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最后一个劫难是什么(你只知道西游记中的最后一劫难)

西游记中最后一个劫难是什么(你只知道西游记中的最后一劫难)(1)

泰戈尔曾经说过:"上天完全是为了坚强你的意志,才在道路上设下重重的障碍。"

不懂得感恩的唐僧成不了真佛

如来佛祖和观音菩萨为了取经团队有所历练,放了很多妖怪作为"拦路虎",整整设下了九九八十一难。

我们都熟知八十一难中的最后一难"落水晒经书",此难虽说排在九九八十一难里面的最后一位,但是意义也十分深重,是师徒四人九九归真历难圆满的最后一步。

西游记中最后一个劫难是什么(你只知道西游记中的最后一劫难)(2)

《西游记》第九十九回,唐僧师徒四人历经八十难从佛祖手中取得"大乘真经",又被八金刚"连马与经,坠落下地",师徒心里明白还有一难未受。

而后当师徒四人苦于无法过河时,又突然遇到当年西行时曾经帮助他们过河的老龟"大白赖头鼋",这"大白赖头鼋"也正好有意渡他们几人回东岸。

这只"大白赖头鼋"是《西游记》原著四十九回中,师徒四人消灭金鱼精后,免费驮他们过通天河的老乌龟。原本老鼋是"感大圣之恩",因为被赶走的金鱼精占了他的洞府,如今金鱼精被灭以后,"团圞老小,再不须挨土帮泥,得居旧舍"

西游记中最后一个劫难是什么(你只知道西游记中的最后一劫难)(3)

老鼋虽然对着师徒四人说"此恩重若丘山,深如大海",但是唐僧实在过意不去,留下一句:"无物可赠,待我取经回谢你。"这才有了老鼋开口相求想问问自己"几时得脱本壳,可得一个人身。"

俗话说得好:"无利不起早,百事利当先。"老鼋自然也不是个大好人。老鼋"连马五口,驮在身上,径回东岸而来"到了河中央时,开始问起唐僧是否兑现了当年许下的承诺"问声归着之事,还有多少年寿"。

然而,不曾想到唐僧竟然忘记了老鼋的所付之托。一气之下,老鼋直接将他们连同经书全部抛到河里,最后宝贵的经书虽然从河里捞出,但是也损毁了许多,留下无法弥补的残缺。

西游记中最后一个劫难是什么(你只知道西游记中的最后一劫难)(4)

值得一提的是,这第八十一难表达了《西游记》原著作者吴承恩对"难"与"成"的理解。如来佛祖原本可以让师徒四人先受完最后一难再回到西天,但是偏偏要让几人到了西天拿到"大乘真经"以后,再派八金刚将他们送回去,导致最后被连宝贵的经书都被老鼋迁怒,宝贵的"大乘真经"也变得残缺不全。

其实,这也是原著作者在向世人暗示和传递一个真理,任何缺少了"感恩"的成功,都是残缺不完整的。唐僧的成功,离不开众生的帮助,单凭唐僧一人,尽管有恒心有毅力,也无法顺利到达西天。

不过,唐僧却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受了老鼋的帮忙,虽然答应了老鼋的要求,却只惦记着自己的经书,忘记了一路上受到的帮助。而佛祖并没有忘记,一路上关注师徒四人取经实时的佛祖,特地要给唐僧这最后一难。

西游记中最后一个劫难是什么(你只知道西游记中的最后一劫难)(5)

不懂得感恩的唐僧并没有资格得到成功,即成不了真佛。也正是最后一难留下的遗憾,让唐僧受到了最严厉深刻的教诲,无法再忽略一路上所受的恩惠,才真正成佛。

其实根据中国历史古书的相关记载,现实中的高僧"玄奘"从印度取得的经书也是因为某些原因而残缺不完整的。可见,吴承恩老师在小说结尾的设计,是有意与历史贴合的。

唐僧的第一难应当追溯到他的上一世

而《西游记》除了最后一难以外,意义深重的还有第一难。不过,最后一难大家都知道,却很少有人知道第一难是什么。许多读者会误以为第一难应当是发生在唐僧收徒弟孙悟空的时候,其实不然。

西游记中最后一个劫难是什么(你只知道西游记中的最后一劫难)(6)

首先必须知道的是,九九八十一难是以唐僧为主体的,唐僧几个徒弟的主要作用只是帮助唐僧打妖怪取得正经而已。而这八十一难的第一难其实应当是"是金蝉子被贬",喻有"金蝉脱壳"之意

因为唯有从"金蝉遭贬第一难"开始算起,加上后面的第二难"出胎几杀", "满月抛江""寻亲报冤"......才能凑成整整八十一难。

《西游记》中唐僧的身份原本是释迦牟尼如来佛的二徒弟"金蝉子",而后金蝉长老被贬转世才变成东土大唐高僧唐三藏。准确的来说,唐三藏是经历过金蝉子九次转世而成的。

西游记中最后一个劫难是什么(你只知道西游记中的最后一劫难)(7)

金蝉子被贬下凡以后,投胎又长大而后死掉,又继续投胎、长大、死掉、再投......九次轮回之后,第十次转世的金蝉子才是唐僧

金禅子脱壳变身也被看作是长生和再生,唐僧的前世是金禅子也不是个秘密,也正因此,才有妖怪间流传的"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的说法。所以,唐僧的第一难真正算起来应当追溯到他的上一世。

金蝉长老的原身只是一只生活在佛祖灵山菩提树上的蝉,因为长时间听佛祖念经最后悟道有了佛性被佛祖点化收为二徒弟。金蝉子很有灵性,成为佛祖徒弟以后地位水涨船高。

西游记中最后一个劫难是什么(你只知道西游记中的最后一劫难)(8)

《西游记》原著第十二回中,观音菩萨口中道出了唐僧前世被贬的原因,即:"不听佛祖讲经,故贬下灵山。"

菩萨的意思是,原本金蝉长老是如来佛祖的徒弟,由于轻师慢教骄傲自满,自视不凡无需上进,才最终被如来佛祖贬为凡身到东土重生。

可见,无论是金蝉长老被贬转世还是开启整个取经大业师徒四人历经八十一难,都是佛祖一人安排好的。如来佛祖在以这样的磨难告诉唐僧"日中则退,月满则缺"。

西游记中最后一个劫难是什么(你只知道西游记中的最后一劫难)(9)

金蝉子自视不凡则赐予他种种磨难,使其饱受挫折"满招损谦受益"。也是用磨难,让唐僧及几个徒弟明白生活的痛苦和磨难都是一种历练,经历过以后才能真正成佛。

取经是一个追求,必须历难克险

而以佛教的标准去衡量作者吴承恩在《西游记》设置的九九八十一难,则可见其格局之高。唐三藏作为金蝉子,受尽轮回之苦,而这轮回之苦及最终得以"自度"所受的九九八十一难都体现了佛教的大乘精神。

与其说是唐三藏在受苦,不如说是金蝉子在修行。如来佛祖点化金蝉子之时,金蝉子虽说是大道已成,但是仍然需要修行。西天取经便是如来给他设置的修行途径。

西游记中最后一个劫难是什么(你只知道西游记中的最后一劫难)(10)

唯有自度,得以度人。众生皆苦,金蝉子唯有切身体会,才能真正明白,而所取得的真经,也是最终师徒四人收获的大乘之心。只有将八十一难中第一难和最后第八十一难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揭示西天取经的目的。

真经不是东土相求,而是佛祖强送。如来佛祖和观音菩萨日行千里,并非真的需要一个取经团队千里迢迢来将经书拿来又拿走。

修行的意义在此,单单看经是无法悟道的,毕竟就算观音菩萨和如来佛祖派人将大乘经书直接送到唐僧手中也并没有什么用。

西游记中最后一个劫难是什么(你只知道西游记中的最后一劫难)(11)

八十一难中师徒四人必须不断地降妖伏魔,而这魔便是妨碍他们修行的一切烦恼、忧愁、疑惑。"降魔"是修行之人内心最难的斗争。唐僧必须亲自去历练,在重重磨难中修身养性,才能真正教化众生。

从最基本的角度来看,八十一难的寓意彰显了金蝉子追求成功的一个过程。取经是一个追求,是一个理想,而理想并非唾手可得,必须历难克险。

文/竹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