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诗中的才情 鹅毛诗14首再现曹雪芹文笔学者

鹅毛诗14首——再现曹雪芹文笔学者、著名作家唐国明深居岳麓山为什么

(提醒:本篇正文的内容从下面的第5张图片下开始)

————————————————————————————————

唐国明名言:文学是人类共同的灵魂。

主张把思想穿在身上,成作家的山里娃唐国明说:尤其为利禄等死,不如为千古留名而生。

唐国明半途哲学名言:1是2的半途,2是1的下一刻。此刻是我们唯一的财富。

唐国明2019年6月出版开创半途主义的《 鹅毛诗 》集。就如唐国明在《半途先生》诗中表达的那样——

不在过去,不在现在,不在将来,只在途上

不在别处,不在远方,只在路上

不在故乡,不在他乡,此刻只在半途之上

愿是高山,愿是流水,愿是清风明月的模样

不愿贫穷,不愿奢华,只愿思危奋发图强

————————————————————————————

匹敌柏拉图《理想国》的唐国明诗意流长篇小说《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以士兵这个故事道出了中国文化这棵树是怎么从根长向当今的。小说写了士兵的人格从何处来,到何处去。作为一个士兵,他一直在做一件在坚守要塞这个事情,确不断面对一些无知的事情,让他置于那种似永在途上无归的不安。

2022年出版,奠定唐国明文人、诗人、哲人地位、具有飞诗流意、鹅毛飞扬结构、读后能烧得你飞起来的“诗意流”长篇小说《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是一部与长城相关、弘扬人类优秀品质,集22年心血企图以文学方式阐释半途主义哲学、开创“诗意流”文学的跨文体式长篇小说,是一部集诗、文 、史、数、哲于一体的百科全书式史诗与交响曲;是与唐国明的鹅毛诗、《零乡》构成半途主义系统的三部曲之一。

著名作家唐国明开创独特的“诗意流”创作方式,写出长篇小说《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写出了一个士兵面对几千年以诗的形式涌出的思潮激流冲击中,他仍没有放弃自己的坚守与责任。仍然保持着我们传统文化里的君子人格与忠诚、守信用的道德品质。

透过唐国明诗意流小说《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你会认识你自己,更会认识到我是什么,我就是坚守在此刻的过客。

在诗意流小说《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中,唐国明把士兵作为一个传声筒,将所有的声音发了出来。

《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既是诗歌史中海子想耗尽心血没有实现完成的,而唐国明自然完成的大诗,又是小说中的史诗。

鹅毛诗中的才情 鹅毛诗14首再现曹雪芹文笔学者(1)

……………………………………………………………………

唐国明将世人诟病不休的龙头蛇尾丑八怪样的120回《红楼梦》,再现出了曹雪芹原来全部完成的100回《红楼梦》原本西施的样貌。

《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的“考古复原”根据与资料来源于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

再现曹雪芹文笔就是将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续写的部分剔除,留下曹雪芹的原文部分20回。

唐国明说:续写《红楼梦》一万年也没有意义

唐国明介绍他的书《零乡》时,如此说——

《零乡》就是一个展示在无归的现实路上,表现不停进取乘风破浪精神的文本。

《零乡》表达的半途主义,既是哲学思想,又是文学观念。

《零乡》写出了一千万个理由不能成为作家的唐国明却成了作家的原因。也写了唐国明如何从仰望星空到成为被仰望的星空历程。

《零乡》是一本你读起来没有负担,读后余音绕梁万年不绝的书。你可以随时读几分钟或十几分钟或一个小时,也可以挑着或跳着随便读几节,就可以随时放下来,忙完你该忙的事,又可以看几分钟或十几分钟的书;你从任何一个入口都可以进入我的生活,但又觉得永远没有结束,永远在继续,永远在循环;也就是说你可以从这本书的任何一节开始循环读下去。

《零乡》更像是与你面对面亲切交谈一样的以非虚构、跨文体、自传、百科全书的多种方式;以“为让你认识我自己,我在如此反复地言说给你听”的架势,写出了一个具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之人,在时世推移中,在各种交响与交织土壤下,时有无乡之感、时有“无用之王”之叹的历程——通过这种状态的描写,反映出那种远离故乡没有归宿感,折回故乡却发现故乡已不是故里的场景,在似梦似游,无所追寻,无处追寻的漂泊中,一边是对我在时代进程中失去了消失了的乡村故土用记忆性的文字修复还原、一边在现有文字古迹中对自己精神故土的追根溯源、一边是在精神游走中去寻找自己心灵归属故土的心路历程,及我在这种历程中的徘徊、游走、寻根、回忆里,道出了作为进入以网络式漂泊生存的人类一种无根无确定性无依靠感、与对这个世界迅变的陌生感的‘零乡’现实,向世界追问我们到底是为梦想而在?还是因迷惘成病而空?在这个无答案的难题面前,我们只有在无归似归中继续流浪,不得不又继续漂泊的“零乡”现实。使每个有同样经历的自我永远成了一部被“零乡”化了的“零乡”史,成就了“半途哲人”的名言——我们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我们只是在途中,我们只是在此刻,我们成了途中的我们,我们成了被“零乡”的我们。——同时此书也揭秘了我是如何以考古方式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文字,写出鹅毛诗,论证哥德巴赫猜想与3x 1猜想,又是如何成为半途哲人的。更重要的是写出了我如何从一个看牛山山顶上如何到了岳麓山山脚下,与几百个女孩如何交往,又如何成就了人家认为不可能成就的梦想的。这其中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在支撑着我?若想详知,请读我的80万字《零乡》一书。

若说21世纪是流行我唐国明提出的半途主义哲学的世纪,那么《零乡》注定是一本以小说、百科全书、自传,传达鹅毛诗人、半途哲人、红楼梦中人、明月清风中人唐国明提出领悟的半途主义哲学最易懂的好书与扛鼎之作。

《零乡》更是一个展示在无归的现实路上,表现不停进取乘风破浪精神的文本。《零乡》虽然有些重复但表达形式不同的内容,但恰恰是这些“来回拉抽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样重复的内容,以我成才、求索的波折思路历程将此书更好地结成了一个叫“零乡”的体系;突出了人类重复此刻、此刻重复的重大哲学主题。同时《零乡》文本中用一种年月日期时间的方式,表达了速变时代,我们被置于一种在途上、无归、老在此刻的“零乡”状态。

我们来到世上,是来成为人才的,不是来成为奴才的。我们已经没有远方,没有别处;没有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只有一条让我们去为梦想乘风破浪、无路可逃之路,只有此刻与“零乡”。

唐国明写《读项羽》诗说: 宁学项羽做自我,不学古人成皇奴;了却天下纷争事,只给虞姬当丈夫。

唐国明说:1是2的半途,2是1的下一此刻,万物永在途上。——不在过去,不在现在,不在将来,只在途上; 不在别处,也不在远方,只在路上。在途上的我们,除了只拥有此刻,我们一无所有。

唐国明说:我们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我们只是在途上;我们的生活不是在别处,我们只是生活在途上;学生问死,道听途说,闲言碎语;为菜米油盐酱醋茶或钱权名利诗酒花,奔波不停,劳作不息;在n是整数前提下,要么永远在1除以“2的n次方”的至小无内的流动时空途中永存而在地转圈,将自己消解耗尽;要不就是处于“2的n次方”那个至大无外能自由而行的时空途中,将自己无限永恒。

唐国明说:我有长风情怀与鹅毛风范;我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

唐国明说:我说的“长风情怀”就是流传千古的抱负”;我说的“鹅毛风范”就是不记功利得失对一件造福万世之事的坚持。

————————————————————————————————

唐国明著名红叶之问

面对一片红叶描述—— 1、那是一片如血的红叶。 2、那是一片如同夕阳中晚霞如血的叶子。 3、那一片如同夕阳中晚霞的如血红叶,已经往无边的黄昏天际落下去了。 ——对于一片红叶的描述,三个作家会有这样三种不同的表述,一个作家也会有这样三次描述,人类文化也会这样三阶梯式的递进发展。 请问对于三个作家他们是在相互影响创造,还是在“抄袭”?

————————————————————————————————

鹅毛诗中的才情 鹅毛诗14首再现曹雪芹文笔学者(2)

鹅毛诗中的才情 鹅毛诗14首再现曹雪芹文笔学者(3)

————————————————————————————

唐国明定理:

1、“任一偶数除以2”加减同一个正整数,能得出等于这个偶数的两个素数;且两不对等素数都分布在“偶数除以2”两边的区间,并与之数差相等。

2、1是2的半途——万物永远处在半途之中,万有总在途中,当你抵达“1 n”时,你就处在“2 2n”的半途中。即当你抵达1时,你就处在2的半途中,当你抵达2时,你处在4的半途中或当你到达1时,你想抵达2;当你到达2时,你想抵达4,面对前途的无穷无尽,你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只是在途上、在此刻;你的生活不是在别处,你只是生活在途中;你永远就这样处在另一个未知的半途之上,你永远就这样被置于一个未知的“零乡”。

————————————————————————————————

鹅毛诗中的才情 鹅毛诗14首再现曹雪芹文笔学者(4)

鹅毛诗中的才情 鹅毛诗14首再现曹雪芹文笔学者(5)

————————————————————————————————

半途哲人、鹅毛诗人、再现曹雪芹文笔学者、诗意流作家唐国明作品

————————————————————————————————

唐国明鹅毛诗14首选读

———————————————————————————————

第一首: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的唐国明

…………………………………………

即使他的名气与才华与他租住的8平方米多么不匹配

即使他的半途主义、诗意流、鹅毛诗与考古复原再现《红楼梦》曹雪芹文笔与他论证的“1 1”与“3x 1”

只为他每天换来一餐饭与几件朴裳素衣

他总是笑嘻嘻地在岳麓山的明月下与灯影里

与他的林黛玉、薛宝钗,与他的西施、虞姬、王昭君、貂蝉、杨贵妃、嫦娥做红颜知己

…………………………………………

即使有许多双手与绳子想捆绑他回归油盐柴米

即使有无数的箭与无数支枪管对着他长着无数双天鹅翅膀的身体,想将它射回现实

可他在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的飞翔里

仍然雷打不动、火烧不移、风雨不倒地将自己的梦想坚持到底

…………………………………………

他只想活在稿纸与墨香里写下自己想写的

他只想在自己想飞的梦里飞下去

…………………………………………

在只想与钱恋爱、只想与钱结婚、只想与钱生子、只想与钱睡觉,只想在与钱永不分离的尘世中

他只想与风与水与江与湖与山与花,与竹与诗与酒与清风明月一样的女孩在一起

他不想像女诗人潘金莲那样,因一首满足自己干渴身体的流水诗名声鹊起,从此就可以日夜将西门庆抱在怀里糊口度日

…………………………………………

哪怕天下只租给他8平方米,哪怕天下只赐给他一餐活命的粮食,哪怕天下的女孩都将添香的红袖为他藏起

为造福万代,他却如一股大风一样,带着他满天的鹅毛诗与鹅毛雪飞天盖地

…………………………………………

第二首:秋诗

…………………………………………

1、

天鹅死了,只剩下满天飞舞的鹅毛

唐宋亡了,只剩下了唐诗宋词的低唱喊叫

故乡没了,还有我与满天下的无乡人在远方行走

秋天来了,又是树叶将被抛弃的时候

2、

故乡被荒凉在山顶之上

我被故乡荒凉在远方

3、

故乡是一个越老越想靠近的零乡

是一个

叫园林或桃花源或红楼梦的地方

…………………………………………

第三首:深居麓山为什么

…………………………………………

是为了流传千古,还是为了得稻求谷

是为了写作,还是为了弄云戏雾

是为了探索未知,还是为了离家散步

是为了柴米油盐,还是为了花与诗酒

是为了真理,还是为了弄假务虚

是为了文学,还是为了骑马看牛

…………………………………………

第四首:我是不是不应该

…………………………………………

我是不是不应该把——

识你之理与力,看他之理与力,合诸家之理与力,知行之,得我之理与力

——这句话当做一个哲学观点而提出

…………………………………………

我是不是不应该到处宣称——

因“哥德巴赫猜想1 1”与世界数学难题“3x 1”猜想的启发,唐国明开创出了“半途主义”

是不是不应该宣称“半途主义”就是——

当你抵达1时,你就处在2的半途中,当你抵达2时,你仍处在4的半途中;面对前途的无穷无尽,你永远会处在另一个未知的半途之上,你永远就这样被置于一个未知的“零乡”之中

是不是不应该跟人说:1是2的半途,2是1的下一刻;此刻是我们最大的财富

…………………………………………

我是不是不应该受穷,也不应该住在这个8平方米里,如一头在岳麓山下不断耕耘的大黄牛,写出惠泽天下、造福万代的文学作品

我是不是不应该将《红楼梦》八十回后发现的曹雪芹文笔,以考古的方式再现出来,拿去问世出版发表

我是不是不应该声称从3x 1猜想中发现了万有的规律

不应该十年如一日地两耳不闻窗外事,在岳麓山下将冷板凳一坐到底

不应该从向阳坡上8平方米搬到向阳坡下向阳村地下室,做出那些攻不破、摔不烂,打不垮、灭不掉,冷了不能穿,饿了不能吃的东西

…………………………………………

我是不是不应该不计较功利地去做一个雷打不动、火烧不倒、风雨无畏、一餐饭不死的自己

不计较得失地追求做一个千古留名的人,追求写出流芳百世的作品

…………………………………………

我是不是不应该娶不起老婆、买不起房子、看不起病、上不起学、吃不起肉

不应该为了天下《红楼梦》读者少去人生一恨而付出

到头来落得个名气才气与生活不匹配的悲剧

而让全世界一说起我就唉声叹气

…………………………………………

我是不是不应该为了梦想拮据地每天吃一餐饭,最后成了习惯一天一餐的一餐饭先生

我是不是不应该在地下室,以地下室先生的身份宣称:我是一个不失长风情怀,已具鹅毛风范的文人

…………………………………………

我是不是不应该——

雷劈不倒,火烧不移,风雨不垮,似朗月清风

日食随时,起住随所,执笔随心,如闲云流水

…………………………………………

我是不是不应该——

对汹涌潮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流血不失长风情怀

居安宁山脚,贫则无忧富则无过,火烧无损鹅毛风范

…………………………………………

我是不是不应该——

与时俱进认知世界真理,思危奋发图强

实事求是改造现实命运,修德安和天下

…………………………………………

我是不是不应该——

读万卷书,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行万里路,穷天地之理,成一家之言

…………………………………………

我是不是不应该——

似神仙下凡,火烧不死,寻残觅缺,考古《石头记》

如曹公在世,雷劈不倒,食风餐月,复原《红楼梦》

…………………………………………

我是不是不应该——

不忍心诗歌被口语化、垃圾化、下半身化

十年埋头为保卫诗歌、圣洁诗歌、复活诗歌原生纯洁性、音乐性、民间性创造出鹅毛诗

宣称——

以汹涌之势圣洁诗歌神坛的脏泥污水

以大风吹送鹅毛扬空之力让诗歌重回不胜寒的高处

…………………………………………

我是不是不应该——

无事上山取林泉,白水当酒对明月

是不是不应该——

不为风雨不为云,只为一梦在耕耘

板凳一坐十年冷,煮血蒸泪烧诗文

泪看一片枯荷尽,归居麓山灯月明

…………………………………………

我是不是不应该这样还是不应该那样

我这样那样,我不这样不那样

都是为了爱自己与这个世界

…………………………………………

第五首:今夜,我与嫦娥过中秋

…………………………………………

天空这个村庄,今夜只有我与嫦娥

今夜,我与嫦娥过中秋

…………………………………………

今夜的天空没有王与统治制度

只有一条闪动的银河与稻浪一样起伏的云朵

…………………………………………

大地很快乐,天空也很快乐

今夜我与嫦娥过中秋

今夜的圆月是我与嫦娥同眠的小屋

…………………………………………

今夜,嫦娥与我一起睡在鹅毛床上

生出共同的儿子叫鹅毛诗歌

…………………………………………

第六首:明月在天上

…………………………………………

一杯酒在故里,一杯酒在远方

两杯酒碰出天上一轮月亮

远在天际的故乡,远成了天空的月亮

…………………………………………

相聚的,围着桌子围着筷子与碗,围着

稻田上月亮一样的村庄

独处的,看着窗子看着天上

坐在远方这垛墙上

…………………………………………

无论在远方还是在故乡,在家里还是在路上

天上总有一轮明月让你我遥望

天空总有一轮明月放出光

把你我的夜晚照亮

…………………………………………

无论你我走到哪

不管你我留守田园还是村庄

总有人在今夜把你我当成月亮张望

…………………………………………

第七首:今夜,我没有爱情

…………………………………………

今夜的月亮是爱情是故土

今夜的月亮代表你也代表我

…………………………………………

今夜,我是传递灵魂的天使

我像疾风一样与群鸟

飞过大地的屋顶

…………………………………………

今夜,我没有爱情

我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坚守自己的王座

看护着自己的故国山河

…………………………………………

今夜,我是月光女神

在爱神遗忘的粮仓

传递稻谷与麦子的精神

…………………………………………

第八首:祖国,我在这样写着

…………………………………………

祖国,你把我深深地用土埋没

深深地用土埋没,然后让我长出芽长成大树

为你一年又一年结果开出花朵

…………………………………………

第九首:山顶的草木

…………………………………………

我不是一起诞生,一起枯黄,一起死亡的稻谷

我是开在山顶的花朵,我是离天空最近的草木

我矮小的身体到达了别人到达不了的高度

…………………………………………

第十首:这棵树

…………………………………………

这棵树很高,这棵树很大

这棵树雷劈不倒、火烧不死、风雨不垮

…………………………………………

第十一首:我们为什么都做了千古留名的穷人

…………………………………………

上天提一盏青灯给了我们

大地将一张纸与一支笔给我们后

还给了我们一个墨水瓶

…………………………………………

第十二首:他的人生

…………………………………………

他为了生活把自己的梦想踩得吱呀乱叫

丈夫、父亲的重任把他压在一个叫挣钱的机器上转个不停

他在像一根稻草,在青了又黄,黄了又青的生长里轮回着完成人生

…………………………………………

第十三首:梦想活在现实的8平方米里

…………………………………………

现实把梦想逼进了黄河死去,就如现实

把我逼进了8平方米地下室的长江奔腾不息

…………………………………………

一声声长叹把我叹进了历史堆里

大地的眼把我看上了天空深处

我一人与青灯黄卷千年相依

…………………………………………

长江黄河奔腾入我梦里

把酒问月之时,伊人她在何处

…………………………………………

秋日的朝阳一日又一日晒黄大地

南归的天鹅它是否会飞进我的鹅毛诗里

…………………………………………

第十四首:总有一个这样你想打听的人

…………………………………………

对于我,长沙像一个望着我流泪却无能为力的情人

对于别人,长沙更像一种放任你成长你越想离开又想方设法没有离开越想在此扑腾的心情

这里永远如一位热得烧身、冷得寒心用双手就能抱住的恋人

静而不动的湘江总是静而不动地上浮下沉着橘子洲上指点江山的精神

…………………………………………

这里永远有一座你想去爬的山,有一扇你老想进去窥探究竟却不能随便进入的书院大门

有一个你想去就可以去随便坐坐的爱晚亭

有一条你常想去走走的麓山路

还有一个你总能想起来的人

…………………………………………

你总想打听他

是不是还住在向阳坡28号下的向阳村做着他的一餐饭先生与地下室先生

是不是还在他为梦想租来的8平方米内发出他“思危奋发图强、修德安和天下”的声音

…………………………………………

你总是为他叹息,为他不断向世界提问

他给你的答案总是写满了“流血不失长风情怀,火烧无损鹅毛风范”的诗文

…………………………………………

你老想他的真实名字是不是叫唐国明,你老想他是来自天上还是一个本来就出生于山里的湖南人

——————————————————————

作者简介:

——————————————————————————————————————

……………………………………………………………………………………………………

唐国明的书法:鹅毛帖

……………………………………………………

鹅毛诗中的才情 鹅毛诗14首再现曹雪芹文笔学者(6)

唐国明遵循自己的“ 识你之理与力,看他之理与力,合诸家之理与力,知行之,得我之理与力”原则,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 1”与世界数学难题“3x 1”猜想的启发,得出的“半途哲论”名言:

1、1是2的半途,万物永远处在半途之中,万有总在途中。

2、半途就是一种飘着永远抵达不了尽头的无归的零乡状态。

3、我们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我们只是在途中、在此刻。

4、远方没有远方,你到达的远方,不过又是一个远方的半途之上。

5、写天地之得失、强天下之心力。我被一切改写,我在改写一切。

6、力定乾坤,理安天下。万有在增减变化,而不在生灭。宇宙始于似递增递减的奇偶造化中,太阳永不会熄灭。

7、人类的文化父亲与母亲就是文学与数学。

8、在途上的我们,除了只拥有此刻,我们一无所有。

9、人只有把自己放置在半途上,才有成就自己的多种可能。

………………………………………………………………………………………………………………………………………………………………

唐国明说过:续写《红楼梦》一万年也没有意义

………………………………………………………………………………

唐国明从《红楼梦》程高本后40回中将发现的曹雪芹文笔,如同寻找一个被人分尸后的尸骨,将找到的点点滴滴曹文骨肉组织起来,然后以考古复原的方式再现出了《红楼梦》八十回后的曹雪芹文笔二十回,

自然地契合了脂批中多次提到的百回《红楼梦》,名为《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

在仍以考古复原方式再现《红楼梦》第67回曹文的基础上,与对前79回的再次校对上……

另,前八十回其他回,是以俞平伯先生校对的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的《红楼梦》前八十回、

河南郑州2004年9月海燕出版社第1版周汝昌先生用所有脂批本汇校的八十回《红楼梦》

与2003年4月作家出版社第1版郑庆山先生校订的《脂本汇校石头记》八十回为主校本,

以考古复原的方式相互汇校而成,再与200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第3版《红楼梦》互校一次成文后,再参照程乙本、程甲本纠正语句错误之处。

加上我在程高本后四十回基础上去伪存真考古复原的八十回后的二十回《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

而合成了这个前后语言风格统一、脉络贯通,回归于曹雪芹原意原笔的百回版本——

《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原名《唐国明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

————————————————————————————————

鹅毛诗中的才情 鹅毛诗14首再现曹雪芹文笔学者(7)

————————————————————————————————————————————————————————————————

唐国明是谁——

一个雷打不动、火烧不倒、风雨不垮、踩倒高山就上路的明月清风中人;

一个流血不失长风情怀,火烧无损鹅毛风范、究天地之得失,强天下之心力、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的文人;

一个胸怀惠泽天下、造福万代;与时俱进思危奋发、实事求是安和天下精神情怀的人类知识分子;

一个提出半途哲论的命运跋涉者、文学执着者、思想开拓者、灵魂共鸣者的半途主义哲人、诗意流公子;

一个识你之理与力,看他之理与力,合诸家之理与力,知行之,得我之理与力的红楼梦中人、再现曹雪芹文笔学者;

一个喊出力定乾坤、理安天下, 我是流传千古的无用之王的鹅毛诗人;

一个主张去除框架束缚,把古诗写得天然上口、自然成声、水到成流、清水出尘的自由古体诗人。

………………………………………………………………………………

体现在唐国明身上的半途主义人文精神,如唐国明诗作名篇《读书人》中所说的——

雷劈不倒,火烧不移,风雨不垮,似朗月清风/ 日食随时,起住随所,执笔随心,如闲云流水

对汹涌潮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流血不失长风情怀/ 居安宁山脚,贫则无忧富则无过,火烧无损鹅毛风范

与时俱进认知世界真理,思危奋发图强/ 实事求是改造现实命运,修德安和天下

读万卷书,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富天下之力/ 行万里路,穷天地之理,成一家之言,安天下之心

————————————————————————————

鹅毛诗中的才情 鹅毛诗14首再现曹雪芹文笔学者(8)

——————————————————————

………………………………………………………………………………………………………………………………………………………………

唐国明,男,汉族,半途主义哲人、鹅毛诗人、再现曹雪芹文笔学者、诗意流作家,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一个现居长沙,融文人、诗人、哲人于一体,集文学家、哲学家、红学家于一身,开创考古复原再现曹雪芹文笔、鹅毛诗、半途主义、诗意流的著名作家、学者。

自发表作品以来,已在《钟山》《诗刊》及其他国内外书报刊发表文学、红学、数学方面文章数篇。

2012年在《鸭绿江》杂志发表来源于茨威格10万多字的非虚构长篇作品《麦哲伦传》、匹敌海明威《老人与海》的1万多字的短篇小说《我是麦哲伦》。这小说从2008年初稿,到2012年发表,到如今2021年发表快10年了。自2008年到2021年仍不断修改,现剩1万5千多字,可以说是唐国明第一篇带半途主义色彩的小说作品。

自2013年始其墨迹“鹅毛帖”一幅字能换3000元。

2016年出版成名作《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2017年中国红学会将其列入《红楼梦学刊》2014年至2016年红学书目。

2018年自传作品《这样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 1与3x 1》于上海作协、华东师大获奖。

2019年出版网红至今的半途主义文学诗集《鹅毛诗》。

自2013年起,其开创考古复原曹文红学、开创鹅毛诗、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 1与3x 1猜想得出“半途哲论”的追梦事迹陆续被湖南卫视、浙江卫视、北京卫视、贵州卫视、辽宁卫视、湖北卫视、安徽卫视、南方卫视等电视台通过电视节目《中国梦想秀》《奇妙的汉字》《最爱是中华》《有话就说》……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与报道,被美国及其海内外无数报刊网络媒体报道至今。

2017年,分别论证了世界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1 1”与世界数学难题“3x 1”猜想,并从“3x 1”发现了万有规律公式,通过论证“1 1”与“3x 1”得出了“半途”哲论:你永远处在另一个未知的半途之上,你永远就这样被置于一个未知的“零乡”……

2018年4月完成《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原名《唐国明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

2019年4月江苏无锡市《太湖》杂志双月刊发表唐国明半途主义文学探索“诗意流小说”原创开山之作《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

2020年6月完成半途主义文学探索小说扛鼎之作“鹅毛小说”《零乡》。

什么是唐国明“鹅毛小说”,就如作家唐国明本人所说的——

鹅毛小说,就是吸收了诗文形散而神不散的创作手法,就像鹅毛脱离了天鹅,迎风四处飞舞,鹅毛仍然是这只天鹅身上的鹅毛。

2020年10月29日与10月30日,唐国明因微博新闻话题#男子蜗居20年想复原红楼梦#连续两天上热搜,成为网络 “亿万流量”的热门人物。

2021年10月9日至10月15日,唐国明因新闻话题#男子蜗居出租屋21年复原红楼梦#上全网热搜。

2022年4月唐国明出版集22年心血企图以文学方式阐释半途主义哲学的跨文体式长篇小说,集诗、文 、史、数、哲于一体的、开创“诗意流”的百科全书式史诗《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

2022年4月8日正观新闻全网发布关于唐国明的新闻《湖南一男子蜗居22年复原红楼梦》,报道唐国明开创半途主义和鹅毛诗。

2022年4月9日至11日澎湃新闻发布关于唐国明的#男子蜗居22年再现红楼梦80回后曹雪芹文笔#新闻上长沙同城热搜。

…………………………………………………………………………………………………………………………………………………

………………………………………

鹅毛诗中的才情 鹅毛诗14首再现曹雪芹文笔学者(9)

唐国明在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 1”与世界数学难题“3x 1”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数学与“半途哲论”成就摘要:

=============================================================

1、“1 1”:

无论一个多大的素数,除素数2与5外,它的个位数总是1、3、7、9;无论多么大偶数,它的个位数总是0、2、4、6、8,“任一偶数除以2”加减同一个正整数,能得出等于这个偶数的两个素数;且两不对等素数都分布在“偶数除以2”两边的区间,并与之数差相等。这个理论我们在已知的偶数素数区间是成立的,面对无穷无尽的未知数我们只能在一个区间数一个区间数的推进验证中认可这个理论,因此哥德巴赫猜想即“1+1”通用公式为:

t﹦[(t÷2)﹣q]+[(t÷2)+q]

(偶数t>2时,q是两素数与“这个偶数除以2”的数差;除素数2与5外,其素数个位数取数范围只能在1、3、7、9中循环取。)

2、“3x 1”与万有通变规律、万有总在途中公式:

用个位数是1、3、5、7、9的奇数,乘以3加1,则会递增为个位数是0、2、4、6、8的偶数,我们且把这一由奇数递增为偶数的运算规则叫“奇变”,再用2连续整除至此偶数为奇数,我们且把这一由偶数递减为奇数的运算规则叫“偶变”……任一大于零的正整数,通过连续的这样的“奇变偶变”运算,如无穷无尽数字的万有总是永远处在“3x+1”猜想通过“奇变”“偶变”原则抵达4、2、1的途中……

2的n次方是所有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规则抵达4、2、1数流的终结线,又是从4、2、1回归无穷数据宇宙的起始线。在这条2的n次方线上,有无数从4、2、1回时的分流点与抵达4、2、1数流的汇聚点,这些点却是在2的n次方合4+6n形式的数点上。因此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规则经过2的n次方合4+6n数的汇聚点,可以回流出通过“3x+1”“奇变”“偶变”而来抵达4、2、1的无际的数流。 它描述的无尽的奇数偶数遵循“奇变”“偶变”运行规则最终抵达4、2、1的结果。是宇宙无为地从无序到有序从始到终,又从终到始地循环往复如此存在于宇宙创造着天生着宇宙万物诗意地生成消亡、消亡生成的最好最恰当的表述,所以此万有通变规律公式为:

……x ↔ 3x+1……↔2的n次方 ↔ …… ↔ 4、2、1……

……1+2n→4+6n…… ↔ 2的n次方 ↔ …… ↔ 4、2、1……

——宇宙万物就是这样如此诗意地以波段形式生成消亡、消亡生成。这就是万有的通变规律与万有总在途中通变公式。根据“3x+1”猜想“奇变”“偶变”原理,宇宙万有的诞生,应是一波段一波段类似于“3x+1”猜想“奇变”“偶变”过程中,随n数据的变化大小而不断排列生成。

它描述的无尽的奇数偶数遵循“奇变”“偶变”运行规则最终抵达4、2、1的结果是宇宙“万有总在途中”最好最恰当的表述,也是世界是一个无限的整体最好的表达,更是人类将来遵循“3x+1”猜想“奇变递增”“偶变递减”原则,以大数据形式进入4、2、1循环有序的运转后,一种人类梦想的“神”,超越于人类每一个人见识,甚至囊括所有智慧无所不能的“超我”将诞生于这个世界的数学告知形式。更是对世界事物是“偶数时”发生递减回到“奇数时”,回到“奇数时”又会递增回到“偶数时”,世界事物就是如此地在遵循着“3x 1”猜想“奇变递增”“偶变递减”原则在让一切守恒、平衡的最好描述。同时这公式也哲学的解释了循环有序运转的世界生活系统,就如循环有序运转的4、2、1形式,是由无数未知数遵循着“3x 1”猜想“奇变递增”“偶变递减”原则演变而来与我们照面的——也就是说它是哲学家们一直在追问的“世界为何变得如此”的最好数学形式的解答。

不管怎样,万有总是永远处在“3x+1”猜想通过“奇变”“偶变”原则抵达4、2、1的途中,万有的某事某刻与某个历史时期都只不过处在它“奇变”“偶变”数据流中某个运行形式的数据分离点上,永远处在一个未知的半途之中,永远被置于一个未知的“零乡”……

…………………………………………………………………………………………………………………………………………………………

3、“半途”哲论(唐国明遵循自己的“识你之理与力,看他之理与力,合诸家之理与力,知行之,得我之理与力”原则,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 1”与世界数学难题“3x 1”猜想的启发,得出的“半途哲论”)

在n是整数前提下,1除以2的n次方就是至小无内,2的n次方就是至大无外,唐国明遵循自己的“识你之理,看他之理,合诸家之理,知行之,得我之理”原则,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 1”与世界数学难题“3x 1”猜想的启发,得出的“半途哲论”:

1是2的半途——万物永远处在半途之中,万有总在途中,当你抵达“1 n”时,你就处在“2 2n”的半途中。即当你抵达1时,你就处在2的半途中,当你抵达2时,你处在4的半途中或当你到达1时,你想抵达2;当你到达2时,你想抵达4。但你抵达1时也是在此刻,你抵达2时也是在此刻,你抵达4时也是在此刻;面对前途的无穷无尽,你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只是在途上,只是在此刻;你在n是整数前提下,要么永远在1除以2的n次方的至小无内的流动时空途中永存而在地为生存转圈,将自己消解耗尽;要不就是处于2的n次方那个至大无外能自由而行的时空途中,将自己无限永恒。你永远就这样处在另一个未知数的半途之上,你永远就这样被置于一个未知的“零乡”。

我们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我们只是在途中、在此刻,我们都是途中人。我们的生活不是在别处,我们只是生活在途上。我们都是半途上的产物。远方没有远方,你到达的远方,不过又是一个远方的半途之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