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名音乐制作人需要什么(在华语乐坛当一个音乐制作人)

新音乐产业观察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作者 | 朱力克

“制作人”是音乐产业里最重要却又最难以理解的工作之一,在网上搜“音乐制作人”,最常见的问题是:音乐制作人是干什么的?这个问题别说普通人,很多音乐人可能都回答不上来。

在去年的金曲奖上,获得最佳单曲制作人的陈珊妮说,制作人就是“在音乐和音响间整合一切琐碎与创意”。“一切”两个字体现了制作人的重要性,也体现了这个工作的难度,而在华语乐坛当一个音乐制作人到底有多难?大概只有音乐制作人自己能回答。

我们跟刚刚在第33届金曲奖中获得“最佳编曲人奖”的制作人黄少雍以及获得“最佳单曲制作人奖”和“最佳专辑制作人奖”两项提名的制作人韩立康聊了聊,他们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包办一切”的制作人,缺少完善的收入模式

在大众层面,制作人的知名度跟他们所发挥的作用并不太相称,制作人大都深藏于幕后而往往不为人所知,尽管,他们的付出要比我们想象的大得多。

制作人到底做些什么?黄少雍说,“除了技术层面也有很多心理层面,还有金钱层面的事情。”

当一名音乐制作人需要什么(在华语乐坛当一个音乐制作人)(1)

黄少雍

单就工作模式上说,国内外制作人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与国外音乐制作人能从唱片销售以及录音艺人版税中获得稳定收入的现状不同,时至今日,国内的音乐制作人们仍在探索如何建立更完善的收入模式。

韩立康和黄少雍分享,国内的制作人没有参与版税分成,“国内好像还是在讨论这件事情。”黄少雍说。

讨论之余,制作人们也开始尝试新的收入模式,比如自己“投资”作品。韩立康介绍,在跟一些他看好的年轻乐队合作时,如果对方预算有限,无法承担他的制作费用,他会在保证基本制作费用的同时,以母带收入分成的模式去合作。韩立康认为这“可能是以后制作人接案的一个趋势。”

当一名音乐制作人需要什么(在华语乐坛当一个音乐制作人)(2)

韩立康

这种的收入分成模式之所以能成立,跟行业变化有关。在两位制作人看来,音乐行业最大的变化之一是技术发展带来的制作门槛降低,传统唱片业时代,制作人是唱片公司内部分工的一部分,如今越来越多的制作人成了“个体户”。韩立康有自己的录音室,黄少雍还创办了自己的厂牌,两人每年各自接的案子数以百计。

然而,因为制作人门槛降低,制作人群体的扩大,韩立康坦言:“案量变多了,但是每个案子他们愿意花的费用也变少了。”在分不到版税、案子单价又变少的情况下,对于制作人来说,开拓收入来源和创造更多合作机会显得格外重要。

去年,韩立康为于文文制作了歌曲《第三人称》,这首歌成为于文文又一首热门歌曲,这首歌是翻唱HUSH在2012年作词作曲并演唱的同名歌曲。促成韩立康与于文文合作的是腾讯音乐娱乐集团(TME)发起的业内制作生态“TME制作人联盟”。于文文的《第三人称》这首歌也收录在TME制作家工作室特别企划「返场」之「华语金曲:10 20 30」中。

韩立康自己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跟于文文合作,在他看来,这样的合作“对双方都好,对听众也是有一个听到不一样的于文文的机会。”

“TME制作人联盟”由TME和台湾资深制作人、金曲奖获得者侯志坚等业内资深制作人牵头成立,联盟除了为制作人们创造更多合作、推广和交流的机会,还为制作人们提供激励金,为制作人们拓宽收入来源。目前已经有包括陈建骐、黄少雍、陈君豪、韩立康等近百位来自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不同国家及地区的优秀制作人加入。

当一名音乐制作人需要什么(在华语乐坛当一个音乐制作人)(3)

侯志坚

“制作人联盟我觉得非常的好,因为就是有在推行(创新的模式),我这边跟侯志坚老师有聊过蛮多的,他其实有很多计划。”韩立康说,“比如效法欧美,尝试让制作人可以参与进行版税分成等。”

华语乐坛时代变了,但他们坚持做自己

聊到华语乐坛的音乐制作,不免会聊到短视频热歌,近年来,由于“神曲”盛行,导致华语音乐品质下降的说法不绝于耳。

对此,韩立康表示理解,在他看来,这是行业发展模式变化造成的,而他能做的只有坚持自己的标准。黄少雍也认为坚持自己的标准很重要,“我发的每一首歌要通过我的标准才会发出去。”

在两位制作人看来,虽然热歌现象是市场发展的必然,但制作人们坚持自己,就有可能改变现状。

韩立康为告五人制作的专辑《运气来得若有似无》,市场反应很不错,专辑中的一些歌曲在短视频平台上也很火。在韩立康看来,这张以同步录音方式录制的专辑,是按照他的标准完成的。

当一名音乐制作人需要什么(在华语乐坛当一个音乐制作人)(4)

告五人的专辑《运气来得若有似无》

而对于黄少雍来说,他跟徐佳莹合作的近期即将上线的新歌《背后的地球》,也是一首按照他的标准去制作的作品。在这首由他主动向TME制作人联盟提案,并获得极大支持的单曲里,黄少雍和徐佳莹尝试了北欧的氛围音乐,“比较舒服一点,比较环境一点这种感觉。”

黄少雍和韩立康表示,虽然是合作,但TME制作人联盟给了制作人和音乐人充分的尊重与创作自由,并不会过多干预。

黄少雍和徐佳莹的选择是“做一首很好听的歌曲,但又是很新的风格。”黄少雍称之为“好听的老歌”:“有点像在做未来经典的感觉,30年后,这首歌就还是很好听。”而为了做这首《背后的地球》,两人慢工出细活,前后用了近两年时间,为了让歌曲拥有更丰富的心灵触碰,这次也邀请了业内著名作词人葛大为来一起进行创作。

在韩立康和黄少雍看来,经典老歌之所以让人觉得好,是因为“都是最厉害的制作人做的”,制作精良。用韩立康的话说则是“词曲咬合跟歌唱的感情完整的呈现给听众。”而TME音乐制作人联盟希望通过联合华语乐坛里的优秀制作人,让音乐在创作和制作上的优良传统能够传承下去。

最近,带着对过往华语乐坛品质金曲的凝结,以及与行业一起对未来金曲创作的探索,TME也推出了特别企划了“时光金曲大赏”,首季邀请周华健、老狼、张靓颖、逃跑计划和毛不易,唱响了《消愁》《朋友》等跨越20年的时光金曲。

当一名音乐制作人需要什么(在华语乐坛当一个音乐制作人)(5)

老狼和乐队在时光金曲大赏演出中

此外,除了传承,TME和旗下的TME制作人联盟也希望能为制作人们创造更多被发现的机会,韩立康提到了对制作人歌曲的点评和排名。“这个东西我觉得很好,因为我觉得它在推行一段时间之后,听众们注意到了,可以提升听众群体的整体音乐素质,可以正向的回馈给音乐圈,那音乐圈就会更努力的做更厉害的音乐。我觉得就是一个良性循环。”

同是乐手出身的韩立康和黄少雍,从玩乐队开始入行,然后转型为制作人。两人都亲历了音乐产业的转型期,对行业的变化感同身受,同时也获得过前辈的提携。为此,他们也愿意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联盟里更年轻的制作人们。

韩立康给年轻制作人的建议是:“除了赚钱吃饱肚子以外,你都想办法让自己多一点进步,然后同时在这些合作中,多累积一些人脉。”而黄少雍的建议是:“不要给自己设限,自己去碰撞,去成长。”

人脉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关系”,在创作、制作、发行、宣推这一系列产业链条上出现了不擅长解决的难题时,可以有更专业更有经验的人给予支持。正如徐佳莹《背后的地球》请葛大为来作词,制作人韩立康和于文文首次合作,术业有专攻,在不断碰撞和更多合作中,自己也会不断成长。

-全文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