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明代老料(八十年代风靡的藏品)

上世纪八十年代,翡翠饰品还没被炒作,岫玉摆件备受推崇。记得那时候的古文化街上,有很多卖玉器的店铺,其中大部分是岫玉摆件,有像屏风一样大而壮观的,也有小到拿在手里把玩的,题材广泛,造型栩栩如生,非常养眼。据说玉器、牙雕、景泰蓝、雕漆并称为“四大名旦”,文化积淀异常深厚。

那时候,我认识的有闲有钱人的家里大都摆着一件岫玉制品,有雕制成“事事(柿柿)如意”的;有代表财富的“白菜(百财)”;有喜庆吉祥的“葫芦(福禄)”;这些造型各异的岫玉,颜色淡雅清新,质地温润细腻,摆放在博古架上,很抬面子。

紫砂明代老料(八十年代风靡的藏品)(1)

记得市面上还有卖岫玉枕头、坐垫的。是将岫玉碎料磨成长方型的小块儿,用钓鱼线串在一起制成的。邻居家就有一个中空的“岫玉枕”,躺在上面冰凉冰凉的。我让奶奶给我买过一个岫玉枕席,圆圆的玉石被缝在布上,天热时使用,非常凉爽。我上班后,也买过岫玉摆件,有桃子、有葫芦,当时很喜欢,至今还保存完好,就是玉的表皮有些干燥,光泽度降低了不少。

紫砂明代老料(八十年代风靡的藏品)(2)

岫玉作为四大名玉,没有“和田玉”的细腻柔滑,不似“翡翠”透亮坚硬,和“独山玉”一样只能以“巧色”取胜,因为硬度低所以雕刻比较精美,自古就是“王玉”的宠儿,汉代“金缕玉衣”的玉片多是由岫岩玉制成的。岫玉因为产量大,价格低,市面上造假的不多,收藏者也越来越少了。

据说紫砂壶沏茶的味道与众不同,周围很多上了年纪的人都喜欢收集紫砂壶。八十年代的紫砂壶大多是纯手工制作,样式简单,造型古朴,只需几块钱就能拥有一把。那时候还没有造假,一把紫砂壶能用十几年。父亲很喜欢紫砂壶,其中一个“手把壶”尤其被宠爱,是他的专用小紫砂壶,常常对着壶嘴喝茶,简直爱不释手。

紫砂明代老料(八十年代风靡的藏品)(3)

后来我慢慢了解到紫砂壶的工艺还有鱼龙混杂的市场,也上过当,买过假,还曾经闷茶做过实验,但是从泥料、烧制到壶型,里面的门道太多太过复杂,我始终是个门外汉。好在我也不太讲究,“有壶有茶有故事”就能快意人生。

如今很少有人买景泰蓝制品,但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景泰蓝曾被国家作为贵重礼品赠送给各国贵宾,出自大师之手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作龙花熏》就拍出了1100万元的天价。民间的景泰蓝制品也很多,花瓶、牙签筒、烟灰缸等。我上小学时,曾经拥有过一支景泰蓝手镯,湖蓝的底色,花纹精细,样子小巧,戴了很久。闺女刚出生的时候,我还用她的胎发制作了一支“胎毛笔”,笔杆是由景泰蓝和象牙拼接制成的,颜色搭配得相得益彰,现在看来,是件很好的纪念品。

紫砂明代老料(八十年代风靡的藏品)(4)

八十年代有专门的文物商店,有急需用钱的人会拿着老物件去卖,据报道首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景德镇窑洒蓝釉钵”就是从民间收集的,景泰蓝使用范围广泛,可以制成笔筒、托盘、火锅、首饰盒等各种日用品,在民间很受欢迎。至今我还使用着在古文化街买的景泰蓝牙签筒,虽然质地有些粗糙,但是颜色非常鲜明有特色。

紫砂明代老料(八十年代风靡的藏品)(5)

不管是岫玉、紫砂还是景泰蓝,都有着千百年的传承,有着一段辉煌的历史,烙印着中国元素,亘古不变。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