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神机妙算吗(诸葛亮真的神机妙算吗)

诸葛亮是神机妙算吗(诸葛亮真的神机妙算吗)(1)

众所周知,三国演义是一部小说,是小说就有虚构的成分。清代学者章学诚曾说,三国演义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这是就其整体而言,如果单论其中的主要人物,情况还不一样。例如诸葛亮,鲁迅先生就说,《演义》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意思是罗贯中为了凸显诸葛亮的智谋高,把它写得简直像是个神通广大的妖怪。

另一方面,为了塑造人物,推进情节的开展,罗贯中还给诸葛亮安排了许多史书上没有记载的桥段,又或者是移花接木,将历史上别人干的事儿安到了诸葛亮的头上。对诸葛亮这个历史人物而言,这两种方法其实都可以算作是虚构。那么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里,以诸葛亮为主角进行的重要事件到底有哪些是作者虚构的呢?我认为至少有20个,下面就依照时间顺序进行盘点,各位小伙伴也可以先猜一下,看看有没有猜中,如果我有没说到的地方,也欢迎大家进行补充。

一、火烧博望

小说里,诸葛亮出山后的第一站,就是在博望坡设下火攻之计,大败了夏侯敦统领的10万大军。但是根据《三国志》记载,博望之战发生在建安七年,而不是小说中的建安13年。当时刘备新投刘表不久,刘表派刘备北侵叶城(今河南叶县西南)直接威胁许都,曹操就派夏侯惇、于禁前往征讨。刘备设计“烧屯伪遁”,然后在夏侯惇追击的路线上设下伏兵,由此打了一场胜仗,随后见好就收,撤回了新野,而夏侯惇也没有再追击。此战的规模其实不大,更重要的是,这一年诸葛亮只有22岁,他还在隆中高卧,还没有拖到刘备帐下,自然不可能指挥博望之战。

二、火烧新野

如果说博望之战,罗贯中只是张冠李戴,并为此篡改了战事发生的时间,那么小说中紧随其后的火烧新野之战则更是彻底的虚构,因为历史上就没有这么一场战争。小说中说,夏侯惇败回后,曹操兴兵50万亲征,并以曹仁、曹洪统兵10万为先锋,诸葛亮在新野城中设伏,用火攻之计大破了曹仁。

然而,历史上却是曹操南征的时候,刘备早已经不在新野屯住了,而是在樊城。后来听说刘琮投降,刘备立刻便器南城,南逃了。诸葛亮也是随刘备从樊城向江陵方向撤退,自然不可能参与新野之战。

三、舌战群儒

当阳战败后,刘备派诸葛亮出使东吴向孙权求救,这在历史上确有其事。但诸葛亮到东吴后大开嘴炮,跟孙权阵营的一帮士人辩论的事儿则是虚构。虽然史书记载诸葛亮为了联吴抗曹,曾努力劝服孙权,但没有记录显示,在舌战群儒桥段中出场的张昭、虞翻、薛综、陆绩等人跟诸葛亮有过争论,甚至薛综、程秉两人这个时候还在交州为士燮效力,当然不可能参与辩论。其实,就事件本身的逻辑而言,诸葛亮这时候的任务是求救,是寻求盟友。即便私下与东吴世人有过交流,像小说中描写的这么唇枪舌剑、盛气凌人,乃至揭人阴私、贬损对方,也是不太可能出现的场景。

诸葛亮是神机妙算吗(诸葛亮真的神机妙算吗)(2)

四、智激周瑜

在小说中,诸葛亮为了激发周瑜抗曹的决心,说江东只需要把大乔小乔献给曹操,曹操就能退兵。为此,还故意篡改了铜雀台赋的词句,说,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就是曹操垂涎二乔的证据。其实这个情节也是杜撰。从史料来看,周瑜从一开始就是坚定的主战派,并不需要诸葛亮用什么激将法。再说,铜雀台是建安15年冬才建成的,赤壁之战的时候还没有呢。而曹植铜雀台赋的原文里,也没有揽二乔于东南的字句。

五、草船借箭

众所周知,历史上诸葛亮并没有草船借箭。不过历史上可以找到其原型,那是在建安17年曹操亲征孙权的濡须口之战期间。有一天,孙权亲自乘一只轻船来侦查曹军水战,曹操得知后,就下令弓弩乱发,无数的箭射到船上,以致受箭的那边因太重而倾斜。孙权便命调转船身,让另一边受箭,等到“箭均船平,乃还”。小说中不但将这件事安到了诸葛亮的头上,而且还将孙权被动受箭的情节改为了是诸葛亮主动借箭,为此还将故事发生的时间放在了夜晚大雾横江之时。这一改动虽然有趣,逻辑上的bug就很多,比如知乎就有人提问说曹操为什么不射火箭,针对的就是其中的漏洞。

六、借东风

历史上火烧赤壁主要是周瑜的功劳。小说中为了凸显诸葛亮的智谋和贡献,硬给他加上许多戏码,其中最重要的一场戏借东风就是彻底的虚构。在历史上,赤壁之战时,孙刘联军一方的确利用东风发动火攻,但没有证据显示诸葛亮事先曾对东风的到来进行过预测,更没有他做法祭风的记载。

七、三气周瑜

小说中,罗贯中为了反衬诸葛亮智谋无双,处处胜周瑜一筹,有意识地设计了三气周瑜的情节,乃至有诸葛亮气死周瑜的说法。具体而言,第一气说诸葛亮设计夺了南郡,但历史上南郡本是周瑜夺得,后来是孙权“借”给了刘备。第二期,周瑜献美人计,假意将孙尚香嫁给刘备,结果被诸葛亮将计就计,弄假成真,赔了夫人又折兵。其实,孙刘联姻在历史上确有其事,并没有弄假成真的说法。第三季,诸葛亮识破周瑜假途灭虢之计,再次挫败了周瑜欲夺荆州的企图。这件事则是纯属虚构,周瑜死前也没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更重要的是,历史上周瑜是因病而亡,他的死根本跟诸葛亮无关。

诸葛亮是神机妙算吗(诸葛亮真的神机妙算吗)(3)

八、卧龙吊孝

小说写周瑜死后,诸葛亮亲至柴桑口吊孝,还在灵前痛哭一场,以极其精彩的演技令东吴群臣大为感动。其实这一段也是作者虚构,没有任何史料证明周瑜死后,诸葛亮曾赴东吴吊丧。历史上倒是鲁肃死后,诸葛亮亦为发哀。

九、活捉张任

张任是刘璋手下大将,曾驻守雒城。小说中说,正是张任在落凤坡设下埋伏,才乱箭射死了庞统。后来刘备急调诸葛亮入蜀,诸葛亮遂设计活捉了张任,拿下雒城。张任不降,最后被斩。然而,在历史上,诸葛亮自荆州入蜀,是在刘备打成都的时候,之前的雒城是刘备攻破的,张任也是被刘备抓获斩杀。这里,罗贯中又是把刘备的功劳安在了诸葛亮的头上。

十、智取汉中

小说中说,诸葛亮亲自指挥了汉中之战,他先是用激将法使得老黄忠在定军山斩了夏侯渊,又在曹操亲领大军前来之后,多方设计将他击败,迫使曹操不得不退出汉中。但是在历史上,夺取汉中的策划者是法正,而实际指挥战斗的人是刘备自己。整个汉中战役期间,诸葛亮都镇守成都,负责后方事宜,并不曾涉足汉中前线。罗贯中在这里又搞了一次典型的张冠李戴。

十一、巧布八阵图

小说中说,诸葛亮早在入川之前,便在鱼腹浦布下了八阵图,后来夷陵之战,刘备败还,陆逊领兵在后追击,所以被八阵图所困。最后幸亏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指点,这才得以脱身。其实在历史上,夷陵战后是陆逊主动放弃了追击,他更不曾被八阵图所困。而八阵图虽是诸葛亮所创,实际呢,则是他演练阵法的兵书或者军事手册,并不是小说中那样用石头布成的机关。不过早在晋书水经注等史籍中就记载有诸葛亮在鱼腹江边留有八阵图的传说,罗贯中应该是受这些传说启发,才创造了陆逊被困的情节。

诸葛亮是神机妙算吗(诸葛亮真的神机妙算吗)(4)

十二、安居平五路

小说中写刘备去世后,曹丕采纳司马懿的计策,发动五路大军向蜀汉进攻。后主刘禅闻报十分着急,而诸葛亮却安居家中,表面上不为所动,暗中却早已布置停当,轻描淡写地退去了五路大军。而在历史上,刘备去世以后,曹丕不但没有伐蜀,反而全力攻伐东吴,根本就没有五路攻蜀的事,安居平五路的情节从头到尾就是虚构。

十三、七擒孟获

在历史上,七擒孟获一事是有记载的,但史籍并没有具体记录每一次诸葛亮是如何设计,孟获又是如何被擒。所以罗贯中在小说的第87回到90回,虚构了大量的情节和人物。比如火烧藤甲兵的情节。以及祝融夫人带来洞主、木鹿大王等,都不是真实人物,甚至孟获本人历史上也只是南中本地的汉人豪强,而不是什么蛮王。

十四、骂死王朗

小说中,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兵出祁山,魏明帝以曹真为大都督,郭淮为副都督前往迎战,时为司徒的王朗担当军师。战前,王朗夸下海口,号称自己可以只凭一席话语便能让诸葛亮拱手而降。于是便有了电视剧中这个世界级的名场面“皓首匹夫,苍髯老贼,你即将命归九泉之下,届时。有何面目去见汉朝二十四代先帝”“二臣贼子,你枉活七十有六,一生未立寸功,只会摇唇鼓舌,助曹为虐,一条断脊之犬,还敢在我军阵前狺狺狂吠。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可惜此时终究是虚构。在历史上,王朗乃是寿终正寝,他在曹真出兵之时,并没有随军出征,更不可能因为被诸葛亮骂了几句就活活气死。不过,虽然王朗一辈子也没见过诸葛亮的面,但他在刘备去世后不久,确实跟华歆、陈群等魏国群臣一起,曾写信给诸葛亮,劝他向曹魏投降。而诸葛亮则对此发表了一份义正辞严的声明,有理有据地进行了反驳。罗贯中创作武乡侯骂死王朗这一情节,应该就是受到了这一段的启发。

诸葛亮是神机妙算吗(诸葛亮真的神机妙算吗)(5)

十五、空城计

历史上诸葛亮没用过空城计,这一点相信许多人都知道。而且这一情节最大的bug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司马懿还在以骠骑将军的身份镇守宛城,他根本就没参与街亭之战。不过,据史籍记载,同时期有若干将领都用过与空城计类似的这种虚张声势的计策。比如赵云在汉中之战时,面对曹操的军队,他就使用过大开门、偃旗息鼓的策略,使曹兵生疑而不敢进攻。孙坚,曹操也搞过这一套。罗贯中创作空城计应该是借鉴了这些记载。

十六、败费耀 取陈仓

在三国志里面,对于诸葛亮第二次北伐的记载极其简略,我们只知道他攻陈仓不下,然后在撤军的路上斩了魏将王双。而罗贯中在写小说的时候,为了丰富情节,只能虚构一系列事件,以填补史书记载的空缺。例如第97回,写姜维献诈降之策,因而击败了魏将费耀,第98回写诸葛亮将计就计,疯狂套娃,痛击曹魏运粮官孙礼,又写诸葛亮第三次北伐,称陈仓守将郝昭病重,就设计对陈仓发动了突袭,一举拿下了陈仓,郝昭也惊吓而死。其实在历史上,以上三件事都并不存在,特别是陈仓城,从来不曾被诸葛亮攻克,而郝昭也是病死的,跟诸葛亮无关。

十七、气曹真 辱仲达

小说第100回写曹真、司马懿统兵40万伐蜀,因大雨退兵,诸葛亮在后追击,设计劫了曹真营寨,幸亏司马懿来救,曹真才得以脱险。事后他羞惭成疾,诸葛亮又写信来大肆挖苦,结果曹真就气死了。再然后,司马懿与诸葛亮在渭水边斗阵,诸葛亮用八卦阵大破魏军,后来因后主刘禅相召,他才不得不退兵。然而在历史上,曹魏这次伐蜀,总共是三路进军,曹真和司马懿根本就不在一条进攻路线上。魏军撤退之时,诸葛亮也只是派魏延深入羌中,也不曾进攻曹真大营,曹真更不是被诸葛亮修书所气死。至于斗阵的情节,则更是纯属虚构。

诸葛亮是神机妙算吗(诸葛亮真的神机妙算吗)(6)

十八、诸葛妆神

小说第101回血诸葛亮五出祁山,为迷惑司马懿,以便赶在魏军之前,抢割陇上小麦,就预先准备了三辆同款四轮车,让魏延、姜维、马岱假扮成自己,使用影分身之术,以吓阻魏军。原著中还说诸葛亮会缩地之法,所以魏军明明看见四轮车在前,可追逐几十里,却怎么也追不上。这一段情节不但是完全虚构,而且荒诞离奇,近乎玄幻,按现代人的逻辑实在不好解释。所以老三国电视剧在这里有一个轻微改动及原创了个名叫怪树滩的地名,用奇形怪状的怪树和风吹怪树的声响来营造诡异的气氛。其实在历史上,诸葛亮这次北伐是堂堂正正的击败了魏将郭淮,然后收割了上珪附近的青麦,并没有搞什么装神弄鬼的把戏。

十九、火熄上方谷

小说写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六出祁山,在上方谷设下埋伏,引诱司马懿父子进入了包围圈。蜀军一齐放火,正要将司马懿烧死,忽然天降大雨,浇灭了谷中火焰,司马懿父子所以得以突围而出。随后,司马懿固守营寨,再不出战,甚至诸葛亮送他女装以示羞辱,他也无动于衷,直到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这一段情节非常富于悲剧色彩,意在表现诸葛亮虽有神鬼莫测之能,却终究难以逆转天命。然而真相是,上方谷一战在历史上并不存在,甚至上方谷这个地名都是作者虚构的,只有司马懿坚守不出,诸葛亮赠送女装一事与史书记载相符合。

二十、诸葛禳星

小说写诸葛亮病重之时,以祈禳之法向上天请求延寿,不料却被魏延误闯入大帐,踏灭了本命灯。这一情节同伙息上方谷一样,也是作者为将诸葛亮塑造成悲剧英雄而凭空创造的神来之笔。不过历史上并没有这回事。另外,诸葛亮临死前授给杨仪锦囊妙计,说自己死后魏延必反一事史书上其实也是没有记载的。

这里我必须声明,我做这个盘点的目的并不是要说演义写得不好,更不是要黑诸葛亮或者蜀汉。恰恰相反,我一直认为三国演义是一部极其优秀的历史小说,诸葛亮不论能力还是人格,都是名垂千古的伟大人物。我唯一的目的就是要提醒众多的三国爱好者,要想正确的了解和评价诸葛亮这个人物,应该首先明白小说和历史、文学形象和历史形象的区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