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探讨天道(聊一聊天道)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记忆承载欢迎关注阅读全文,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如何探讨天道?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如何探讨天道(聊一聊天道)

如何探讨天道

文章来自记忆承载。欢迎关注阅读全文。

《天道》不是天道,这个《天道》是一本电视剧,也是很老的剧了。王志文演的,改编自女作家豆豆的长篇小说《遥远的救世主》。

想要听我聊这本剧的读者挺多,而且很久了,两年前就有人开始留言。

居然还一直有人跟我说,他/她觉得我像剧中的丁元英,就是王志文演的那个男一号。

这个不知道你咋想的,你也不盼着我点好。

我觉得我和丁元英,哪儿哪儿都不像,他长那么丑。

你不盼着我像古天乐,也别盼着我像王志文呀。

这本剧充满了90年代的那种调调,那时候丁元英已经30多了,也就是说他和我父亲是一代人。

所以你让我去评价这本剧,我会有很强的年代距离感。

丁元英这个人是作家豆豆虚构的,他是那种第一批考上清华,然后去德国留学,后来在德国做私募,拿外国人的钱在内地炒股,接下来不知道为啥就想不开了,开始隐居。

一个人跑去一个开车距离北京几个小时的城市,每天就是吃泡面,听音响,抽烟,喝茶,上网,还结识了一个美女警察,俩人发生了一段爱情故事。

当然,这时候男的离异,女的未婚,属于正常恋爱。

这个男的,就是丁元英,没事儿成天研究什么呢?研究文化密码。

所谓找到了文化密码,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吧。

大概就这么一个片子,网上的打分是非常高的,我很多年前就看过。

凭心而论,我觉得这是作家豆豆用她的知识体系和人生经历架构出的这么一个作品。

文学艺术性是有的,但其他方面怎么说呢,就是个时代的产物。

你要知道,她始终在描述90年代,描述的还是很像的。

90年代大部分人收入是很低,很多人一个月几百块,甚至都没有,就这么一个水平。

那么有一部分人是先富起来了,但也多半是与国外有贸易往来。这时候两种文化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那么在这种文化冲突的背景下,国内先富起来的人,是迷茫的。说的直白一点,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有钱了。

当人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成功的时候,他就需要一套理论,否则他是不安心的。

他睡不着呀,他不知道自己为啥赢的,他担心是不是一觉醒来,又回到上山下乡的记忆里了。

所以在那个年代,贩卖文化是一门好生意。

这一点在《天道》里通过丁元英的嘴,也说过。

其实这是非常老套的东西,古已有之。

就像白人登陆新大陆,把信仰装进土著的脑袋里,把金子装进自己的口袋里。

理解这意思吧,什么文化密码,就是个很传统的卖信仰的生意嘛。

那你为什么能够卖呢?或者说人家为什么肯掏金子买你脑袋里的那些所谓的信仰呢?

前面说了,那是个特殊的年代,95~05年之间。

其实你有心会发现那时候崛起过很多人,有余世维这种讲述日企台企经验的,有郎咸平这种讲述美企经验的。

其实他们干的就是所谓的文化密码。你给我钱,我给你理论。

台下坐的这些乡镇企业家们听了他的理论,觉得自己的成功是有依据的,这样就可以安心了。

有卖外部理论的,就有卖内部理论的,那个时期也诞生过很多国学大师,具体名字我想不起来了,但你去机场的书店里转转,应该还有很多。

你去听那些大师讲话,更有意思,如果说丁的话让你听了之后深思,他们会让你听完之后痛哭流泪的。

这一切都很正常,因为95~05年之间的企业主,大都是没念过书的,要么上山下乡,要么原本就在田埂种地。

在这种局面下,你卖文化,是很容易让人家接受的,毕竟人家有钱,你有文化,双方互补性很强。

但是随后这套东西就不管用了。

比如到了黄峥,他是80后,你拿这套东西跟他面前忽悠,他不可能搭理你。

你去看他写给股东的信,非常有水平,这跟上一个时代的企业主,是不一样的出身。

所以小说是好小说,电视剧也是好剧本,但都是时代的产物,搁在今天,代入感不强,我是81年出生的,这剧很难打动我。

说的直白点,那些东西跟念过书的这代人再去讲,不够吸引人。

比如剧情一开始,丁元英回国,他的朋友是副总裁,总裁挂了,他上面还有俩更资深的副总裁,但是总裁遗命,让他上。

他就请教丁元英,自己要不要主动出击。

丁元英告诉他不要,你要以退为进,让他们俩先去抢总裁的位置,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你踏实办事儿就是了。

朋友问何解?

丁元英说,一个位置俩竞选,一定会打起来,等他们为了争位置影响董事会的利益时,谁是干事儿的,谁是不干事儿的,一目了然。

到时候,你再坐上去就顺理成章了。

他有点担心,问:要是那俩不争呢?岂不是自己要落空?

丁元英就让他放一百个心,他说那俩人一定会争的,这就叫做文化属性。

这个词儿剧中出现了无数次,丁元英的口头禅。

其实这个故事的出处非常简单,看过《三国演义》的应该都知道。

官渡之战后,袁绍是死了,可他的儿子们势力依然很强大,郭嘉就建议曹操,如果你此时出征,迫于外部压力,袁绍的儿子们会拧成一股劲,合起来对付你。

但是如果你不打他,要不了多久他们就会内斗。等到这个时候你再出发,北方一举可定。

一模一样的故事,就像同一段程序,只是参数改改,从小说里的桥段,换成了现代的所谓商战。

再比如,剧中那段著名的五台山论道,你听着高深莫测是因为你不熟悉佛经故事。

详细我就不展开了,你去搜下野狐禅这个术语。

就知道作者是参考了百丈禅师以不昧因果回答黑毛大狐狸的典故,只不过把这个故事安在了丁元英和禅师身上。

俩人打的机锋,其实就来自唐朝那段公案。

剧中,包括原著中有很多这样的内容,所以我说这是一个出自特殊时代的作品。

那个年代的人很多光阴是被浪费掉的,没有机会接受系统的学习。仅剩的时间能接触的书也很有限,所以那个时代的文学作品,大都是通过自己仅有的阅读,来构想对当下世界的认知。

所以让人觉得充满了神秘主义的色彩,什么文化属性,文化密码.....

当然你要注意,我聊的始终是作家豆豆而不是丁元英,丁是她作为女性作家笔下虚构出来的人物。

女性对男性有完美的幻想,就像你让我下笔写小说,我也会给你站在男性的视角下,写一个几近完美的女性主角。

所以我们今天聊的始终是作品而非作家虚构的人物,丁粉不必来喷我。

当然这也不是说作品写的不好,这是时代使然。

那个时代的很多艺术品搁在今天看,很粗糙,不只是小说这个类型。

就像我家里还有些六七十年代获得什么工艺美术奖的瓷器,其实艺术性,品质都很低,如果和前面一个时代,或者后面一个时代的精品比较的话。

这不是那代人的错,是时代导致的局限。那个年代的人都上山下乡去了,求片纸而不可得。他们年少的时候,在乡下求一张印有字的纸都是很难的。

但80后,90后不是这样,你看我有时候也会随口给你引用儒释道的内容,但我并不崇拜那些,因为得到的很容易。

我上小学的时候,书架上有史记,三国志,易经,东周列国志,古文观止,..... ,甚至连什么禅宗大全,本草纲目,乃至三言二拍这种小说志怪,就太多了。

高晓松后来弄了个晓书馆,收集了大量的旧书,古版,我去看过,很有感触。

因为那里面的藏书很多我小时候都读过,所以读者让我开书单,你去晓书馆里面转一圈,那就是书单。

但我并不觉得那里面有什么宝藏,原因就是我前面说过的,得来太容易,我们没有经历过上山下乡,所以对文化没有强烈的渴求。

与之相反,我们这代人还得到了很多模拟器,比如你想弄清楚文化属性,你参考下《文明》,一款游戏,会让你很直观的理解这个概念。

至于剧中剩下的部分,大概就是丁元英这个人的与众不同吧。

在那个财富狂潮的激情岁月里,大家都忙着挣钱,忙着享受以前不曾享受过的物质文明,丁元英清教徒式的生活方式,有一种孤独的魅力,也许是这个吸引了女主人公。

但是你让我说句实话,无论是丁元英,还是非丁元英,都是那个特殊年代下的特别的渴望,只是渴望的对象不同而已。

我很清楚50后想什么,我爸妈就是50后。

我爸的爷爷,以前是地主,到他年轻的时候,就只能当兵去了。

所以那一代人,有些人新旧思想的冲突很激烈。

我在大号的前几十篇文章里,偶有提到,小时候80年代,我爸听邓丽君,热衷茶具,烟具,座钟,怀表,古玩,什么人头马XO之类的洋酒,到了90年代,大人们热衷饭局,什么鸵鸟蛋,仿御膳.....

如果把话说穿了,就是50后,60后那批人,过了几天穷日子,出现了报复性回归心理。

物质是这样,精神也是一样的。

那个特殊年代的人,他们18岁之前,只能看一种内容的书,当他们第一次看到外来文化的内容,甚至看到那些自己过去有过,但被禁止的儒释道,他都会极其震撼。

其震撼不亚于一个打小禁欲的青年和尚第一次看岛国爱情动作片。

但是从80后开始,物质充裕了,精神也充裕了,我小时候连那本臭名昭著的《我的奋斗》都可以随便看。

就像我让你六岁起阅遍岛国爱情动作片,那等你18岁,你还有反应么?

人这东西,饿极了什么都好吃,吃饱了什么都不香。

精神上的感受也是这回事。

所以豆豆笔下是给你展现了一个时代,那个时代下有一批像丁元英一样的知识分子,他们在冲突中寻找自己的道,并且试图改变现实。

比如指引王庙村致富,改变村民等、靠、要的几千年的旧俗,等等。

等到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的,那些东西属于已经探索过的。

当然,我们地区间发展非常不平衡,如果你生在大城市里,可能已经接触很前沿的思考了,但如果你生在偏僻的山村,也许第一次听到丁元英的说法都会很震撼。

所以不只有钱是大水漫灌式的分阶段流向不同的地区,思想观念,认知也是。

文章来自记忆承载。欢迎关注阅读全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