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江拍摄的电影(1898年电影传入九江)

一、电影传入中国

在九江拍摄的电影(1898年电影传入九江)(1)

庐山恋影院

1896年8月11日,上海闸北唐家弄(今天潼路814弄35支弄)私家花园内的“又一村”在表演的娱乐节目中间穿插放映了由外国人带入的影片,这是电影在中国放映最早的记录,距离1895年12月28日世界电影诞生仅半年多时间。当时,中国人把它称为“西洋影戏”或“电光影戏”,以后统称为“影戏”。

1897年9月5日,上海出版的《游戏报》刊登《观美国影戏记》一文,详细记载了在茶园里放映影片的情形和作者的观后感,这是迄今所见中国最早的电影评论文字。

1898年,美国爱迪生电影公司派遣一名摄影师来到上海,拍摄了《上海警察》和《上海街景》两部短纪录片,并公开发行放映。

1903年,中国商人林祝三自国外携带影片和放映机,在北京打磨厂的天乐茶园公开放映电影,这是中国人自己输入影片在中国放映电影的开始。电影也开始从对外开放的上海传入中国内地。

1905年,第一部中国电影诞生。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了中国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它标志着中国电影正式诞生。影片记录了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谭鑫培表演的京剧《定军山》中“舞刀”等几个片段,由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庆泰(字景丰)为实际上的导演,照相师刘仲伦担任摄影,谭鑫培也成为第一位中国电影的演员。12月,天津法租界内的权仙茶楼因连续上演美国电影,改名为“权仙电戏园”,此后一直以上演电影为主。这应是有记载可查的中国最早的影院。

1906年,上海开始放映露天电影。电影放映场所正逐渐脱离最初的茶楼、菜馆。

1907年,北京东长安街上出现了第一家影院——“平安电影公司”,这是一家由外商创办的影院。

1908年,意大利侨民劳罗在上海拍摄了《上海第一辆电车行驶》、《上海租界各处风景》、《强行剪辫》等短纪录片。西班牙商人安·马雷斯在上海虹口海宁路乍浦路口租借了一溜冰场,搭建起一座可容纳250名观众的标准电影院,即上海“虹口活动影戏院”。这是上海出现的第一家正式的影院。

二、电影传入九江

在九江拍摄的电影(1898年电影传入九江)(2)

九江市天鹅电影院电影票

九江人的电影记忆最远可以追溯到1898年,这在当年的《湘报》还曾有过报道:“1898年,江西九江城内放映‘美国电光影戏’,在化善堂开演,每人戏资百文,先行买票,至晚凭票入内观剧。其所演各戏,系用电光照出,无不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近代社会风俗变化漫话》一书中也记载:“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江西九江城内放映‘美国电光影戏’,配以留声机。所唱各戏,皆音韵调和,娓娓可听。观者皆谓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莫不鼓掌称奇”。这便是九江历史上最早的电影放映活动。化善堂这个九江历史上第一场电影放映处,在原大中路388号。

九江人接触电影在全国算是非常早的一个城市,仅比电影首次进入的上海晚了2年,在江西省内第一,比省会南昌早了16年(注:都是有据可查的前提下)。

现在九江的人们知道较早的电影放映地点还有在现湓浦路西侧一座由旧货栈改建的“九江大戏院”,那里1933年开始放映电影,但开业时间不长,早期放映的影片有《十三妹大破能仁寺》及《火烧红莲寺》、《荒江女侠》等默片。

后来,夏季的九江,有人在孤溪埂湖滨广场放电影。靠湖边,有人用木板搭成阶梯,摆设藤椅,售高档票价。前排在地上钉木椿,铺长条木板,售低价票、 1934年以后,九江可以看到由胡蝶、高占非、王献斋、黎均均等明星主演的《桃花江》、《一夜豪华》等有声故事片。赵丹、白杨主演的《十字街头》,袁牧之、陈波主演的《桃花劫》等进步电影在浔城先后放映,这些电影让当时的年轻人思想得到不少启示。

抗战期间,在现环城路群艺馆旁原连城戏院隔壁,有过一家电影院。在庾亮南路二菜场对面的城建局礼堂旧址,也有一家日本人开设的电影院。售票处挂过明星照片.放过《济公活佛》等片,后来某夜被大风吹塌,变成一片瓦砾。1946年,九江市“青年电影院”在“三青团文化宫”开业。同年底,房主刘某收回房产权,电影院继续续租。电影院开业之初观众上座率很高,放映的《千里送京娘》曾轰动一时。以后,由于国民党伤兵大批不买票观影,横冲直撞,打人闹事,经常与维持秩序的士兵发生冲突,终酿成流血事件,观众受到严重骚扰,电影院最后被迫停业。1947年1月,这家电影院改名为“唯一电影院”,由于片源等问题,这家电影院最后也关闭。1947年下半年,国民党一伤兵在化善堂附近开设了“光明电影院”,约三四个月,又告关闭。

至此,直到解放,九江市区再也没有固定放映的电影院了。

在九江拍摄的电影(1898年电影传入九江)(3)

九江化纤厂影剧院电影票

1949年冬,解放后第一家私营“民众电影院”在湓浦路天主堂开业。开业后不久,因放映机不能使用,改与南昌电影院合作,营业收入分成。该院有长木靠椅500余座,每天仅放映一两场电影,上座率不高。维持到 1951年底,终因拖欠片租,亏损清理。1952年起,九江专区新农村报社投资购买放映机,接办“民众电影院”,改名“文教电影院”。

1951年8月,九江市中苏友好协会报请省中苏友好协会,下拨部分经费,并吸收职工集资,在孤溪埂新建成的工人文化俱乐部开办丁本市第一家公私合营的“中苏友好电影院”。

1952年5月,“中苏友好”和“文教”两家电影院合并。成立地方国营中苏友好电影院,直属九江市政府文教科领导,纳入市财政预算管理。

1953年,中苏友好电影院迁入环城路51号新建成的院屋。

大跃进期间,市财政拨款,在十里新工业区新建了—座电影院.即“十里电影院”。

1950年,由省电影教育工作队派驻九江专区一个队开始,九江电影巡回放映队陆续出现。

1953年11月,九江成立了一个女子电影队,是江西省仅有的两个女子电影工作队之一,更是全国首创。“女子电影工作队”出发到各县、区、乡巡回放映。

1959年,成立了省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九江专区分公司。

1963年,九江专区电影分公司在大校场原体校内开办了“南湖电影院”。1964年,在原朝阳路建成新院屋,改名“朝阳电影院”,改属市管。

文革期间,电影事业遭到摧残,大批电影被批判、禁映,九江专区电影分公司169部16mm影片被当成“废品”销毁,造成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巨大损失,为后来的影片发行工作带来严重困难。

1967年,九江市文化单位合并到“九江市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统一经营管理。城乡电影放映时常中断,期间多半是“接见”、“访问”一类纪录影片和允许上映的阿尔巴尼亚、朝鲜、越南等国的故事片,以及陆续发行的样板戏影片,反复重映,节目单调。

粉碎“四人帮”后,电影事业恢复了生机,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九江电影事业飞速发展。城市电影院每天放映七、八场,农村放映队每晚转两三个放映点,尽量满足城乡人民的看电影需求。

1979年,九江市利用公园人防工程,建成平战结合的地下电影院--公园电影院。市总工会新建了工人电影院。

1983年,九江市在新桥头西边建成了恒温、恒湿的天鹅电影院,兼映立体电影,成为全省一流电影院,名噪一时。天鹅电影院位于原一马路,现在原位置上兴建起天翔商务大酒店。

朝阳电影院是九江最早营业的电影院之一,有不少九江人的第一部电影都是在这里看的。90年代初,一方面受到新型娱乐产业的冲击,另一方面旧的设施难以达到新时期的新要求,朝阳电影院只能颓然关门。

在九江拍摄的电影(1898年电影传入九江)(4)

九江石化影剧院

此外,还有劳动电影院、人民电影院等,各个厂矿单位高等院校也有自己的电影院,比如九江石化电影院、九江化纤厂影剧院等,这些厂矿、高校的电影院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及本世纪初都是放电影的主要力量。

在九江拍摄的电影(1898年电影传入九江)(5)

红旗电影院

红旗电影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见证了九江电影产业的兴衰。与共和国同龄的九江红旗电影院是九江市成立时间最为久远的国营电影院,但和其他电影院一样,红旗电影院也在上世纪90年代初也步入了发展低潮。当时红旗电影院的全体员工都回了家,生活来源仅仅靠电影院几个门面的租金。2007年8月,红旗电影院沉寂了12年后,重新开业,引进当时全国最大院线上海联合院线,九江电影产业正式与全球接轨。这也把远离大荧幕多年的九江市民重新请回了电影院,九江的电影市场迎来复苏。

2011年,九江电影票房905.97万元。

2019年,九江电影票房16324.90万元,出票482.91万张。

2020年,九江电影票房在中国内地地级以上城市中排名76位,出票排名75位。

在九江拍摄的电影(1898年电影传入九江)(6)

庐山会议旧址(庐山人民剧院)

声明: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