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店小二为什么叫小二(古代店小二问打尖还是住店)

不知大家发现没有,近几年来古装剧是越来越多了。有正经讲历史的,比如前一段时间特别火的《大秦赋》;也有各种以古风为外壳的青春偶像、玄幻、穿越剧等,比如最近大火的《千古玦尘》,以及前两年很火的《庆余年》等等。

不管是哪种类型,它们能火至少说明观众对古人的生活状态是很有兴趣的。但遗憾的是,越来越多的古装剧被发现有一些常识性的错误。

古代店小二为什么叫小二(古代店小二问打尖还是住店)(1)

一:一些很明显的错误

随便给大家举两个例子。

《大秦赋》里,关于秦代兵器的一些刻画都是与历史有出入的,不少学考古的朋友看完表示:很多兵器至少要晚好几百年才出现。

而另一些剧,则往往搞不清楚古人的时间计算方式。比如咱们经常看到剧中两人比武,约定好时间为“一炷香的功夫”,最后两人还没打两招,就停了下来,说时间到了。但事实上,古代“一炷香的功夫”远不止这么点时间。

古代店小二为什么叫小二(古代店小二问打尖还是住店)(2)

所谓“一炷香”,起源于古代僧人打坐的时间。僧人打坐是要严格记录时间的,于是他们想到以香燃烧的时间来计时。古代的香都是手工制作,而且在室内受风速等影响也比较小,因此一炷香燃烧完的时间基本上是一样的,大概是半个小时。当然,对此目前还有其它说法,有人认为长香可能能达到一个小时。总之,不管是哪种说法,都不太可能是武林高手打一两招那么快的。

二:“打尖还是住店”更是常被用错,观众也是越看越懵圈

除了搞错古代的时间计量方法,很多古装剧还长期乱用古人说的话,“打尖还是住店”就是经常被用错的。

古代店小二为什么叫小二(古代店小二问打尖还是住店)(3)

古代商业不发达,出远门的人自然是比较少的。路上行走的要么是公门之人,要么就是地位较低的商人。路上人本来就比较少,再加上贼寇也不少,因此一般很少出现走夜路的情况,所以一般下午4-5点左右路人就会选择住店。这一点,不难理解。

那么“打尖”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很显然,它的意思是和住店相对,客人进到客栈里需要在这二者之间做选择。关于它的意思,有两种比较靠谱的说法:

第一种认为,所谓“打尖”其实就是压压舌尖,本意是指在正餐之前随便吃点儿东西,后引申为随便吃点儿东西,吃完就走了,不在你们店里住了。

古代店小二为什么叫小二(古代店小二问打尖还是住店)(4)

第二种认为,所谓“打尖”其实就是古代对马的一种处理方式。古代出行基本上都靠骑马或坐马车,一般到了一家客栈,店小二首先就得问客人要把这马怎么处理。如果客人不是住店,仅仅是吃顿饭就要马上走,那店小二就会把尖尖的棍子往地下一插,然后把马栓在上面,再去取草料喂它,这其实就是“打尖”的过程。如果客人要住了一天或一阵子,那就不需要“打尖”了,直接拉到马厩里去照料。

不管是以上哪一种说法,都说明“打尖”是不会在店里住的。但现在古装剧里常出现一些很让人不解的情节,让观众看得很懵圈:

古代店小二为什么叫小二(古代店小二问打尖还是住店)(5)

第一种错误是,“打尖”这个词出现的朝代不对。这两个字出现的时间是在清代的小说里,而且是一种俚语的形式,唐、宋时期没有关于它的文字记载。因此,孔子要是出门远游时,小二问他是不是打尖,那店小二大概是穿越了。

第二种错误,“打尖”这个词出现的时间点不对。古代店小二是很机灵的,一般到了下午4-5点之后,都不会再去问人家是打尖还是住店的,因为古人真没有赶夜路的习惯。这一点,大家可以参照清代的小说,都是找不到晚上还问客人是不是打尖的情况的。

第三种错误,客人明明已经在往楼上客房走了,小二还在问是不是“打尖”,这显然也是没道理的。除此以外,客人已经说了“打尖”,小二还把它的包袱往上拎等,则更是错得离谱。

古代店小二为什么叫小二(古代店小二问打尖还是住店)(6)

小结:除了本期笔者跟大家说的这些错处外,古装剧还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小细节。比如剧中人不管拿了什么东西,都要往袖口一放,真把那大大的袖口当成了口袋;比如剧中人的每件衣服都拖地,就连普通宫女都这样,把每个人的裙子都当成了“拖把”。当然,有时候为了达到艺术效果咱们可以这样操作,但笔者是希望:一方面,古装迷自己要明白,很多事真不是这样;另一方面,如果是拍如《大秦赋》这样的正史剧,还是应该更讲究一些。对此事,大家怎么看?欢迎讨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