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反对修铁路(加修铁路为何加速了大清的灭亡)

曾有人对明朝和清朝的灭亡做出过经典的总结:明亡于庙,清亡于道。所谓“明亡于庙”意思很简单,明朝末期太监魏忠贤把持朝政,随意杀害朝廷重臣,还命人到处修建寺庙来祭拜自己。他将自己摆在了与神明同等的地位,而明朝最终也因为长时间的积贫积弱而灭亡。

清朝反对修铁路(加修铁路为何加速了大清的灭亡)(1)

魏忠贤

明亡于庙,这很好理解,而“清亡于道”又该作何解释?

道者,铁道也,更是道义也。中国铁路的出现始于同治四年(1865年),当时被称为“西方铁路之父”的麦克唐纳.斯蒂芬生向慈禧太后进言,建议以汉口为中心,修建一条从上海直通印度的铁路。为了验证自己的说法,英国商人杜兰德在北京宣武门外沿着护城河先修建了一条“展览铁路”。这也是中国出现的第一条铁路。

清朝反对修铁路(加修铁路为何加速了大清的灭亡)(2)

中国第一条铁路建成

然而铁路刚修建没多久,就有大臣上奏称“火车乃怪物,惊扰先帝,破坏风水。”不久,朝廷以“观者骇怪”为由拆掉了铁路。斯蒂芬生失望至极:“中国的铁路时代尚未到来。”。

光绪二年(1876年),英商在未经得朝廷同意的情况下,擅自修建淞沪铁路,全长15公里。经营刚满一年,朝廷便再次以“百姓担心破坏风水为由”将其赎回后全部拆除。

此后的数年间,不断有朝廷大臣向朝廷上奏,列举修建铁路之危害,其中甚至包括前清朝驻德国公使刘锡鸿。刘锡鸿在他的奏折中详细陈述了中国修建铁路的“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其中的观点包括“传统车夫失业,花费巨大,百姓乘车者少。”洋洋洒洒七千字,震惊朝野。

如果说朝廷原本对于修建铁路的态度还在摇摆当中,那么刘锡鸿的奏折就彻底当破了双方僵持的局面,使得中国铁路的修建推迟了数年。《清代之竹头木屑》记载称:“中国铁路之不能早开,实因刘锡鸿之所阻,四万万人为奴之祸,实基于此。”在刘锡鸿上奏过后,清王朝甚至将修建铁路上升为意识形态的高度,将之归为“道”所不齿的“奇技淫巧”。

数年后,面对外敌压境的紧迫形势,清王朝不得不考虑修建铁路。原本就支持修建铁路的大臣也适时的上奏,陈述修建铁路之必要性,中国之铁路时代才正式开始。

甲午战争惨败后,清王朝感到了空前的危机。两江总督张之洞上奏朝廷称:“日本变法成效之快,实属铁路之功绩。”南洋大臣刘坤一更将铁路视为中国在十年内富强的唯一办法。而此时民间也开始改变了当初对铁路的恐惧态度,开始联合起来呼吁清王朝修建铁路实现富强。

因为光绪皇帝的大力支持,讨论了几十年的“借洋债修铁路”事宜终于被允许,清政府也开始了大力修建铁路的进程。到辛亥革命之前,中国的铁路总路程由甲午战争前的490公里增加至9100公里,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底,铁路总局设立。

四川保路风波始末

为修建铁路,清政府不只是借用大量外债,还同时放开了民间集资修铁路的禁令,到1905年前后的数年间,全国15个省份总共成立了17家铁路公司。但实际上,在成立的这些公司中,他们绝大多数都是打着修建铁路的名头做着无本生意。百姓争相投资,而官商却中饱私囊,铁路收效甚微。不止如此,官商之间的矛盾,还进一步阻碍了修建铁路的进程。

面对如此态势,清政府改变了原本对民间铁路的支持态度,准备将铁路收归国有。

为了将铁路收归国有,清政府再次大量借用外债,民间虽然反对不断,但清王朝始终不曾改变计划。但在川路收归国有时的资金补偿方面,因为存在存款不还,倒账不问等问题,而且官府对待川民如同强盗,处处威胁,最终导致了四川保路风波的爆发。

四川民众与官府激烈对抗,罢工、罢市、罢课,最终愈演愈烈变成了武装起义。为了镇压川民起义,湖北军队紧急进入四川,但这反而导致湖北防备空虚,武昌起义也因此得以顺利进行。

武昌起义的爆发,最终推倒了了清王朝数百年的统治,清王朝也最终“亡于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