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解密(钟南山接到绝密任务)

1984年7月11日晚6时15分许,时任广州医学院副教授的钟南山正在办公室,仔细查看病人的病历,脑海里盘算着最合理的治疗方案。

叮铃铃!桌上的电话响起一阵急促的铃声。

“钟教授,紧急通知,请你马上进京!广州军区已经派人到医院接你。记住,这是绝密!”钟南山接起电话,电话那头传来广州医学院党委书记刘正纾急促的声音。

从刘正纾的语气中,钟南山意识到事态紧急,他没有多问,立即做好了准备。

二十分钟后,一架军用飞机从广州空军基地呼啸而起,迅速消失在天空中……

究竟是什么紧急绝密的任务,需要钟南山马上进京并惊动军方动用军机接送?让我们把时针拨回20世纪80年代,回顾一下那场惊心动魄的“医疗保健史上的淮海战役”……

钟南山解密(钟南山接到绝密任务)(1)

叶剑英

晚年叶帅,备受肺炎困扰

大名鼎鼎的“十大元帅”中,论年龄,叶剑英不是最老的;论资历,叶剑英不是最深的;论军功,叶剑英不是最大的;论官职,叶剑英不是最高的。

但说起对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影响,叶剑英不亚于任何一位元帅。

众所周知,伟大领袖毛主席对叶剑英有一个评价:“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毛主席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是因为在面对各种严峻考验时,在面对生死攸关的重大时刻时,叶剑英元帅总是把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坚决同一切危害党、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作斗争,表现出伟大的革命气魄和高超的斗争艺术。

然而人有生老病死,当时间进入20世纪80年代,叶剑英的健康状况也亮起了黄灯。

其实在1979年的时候,82岁的叶剑英就已经出现一些健康问题。这年7月,叶剑英到山东烟台视察工作,由于天气突变,年迈的叶帅一时难以适应,很快就感冒了,没几天肺部就感染发炎了,接着开始出现走路不稳,步履蹒跚的现象。

专家们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钟南山解密(钟南山接到绝密任务)(2)

叶剑英视察部队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只有做一次全面系统的检查,才能找到问题所在。

身边的工作人员见叶剑英身体不如以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便劝说叶帅抽空去医院看看,免得身体有恙,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此时的叶剑英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日理万机,十分繁忙,不愿拿出时间专门去医院检查,保健组只能见缝插针,在叶帅的工作间隙给他做一些单项的身体检查。

很快,邓小平听说了这件事,在他的大力支持下, 1980年,中央保健委员会正式成立了一个以解放军总医院为主的医疗保健组,定期为叶剑英检查身体,进行保健和医疗,叶剑英也非常理解和支持工作,积极配合检查。

为了便于专家们观察步态,80多岁的叶剑英不厌其烦,一遍遍走来走去,一遍不行就两遍,两遍不行就三遍,不断演示直到满意为止。大夏天的,稍微一动就是一身汗,80多岁的叶帅却没有丝毫怨言,一连几周地配合医生工作。

钟南山解密(钟南山接到绝密任务)(3)

叶剑英与邓小平在一起

尽管叶帅十分配合,但病情还是不好确诊,也就不能对症治疗,保健组的专家们很心焦:如果耽误了叶帅的健康,如何向中央、祖国和人民交待?

叶剑英倒是不慌不忙,反而开导起了专家们。

一天午饭后,叶剑英对保健组的专家们开玩笑说:“我可能是患上了什么疑难杂病,现在还没有发明名字。你们这么下工夫地观察、记录、检查,也不好起名。我自己给取个名,就叫做难治之症吧。”

大家一听,禁不住都笑了起来,氛围也轻松多了。

很快,叶帅的病情终于确诊了,他患的是“帕金森氏病”,这是一种影响患者活动能力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以上的人群。简单地说,“帕金森病就是让你不能动的病。”

帕金森氏病是一种不可逆转的疾病,只能控制,无法根治,也不是致命疾病,但容易引起并发症,如感冒、肺部感染等等,这就不得不高度重视了。

钟南山解密(钟南山接到绝密任务)(4)

叶剑英视察部队

临危受命,钟南山千里驰援

可是重担在肩,夙夜在公的叶剑英,根本没有把这种病放在心上,高强度的工作中,叶剑英的健康状况时好时坏。

从1982年开始,叶剑英开始疾病缠身,尤其是肺部感染,一遇到天气不好,几天就要发作一次,一发作就要静脉输液治疗。

叶剑英年龄大了,血管又细又脆,加上反复穿刺,静脉注射的难度很大,护士们给他注射,难免情绪紧张,叶剑英不但丝毫不担心,还亲切地劝慰护士说:“这不怪你,这个责任应该在我身上,我的血管有困难嘛!”

1983年11月19日晚6点左右,叶剑英突然觉得身体不太舒服:胸闷、难受。

医疗保健组的专家们迅速来人检查,经诊断认为,叶剑英患的是“急性高侧壁小灶性心肌梗塞”,必须卧床休息。叶剑英很听话,卧床休息了3天。

到了21日凌晨,胸闷症状虽然缓解,却又并发了肺炎,形势再度严峻起来。

所幸专家们及时诊治,叶剑英的病情终于有了好转,到了12月中旬,叶剑英的病痊愈了,治疗肺炎的药也停了,叶剑英的心情一天比一天好。

钟南山解密(钟南山接到绝密任务)(5)

叶剑英

可好景不长,到了1984年1月,叶剑英肺炎复发,病情再度加重。

叶帅的健康牵动着中央领导的心,主持中央军委常务工作的军委副主席杨尚昆,指令中央保健办公室副主任王敏清参加医疗组,并指示医疗组尽全力做好叶剑英的医疗抢救工作,这个命令让专家组有了一种大战在即的危机感。

会后,王敏清和专家们一起住进了叶剑英的家,开始了紧张的工作。

经过专家组的精心治疗,叶剑英的病情被初步控制住。

就在大家赶到可以松一口气的时候,7月上旬,叶剑英的病情突然危重,再度恶化,出现持续的高烧、呼吸道痰多咳且不出来,呼吸困难,一度到了极其严重的地步。

这个时候,医疗组如临大敌,召集全体成员进行了大会诊,专家们一致认为眼下情况紧急,给叶帅做气管切开手术治疗比较稳妥。

方案报上去后,中央很快批准。

7月11日下午5时18分,专家组为叶帅顺利实施了气管切开手术,术后使用呼吸机,医护人员不分昼夜,实行24小时不间断监护,叶剑英的病情终于好转。

钟南山解密(钟南山接到绝密任务)(6)

王敏清在作报告

但专家们很清楚这只是暂时的,要让叶帅真正转危为安,必须解决肺炎的问题。

一天晚饭之前,大约6点左右,专家们在会诊时提出,目前叶剑英的呼吸方面还存在问题,需要请一名顶级专家——广州医学院呼吸系统专家钟南山前来参加治疗。

王敏清向中央办公厅汇报之后,征得中央同意之后,马上给广东省卫生厅打电话,请他们迅速找到钟南山。

当时的钟南山“年仅”48岁,时任广州医学院副教授,他出身医学世家,曾赴英国爱丁堡大学医学院、伦敦大学呼吸系进修,是中国首屈一指的呼吸系统专家。

不过,此时钟南山人在广州,若来北京,怎么也要第二天早上才能到。

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专家组晚上6点多向中央汇报,到了当晚9点半,钟南山竟然奇迹般地出现在了抢救大厅里!

此次来京,钟南山深感责任重大,叶剑英虽然是多种疾病缠身,但直接影响他生命健康的还是肺部炎症,因为肺部感染炎症,叶剑英的体温居高不下,而且呼吸困难,完全靠呼吸机维持,一旦肺部炎症加重,后果不堪设想。

如此复杂的情况,很多专家也是生平第一次遇到,大家感到空前紧张,压力山大,后来王敏清回忆起这次会诊时,称呼此次抢救为“医疗保健史上的‘淮海战役’。”

钟南山解密(钟南山接到绝密任务)(7)

钟南山

国士无双,为何是钟南山?

很多读者会奇怪,中央医疗保健组人才济济,为什么非要点名钟南山?

很简单,钟南山是当时国内呼吸系统疾病首屈一指的专家。

钟南山出生于医学世家,祖父、父亲都是一时名医。钟南山的父亲钟世藩9岁时父母双亡,从小跟着叔叔长大,后来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是美国人创办的,实行严格的末位淘汰制,和钟世藩一届考入协和医学院的学生有40人,但真正毕业拿到学位的只有8人,钟世藩就是其中之一。

1930年,钟世藩从协和医学院毕业后,因为成绩优异被送往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留学深造,拿到了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这在当时绝对是凤毛麟角。

当时很多赴美留学生希望留下美国工作,但钟世藩从一开始就坚定决心,一定要回到家乡,救死扶伤,报效祖国,这是自己一生的理想抱负。

钟南山解密(钟南山接到绝密任务)(8)

钟世藩(右二)在协和的毕业照

抗战胜利之后,钟世藩应邀出任广州中央医院院长。

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国民党高层仓皇逃往台湾,中央卫生署的一名高官奉蒋介石之命,一夜3次登门,要求钟世藩携带全家和医院现金,连夜撤往台湾。

面对金钱的诱惑,钟世藩没有答应,他毅然回答道:“我是中国人,我留在这里。”

就这样,蒋介石仓皇离开大陆,钟世藩毅然留了下来.

钟世藩不但人没去,还把13万美元现金保存了下来。广州解放后,钟世藩将医院所有财物一一盘点登记,全部移交给当时的军管会,整个医院的《财产移交清册》厚达410页,从医疗仪器到药品,从一本书到一分钱,都写得清清楚楚。

钟南山解密(钟南山接到绝密任务)(9)

钟南山(后排右一)与家人合影

1953年,钟世藩调任广州中山医学院儿科主任。

儿科是医院最忙碌的科室之一,钟南山记得经常有家长深更半夜带着孩子到他家里看病,父亲频频被从睡梦中叫醒,总是不厌其烦,为孩子悉心治疗。

那时年轻的钟南山十分不解:“爸爸,都这么晚了,你为什么还要看病呀?”

父亲对钟南山说:“所谓医者本分,就是治病救人,不分白天黑夜,时间早晚。”

父亲对病人的态度让钟南山印象深刻,从此把“医者父母心”作为自己从医的毕生理念,牢牢铭刻在了钟南山的心里。

在儿科工作期间,钟世藩有一个习惯——抽查病历。儿科的病历,钟世藩都是逐个查看,谁的病历书写不规范,就会遭到批评。

钟南山解密(钟南山接到绝密任务)(10)

钟南山与妻子的合影

有一次,一个年轻医生的病历写得很潦草,钟世藩看了之后把对方严肃教育了一番:

“病历是写给病人看的,人家都看不懂,你写来干嘛呢?病历是一个医生的名片,也是一个医院的名片。从一个医生所写的病历,就大致可以看出他的医学水平,看一个医院的质量,也要先看它的病历。病历能反映一位临床医生的临床思维和学识水平,这是临床医生基本功之一。”

父亲的这段话不仅是说给儿科医生的,也深深铭刻在钟南山心里。

1955年,19岁的钟南山考入北京医学院(后来的北京大学医学院)。

这个时候父亲已经退休了,但钟世藩没有养老赋闲,他把时间都放在总结自己毕生的医学经验上,每天钻进图书馆研读医学专著,一边读一边写,当时他的视力已经严重下降,但老人家一点都不觉得累。

钟南山心疼自己的父亲,劝老人家注意身体,每天少写一会儿,钟世藩不听劝阻,反而跟儿子发起了脾气:“你让我呆在家里干什么,等死吗?人活一辈子,总要留下一些什么。”

在钟世藩废寝忘食的努力下,一部40多万字的《儿科诊断和鉴别诊断》出版面世,成为我国儿科门诊的重要指南。父亲晚年著书这件事让钟南山受益匪浅,每当回忆起这件事,钟南山都会说:“治学严谨上,我受的是父亲的影响。”

钟南山解密(钟南山接到绝密任务)(11)

钟南山在工作

千里驰援,钟南山带来“奇迹”

在父亲的影响下,钟南山早早投身医学事业,专注呼吸内科疾病治疗预防,他在北京医学院毕业后,进入广州医学院内科从医,一干就是一辈子。

到1984年时,钟南山已经是广州医学院副教授,国内赫赫有名的呼吸系统专家,说到呼吸系统疾病,就算是北京各大医院的专家,也要唯钟南山马首是瞻。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当叶剑英元帅生命危急,尤其是肺炎症状严重时,王敏清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钟南山。

只是让他想不到的是,他晚上6点多向中央请示调钟南山入京,钟南山竟然在当晚9点半就出现在北京,这样的速度堪比飞毛腿导弹,何等惊人!

钟南山抵京后,压力也非常大,眼看“八一建军节”临近,叶剑英的病情仍处于危急之中,医疗组全体人员十分着急,最让人担心的是,人民大会堂也接到通知——准备布置追悼会会场,预备花圈,大家都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

钟南山解密(钟南山接到绝密任务)(12)

叶剑英与邓小平在一起

钟南山抵达北京后,迅速加入医疗保健组,及时了解到叶帅身体的最新情况,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医疗组在此基础上迅速制定一套综合性的治疗方案,全体人员齐上阵,为抢救叶剑英的生命而努力。

在一片紧张的气氛中,叶剑英的生命得以延续,顺利度过了“八一”建军节。

能够顺利度过“建军节”,已经超乎医疗保健组的期望,可到了8月10日,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奇迹出现了——叶剑英再次战胜病魔,病情趋于稳定。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从8月份这次抢救后,一直到10月23日,叶剑英的体温一直趋于正常,此前困扰医疗组的肺部炎症也基本消失,叶剑英甚至可以不用呼吸机,开始靠自主呼吸,维持生命需要了。

这样一个进展大大出乎医疗保健组的意料,毫无疑问钟南山作为首席的呼吸系统专家,他提出的治疗方案是取得针对性疗效的。

钟南山解密(钟南山接到绝密任务)(13)

钟南山

经过这次“医疗保健史上的淮海战役”,叶剑英的生命从1984年7月延长到1986年10月,这对当时的党、国家和军队而言,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好消息,在这次“医疗保健史上的淮海战役”中,钟南山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然而,人有旦夕祸福,病情的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986年10月22日1时16分,叶剑英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享年89岁。

这次“医疗保健史上的淮海战役”成为钟南山一生难以磨灭的记忆,也改变了钟南山的人生。正是因为在这次抢救中的杰出表现,1985年后钟南山被指定为中央领导的保健医生。从此以后,钟南山开始走上更广阔的舞台,为中国人民做出了更杰出的贡献。

叶剑英,钟南山,两个伟大的名字。

一个是开国元帅,政治巨擘,军事大家,屡屡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一个是当代名医,国士无双,人民楷模,呼吸疾病顶级专家,抗击疫情的砥柱。

钟南山解密(钟南山接到绝密任务)(14)

钟南山

在1984年那场“医疗保健史上的淮海战役”中,他们的人生轨迹有了一次特殊的交汇,留下了一段共同抗击病魔的故事。伟哉叶剑英,壮哉钟南山!

【参考资料】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王敏清——中南海的医疗保健总管》

中共党史出版社:《特别经历》(王凡 东平著) 

深圳新闻网:《叶剑英元帅生命“最后时刻”的生活和交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