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心理调节法(浅读黄帝内经探讨)

黄帝内经心理调节法(浅读黄帝内经探讨)(1)

对《黄帝内经》中“喜”情感隐喻研究,首先需要理清《黄帝内经》中的“喜”情感隐喻类型,以及每一种类型之所以不同于别的类型的原因,即每一种类型的概念化是怎样的,其有哪些具体语言表征。

其次,需要分析“喜”情感隐喻的体验理据,探究每一类“喜”情感隐喻的意义构建工作机制。然后分析《黄帝内经》“喜”情感隐喻与现代汉语“喜”情感隐喻的异同以及现代汉语“喜”与英语“happy”的对应关系。

最后,探究现代汉语“喜”在英汉语中的概念化异同,阐释在现代语言中,英语“happy”和汉语“喜”是在共性认知基础上存有差异。

一、“喜”情感隐喻的体验理据

黄帝内经心理调节法(浅读黄帝内经探讨)(2)

语言具有理据性意味着语言需有理据来支持并可以论证。语言的理据性就是承认语言与物质世界中的能指与所指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也就是说语言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关系是有一定的匹配理由。

对于语言的理解,学者们从不同角度为之定义。Hiraga将理据视为“形式与意义之间的一种非任意关系”;Haiman定义理据为“设想现实中语言的一种结构相似性”。

Geeraerts认为理据是“字面意义与修辞意义之间的一种范例关系”。许国璋从人的实际思想行为角度来定义理据,指出“理据是人在选择符号时的思想动机”。

赵彦春从词义方面为理据定义,认为“所谓理据,指的是为什么某个词汇单位自然地具有它现在的意义,或者表明为什么某个特定意义对于我们的感官来说,用某个音或词来表达就更自然或更合理些”。

黄帝内经心理调节法(浅读黄帝内经探讨)(3)

不管学者们从哪些角度出发定义语言的理据,所有的这些定义都是从人的感觉和体验出发来定义的,这是典型的认知语言学的认知理据观点。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有理据性,和索绪尔语言是任意性的理论恰好相反。索绪尔的任意性认为语言与物质世界中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也就是说语言符号与其意义之间没有任何的关联。

认知语言学对语言的理据性从人的体验出发并在多个方面都做了一些论证,比如从神经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吸取有力的能支撑语言符号与其意义相匹配的现象与切身体验。

尽管有些论证不够充分,但是至少是比较有力的证据。现实世界中的拟声、拟像性或像似性,无论如何都是任意性不能解释的,尤其像似性最能体现出语言的理据性。

黄帝内经心理调节法(浅读黄帝内经探讨)(4)

因为物质世界存无处不存在相似性,所以才会有物质世界无处不存在隐喻语言,物质世界的相似性就意味着语言的理据性。体验性是隐喻的根本属性。

“喜”情感隐喻也是通过事物之间的相似来获得理解和认知。相似性是通过人的体验而获得理解。《黄帝内经》里“喜”的隐喻意义很多,无法对其所有意义的体验理据性进行逐一探寻分析。

下面只选择其现代意义“高兴、快乐、愉快、心情舒畅”之意,分析其体验理据,以此作为典型,其它意义的体验理据也可以同样的方式探寻。

“喜”情感隐喻的认知语言学体验理据

有了人体物质神经元和心理活动的参与,在物质决定精神的指导前提下,在已经分析了前两者的体验理据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人在语言层面上的精神认知活动,以达到全面分析“喜”情感隐喻的体验理据性问题。

黄帝内经心理调节法(浅读黄帝内经探讨)(5)

认知语言学为隐喻语言的体验基础提供了大量的理据,但这种“语言—思维—语言”的循环研究模式还是不够严谨。

尽管如此,认知语言学为隐喻语言的体验理据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果隐喻语言是基于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而产生并源于身体体验,那么所有的语言都应该有此共性,而不仅仅只有少数语言才有隐喻语言。

因此语言学家们和语言学者们为了找出多种语言具有的隐喻语言共性,他们做了大量的跨语言的研究并找到了支持隐喻语言体验基础强有力的理据,情感隐喻语言学家Kövecses也为情感隐喻跨语言的理据做了大量的跨语言研究。

“喜”情感隐喻的心理语言学体验理据

尽管习惯上把隐喻看作是文学的或修辞的手段,关键的是隐喻有心理维度。也就是说隐喻是心理映射的结果,隐喻映射是拓扑图像形成和心理推断的过程。

黄帝内经心理调节法(浅读黄帝内经探讨)(6)

情感隐喻是涉及人类情感和情绪的语言,更是一种描述心理活动的语言,因此从经验上来说,心理语言学方面的体验证据是情感隐喻体验理据最有力的支撑,离开了人们心理的回放与想象,人们就无法理解情感隐喻。

像:“When he heard the news,he lit up/he radiated joy/he was gleaming”(当他听到那个消息的时候,他容光焕发/他散发出快乐/他满面红光)。

在这个例句中,如果我们没有相应的心理想象—“当人们心理感到高兴时,他的脸就会发光变亮”,那么我们仅仅只看到以上例子的文字,我们就无法理解其隐喻意义。又如,“He feels heart-warming”(他的心像一团火一样)。

火的那种暖暖的感觉是每个人都体验过的;因为某事高兴或兴奋时心理的那种暖暖的感觉每个人也应该体验过,因此,当看到“heart-warming”文字时,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心理联想和回放日常生活中的“心暖”和“火暖”情境体验。

黄帝内经心理调节法(浅读黄帝内经探讨)(7)

“喜”情感隐喻的神经语言学体验理据

“喜”情感隐喻的现代意义之一“高兴、快乐、愉快、心情舒畅”,其隐喻概念就是XIISUP或HAPPYISUP。神经理论认为“合并”是隐喻两个域共同合作的实例,在合并期间,永久的神经连接在两域之间发展。

“喜”不会无缘无故地发生,只有人们在看到或者遇到或正经历某件有益于自己的事情或情形,这样的物质基础才会刺激大脑神经元并激活大脑兴奋区域的神经节点,这些神经节点刺激并引发相关的神经系统。

比如运动神经系统、血液神经系统、心脏神经系统、五官神经系统等,与兴奋相关的各个人体外在器官对兴奋事件就会做出相应的外在生理反映。

黄帝内经心理调节法(浅读黄帝内经探讨)(8)

例如:“红光满面”或“笑靥如花”就表现在脸上;“眼睛发亮”或“笑眯眯”就表现在眼上;“眉开眼笑”或“喜笑颜开”就表现在眉上;“高兴得跳起来”或“趾高气扬”就表现在脚上。

这些人体器官的外在反映就是“喜”情感隐喻发生的生理理据,这也是人们能够感受到的体验理据。

由此可见,人们正经历的事件与人体器官所产生的外在反映或因为外在反映而产生的隐喻语言之间是有永久的神经连接的,这个神经连接合并两个域并共同合作进而产生并理解隐喻语言。

二、“喜”情感隐喻的意义构建

“喜”的意义构建与人们对“喜”的概念化直接相关。对于同一个“喜”概念,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概念化和概念化过程。

黄帝内经心理调节法(浅读黄帝内经探讨)(9)

对于这一现象,认知语言学认为这是与人们的生活环境,认知背景和文化差异所致。这种解释在认知层面上讲是合理的,也是正确的。

心理学上的解释是因为各人的个性差异不同,因此会有对同一概念的不同认知,这种观点出自Mischel的认知—情感系统理论。

为更形象地表明《黄帝内经》里“喜”的意义构建,本文尝试着整合了认知语言学的心理合成理论和心理学上表个性差异的认知—情感系统理论,创建了认知心理合成框架模型,突出人类共性认知基础上的个体差异性认知。

“喜”情感隐喻的心理空间

人们在进行认知事物的时候有一个心理过程,这个心理过程中产生的在线心理空间,包括空间构建词、元素以及心理空间格网等组件,这几个组件是人们理解和认知事物的关键。

黄帝内经心理调节法(浅读黄帝内经探讨)(10)

因此,要认知《黄帝内经》中“喜”在不同语境下的具体意义和其构建,首先应该了解人们在认知《黄帝内经》中“喜”的在线心理空间组件元素。

(1)“喜”空间构建词与元素

Evans&Green指出“根据心理空间理论,当我们在思考或者说话时,我们建立了心理空间。这些心理空间是由激发新建心理空间的语言单位或在先前已构建的心理空间之间来回转移注意力的语言单位所构建,这个语言单位就是空间构建词。

心理空间是在进行话语期间被构建的临时性概念域,这些空间包含很多实体元素。元素指的是要么被在线构建的实体,要么是在概念系统里预先就存在的实体”。

《黄帝内经》中就有这样的体现,如《素问·疏五过论》中,“离绝菀结,忧恐喜怒,五藏空虚,血气离守,工不能知,何术之语”。

黄帝内经心理调节法(浅读黄帝内经探讨)(11)

在此句里,“离绝菀结”就是整句的空间构建词,因为“离绝菀结”激发建立了一个心理空间或者也可说成是医学中情形,即:如因亲爱之人分离而怀念不绝,致情志郁结难解的情形或空间;而忧恐喜怒和五脏都是此空间所涉及的元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