”王先生说,自己在很多店都提出过接水的需求,相比之下,星巴克的服务更好,“其他店大多会让我等一等,我能明显感受到那种并不热情的态度。”

“不过,也不是每个拿着电脑的人都是在办公。”王先生说,自己也遇到过抱着电脑在星巴克打游戏,或来星巴克自拍的人,“挺俗的。”他戏谑地说,“对我来说,也有个好处,在这能看到不少美女,确实让人觉得舒心。”

“一杯咖啡换一个免租金的办公点”

同样是靠窗的位置,戴着金属框眼镜、身穿黑色外套的刘洋正埋头在键盘上敲打。30岁的他是一名自由职业者,炒股是工作主要内容。

每天午饭后,刘洋会准时抵达家附近的星巴克,点上一杯拿铁,打开电脑,等待1点股市开盘。接下来的几小时内,星巴克就成为了他的办公场地,而这样的状态已经持续了两年。

“虽然并不是非星巴克不可,但大多数情况下会选择这里,主要是一种习惯。”选择星巴克,刘洋给出了不少理由:咖啡、方便、环境、氛围……

每天一杯咖啡是刘洋的固定项目,在他看来,星巴克的咖啡算不上太好,但在接受范围内。“主要是方便,很多咖啡馆的咖啡不错,但店面太少,不像星巴克,手机上一搜,一二公里内总能找出一家。”但凡外出办公或约见朋友,刘洋脑子里想到的第一个地点便是星巴克。

“一杯咖啡换一个免租金的办公点也是划算的。”由于从事自由职业,刘洋没有固定办公室,咖啡馆自然是个不错的选择。“家里有老人在,肯德基麦当劳小孩多,跑来跑去太嘈杂,星巴克相对安静不少,基本不会有大声嚷嚷的现象。”刘洋说,不少人来星巴克工作、学习、谈事,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自己也不会有格格不入的感觉,反而比较自在放松。

星巴克多元化指标(我们和杭州星巴克气氛组)(5)

刘洋已在星巴克炒股两年

店员告诉记者,店里的几张木质大桌是来办公、学习的人士最偏爱的选择,即使多人拼桌,大家也都各自守在一角,或低头做事,或低声商议。

一张菱形木桌一角,摆放着两台电脑以及翻开的书籍、资料,电脑前两位年龄相仿的职业女性正在小声讨论一个合作项目,这场议事从早上9点半持续到了中午12点。

“我们不是一个办公室的同事,需要一个公共点来聊聊工作之余的合作项目。”其中一位林女士说,选择这里的星巴克是因为地点在两人中间,时间上方便,而且她们是非正式的商谈,不需要很安静的场所,“气氛也不会那么严肃。”

星巴克多元化指标(我们和杭州星巴克气氛组)(6)

有人在星巴克开几小时的会

27岁的创业者胡小姐也常带着笔记本电脑,在星巴克与客户见面商谈。对她来说,星巴克的标准化意味着出品稳定,不会担心让自己没面子,“星巴克说不上有多好喝,但它的品牌形象已经被大众认可。如果约在一些没去过的咖啡馆,我没办法保证出品质量,一旦有问题,我会担心影响客户的心情。”

和她类似,34岁的许贝,是一个短视频公司的创始人。他说,来到星巴克办公,有时纯属无奈:“你看,昨晚我又‘肝’到凌晨两点,今天肯定没有办法正常时间去公司,但在家里办公,小孩子又吵吵闹闹,只好躲出来了。”

星巴克多元化指标(我们和杭州星巴克气氛组)(7)

“星巴克气氛组”的梗火爆时,许贝也发了朋友圈

许贝一般只点最便宜的大杯美式咖啡。在他看来,花费二三十元坐上大半天很合算。他也依赖星巴克提供的便利:无线网络、洗手间、免费热水……出差时,他也常常在星巴克约人见面:“无论去哪个大城市,星巴克遍布各大写字楼,和对方一说就很清楚,反正这种洽淡,咖啡的味道是最不重要的。”

许贝也总结了一条“星巴克定律”:“一般在星巴克约的人,都是第二次以上见了,第一次,还是会去对方的公司,更正式一些;第二次见面,大家坐下来喝杯咖啡,除了谈商务,也能聊聊生活、家庭、爱好,意味着双方关系更近了一步。”

坐标:滨江龙湖天街店

在这里,自己就是年轻时尚的白领一员

在滨江龙湖天街的星巴克,一张小圆桌、一个高脚凳、一台电脑、再加上一杯咖啡的组合也随处可见。

29日晚上8点,风雪飘飞的杭州,小吴风尘仆仆地走进这家店。这是她一直以来的工作习惯。身为媒体人,小吴的工作要求她及时发回相关内容,在街上晃悠的她往往会打开手机搜索最近的星巴克。到达地点,选择一个舒服的角落坐下,她就打开iPad,立刻开始写稿。

星巴克的环境让她感觉到放松,“没有嘈杂的人来来去去,适合集中精力办公。”

“渴了,点一杯咖啡。饿了,买一个可颂。即使不点东西,店员也不会来打扰你。”小吴曾经有过去其他咖啡馆办公的经历,可坐下不久,店员就上前问,要喝点什么。“当时我并不想喝东西,只想赶紧完成工作,但在店员的注视下,觉得不点东西就不太自在,只能随便点了一杯。”

在小吴看来,星巴克本就不止是一家咖啡馆,它自带商业办公的功能区块。“一般店面都比较大,除了有喝咖啡的区域,也会保留着靠落地窗、皮质沙发、适合商业会谈的区块。”小吴觉得这种环境比起同样提供位置的快餐店更加舒适。

“星巴克一直在打造这种品牌形象,是都市白领的代名词。”小吴觉得,一杯四五十元的咖啡意味着出入这里的大多是白领精英,“它营造的氛围会让人觉得,在这里,自己就是年轻时尚的白领一员。”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